张飞其实不是粗人?史书记载的他,和演义里完全不一样
一提起张飞,你脑子里是不是立刻蹦出个“豹头环眼、声如洪钟”的壮汉?手里舞着丈八蛇矛,开口就喊“燕人张翼德在此”,活脱脱一个只会猛冲的粗汉子。
我以前也这么想,直到翻了《三国志》才惊掉下巴。这哪里是莽夫啊,分明是个智勇双全的儒将!今天就跟大家扒一扒,被《三国演义》骗了这么多年的真张飞。
先说说最颠覆的一点,张飞根本不是卖猪肉的。演义里写他“卖酒屠猪”,纯属艺术加工。正史里只说他是涿郡人,早年间就跟着刘备打天下。
你琢磨琢磨,刘备师从大儒卢植,关羽能通读《左传》。这俩人能跟张飞拜把子,他能是没文化的市井屠夫吗?明代有学者考证,张飞极可能是士族出身,文化修养相当不错。
更绝的是,张飞还是位隐藏的艺术家。元代画家吴镇就说过,关羽和张飞都能画画。明代史料更明确,张飞特别喜欢画美人,草书还写得顶好。
四川涪陵出土的张飞刁斗铭,后人看了都夸“文字甚工”。清代《佩文斋书画谱》里,甚至把他列为正式书法家。这水平,比咱们现在好多只会敲键盘的人强多了吧?
再说说打仗,张飞可不是只会猛冲。他的“万人之敌”称号,是西晋史学家陈寿实打实写在《三国志》里的,连诸葛亮都认可。
长坂坡那一战最能说明问题。演义里“喝断当阳桥”太夸张,但正史里的情节照样惊心动魄。当时刘备带着百姓南逃,被曹操的虎豹骑追上。
刘备慌乱中突围,只给了张飞二十个骑兵断后。二十人对五千精锐,换别人早慌了。可张飞不慌不忙,先占据桥面据水断桥。
他双手横握长矛,圆睁双眼盯着敌军,那气势能吓退猛虎。更妙的是,他还悄悄布了疑兵阵。曹操知道张飞勇猛,又怕中埋伏,居然真的下令撤军了。
用二十人挡住千军万马,这哪是莽夫?分明是心理战大师啊!
巴西之战更能体现他的谋略。当时曹魏名将张郃来犯,这人以巧变著称,尤其擅长山地作战。张飞却跟他耗了五十多天,硬是把敌军粮草耗得差不多了。
等张郃军心涣散,张飞立刻亲率精兵绕到山间小路。他利用山道狭窄的地形,一下把张郃军队拦腰截断。曹军首尾不能相顾,瞬间崩盘。
最后张郃只能丢了战马,顺着山坡爬,仅带着十多个人逃走。这波操作,把“以智取胜”玩得明明白白。
最让人意外的是张飞的政治智慧。入川之战时,他生擒了巴郡太守严颜。严颜是条硬汉,喊着“蜀中只有断头将军,没有降将军”。
换做演义里的张飞,早一刀砍了。可正史里的张飞,居然没生气。他亲自上前给严颜松绑,还摆了酒席招待,把老将军当贵宾。
这可不是一时心软。严颜是益州士族的代表,张飞善待他,整个巴郡的士族都服了。后面的郡县见状,纷纷开门投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大片地盘,这脑子够灵光吧?
其实张飞的性格也被演义抹黑了。正史说他“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对士大夫特别尊重,跟诸葛亮、刘巴这些文臣相处得很好。
他的毛病是对下级太严厉,最后也栽在这上面。刘备曾劝过他,“你天天鞭打士兵,还让他们在身边伺候,这是惹祸的根源啊”。
可惜张飞没听进去。后来他急于给关羽报仇,对部下范疆、张达逼得太紧,结果被两人杀害。一代名将以这种方式落幕,实在让人唏嘘。
说起来,演义为了戏剧效果,给张飞加了不少戏。“三英战吕布”“夜战马超”都是编的,连他的字都改了。
正史里张飞字“益德”,寓意“增益品德”,多有文化。演义改成“翼德”,倒像是武将的字,可丢了原本的内涵。
说到底,历史里的张飞,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能在战场上横扫千军,也能提笔写草书、画美人;他有善待贤才的胸襟,也有对部下严苛的缺陷。
这样的张飞,比演义里那个只会喊打喊杀的莽夫,有意思多了吧?下次再聊三国,可别再把张飞当粗人啦。
你对张飞还有什么印象?评论区聊聊,关注我,下次再扒扒那些被演义骗了的历史人物!
网址:张飞其实不是粗人?史书记载的他,和演义里完全不一样 https://mxgxt.com/news/view/1826216
相关内容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刘备、诸葛亮、关羽都和历史记载的不一样《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在正史中是什么地位,不如张飞
《隋唐演义》里的秦琼,跟正史里记的是不是一个样?这差别到底能有多大呢?
不要被三国演义骗了,张飞不但不黑,还是文武双全的高富帅
一代名将张飞!究竟三国演义欺骗了我们多少?
三国演义中武艺无敌的吕布,正史中是如何记载的?说出来别不信
正史记载中,曹操和关羽是啥关系?比《三国演义》更复杂
“俺也一样”,张飞真的说过吗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三国演义武力明显被高估的三大猛将,其中一人正史中活不过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