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文学的灵魂!诺奖得主拉斯洛回应总理的恭贺:仍将反对你,我是自由作家

发布时间:2025-10-14 18:18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已新鲜出炉,将其颁给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很快,该国总理欧尔班就在社交媒体上祝贺道:“这是匈牙利的骄傲,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第一位来自久洛的诺贝尔奖得主。恭喜!”

但这位作家的回复却是这样的:“谢谢总理的恭喜,但我仍将继续反对他的政治行动和主张。我将始终是个自由作家。”

如此一幕,我们是不是会深感不可思议呢?——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不懂人情世故了?是不是也太不识抬举了?这可是一国之总理的恭贺啊!

更甚的是,如此不合时宜且“政治不正确”的表达,会不会让这位新晋诺奖作家,要从此走向真正的“莫言”和闭嘴呢?

当然,在这一点上,作为身外人的我们,还是别“替他人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虽然跟其他欧洲国家相比,现在的匈牙利仍有点特立独行的味儿,但显然,西方自由主义的传统、思想与文化,已令这些诺奖得主敢于公开对着恭贺自己的总理来“顶牛”了!

像拉斯洛这位作家的艺术特点,又是什么呢?从诺奖委员会的评价中,似乎可以看到其与中国诺奖作家——莫言在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

在诺奖评选委员会的评价中如此称:

“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以“非凡的热情和表现力,抓住了当今世界各种生存状态,刻画了那些可怕、怪异、滑稽,抑或令人震惊又美丽的生存纹理”。

“拉斯洛是中欧文学传统中的一位伟大史诗作家,这一传统从卡夫卡延续至托马斯·伯恩哈德,以荒诞主义与怪诞的极致为特征……”

变异、魔幻的写作手法,也是莫言借鉴《百年孤独》之后,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所以,在这方面,拉斯洛与莫言颇有相同之处。

拉斯洛还曾来过中国,自称是“李白迷”,对中国古典文化极为欣赏与着迷。

而中国当年的李白,也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言行举止——这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精神,其实在中国文人的传统中,虽是一种稀缺物,但也并非毫无基因。只不过,这种独立文人的高贵基因,似乎是越来越失传了。

像拉斯洛这样,还有2015年获得诺奖后,卢卡申科向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表示祝贺时,这位女作家却于接受采访时拒绝了卢卡申科的祝贺——而这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脉络中,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一些网友或自媒体人可能会这样说:我们不需要用诺奖证明自己——这话确实说得有骨气!

还有人爱拿李敖的那句——“因为你要出卖你的祖国,你才有机会得奖”说事,但当时的主持人立即接话说:

“那要是以你这个观点的话,你应该得很多次奖了才对啊”

而事实上,李敖自己后来的小说还获得了诺奖提名,这似乎是其言不由衷的一大矛盾与讽刺了吧?

但不管怎么说,在一定意义上,诺奖仍是可以作为参考的一个杠杆,说明一些作家或作品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一点上,相信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如果说像我们国内的什么知名作家之女的“屎尿屁”诗歌,都能登上国家最高诗歌刊物这样的“高雅大堂”,那才真正说明我们的文学、文艺确实在走向败落了!

像拉斯洛在回复总理的话中,“我将永远是一个自由作家”中的“自由”二字,可谓道出了文学及文学家的生命活力与源泉所在!

曾被我们一直赞扬的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化用于文学身上,也可以这样说:“不自由,文学死”!

自由的阅读,自由的写作,自由的讨论,自由的发表,自由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文学自由,文字就会成为“戴着镣铐的舞蹈”,甚至成了文字的囚徒,或许可能会成了文字的奴隶——这样的文学,其实已走向了“非文学”,甚至成了文字的垃圾!

当然,文学的自由创作,并非是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随便乱说乱写——文学,也当然要符合法规、道德的约束,和人类文明的精神轨迹、方向才行。

那么,怎样才能让文学在自由的灵魂里生根、发芽和结果呢?

显然,这既需要作家们有一颗独立精神的灵魂,才能迸发出自由的灵感与思想,写出独特的灵性文字,展现独有的艺术魅力,传播睿智深刻的思想,以此创造出不同凡响的艺术佳作。

同时,还要有适合文学规律与特性的外部土壤,给作家们创造出一个可以真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社会环境才行——这其实,正是胡锡进最近所言的“我们需要一个宽松与宽容的社会环境”!

胡锡进称:“……很多群体的个性化信息变得像秋收后的田野一样干干净净……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宽容度变低了……互联网上的整体氛围越来越严厉……挖掘和引申无边无际,而且很可能上纲上线……”

“……在宪法秩序下推动社会宽松……我们的社会应当丰富多彩……”

不妨想一想,中国唯一获得诺奖的作家——莫言的例子:他在获奖后,国家层级的领导都发来贺信,其也获得了空前的声誉。

但是,莫言在其后,却成了世界上唯一因为作品表达,却被自己的国人起诉到首都法院和检察院的作家——虽然都被驳回,但如此奇葩之怪现状,或许就能解释“我们的伟大作品”何以这么少的原因吧?

最近,国外评选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名著时,中国只有《红楼梦》一本书入选。

而在进入新文化运动后百余年的现当代文学中,我们竟然再难出一部堪比“四大名著”的伟大作品,其中的深刻原因,显然非常值得所有国人为之深思。

这其中,让人们活得更自由,让我们的环境更宽松,让我们的人心更宽容,确实是让文学佳品涌现时,最为重要的土壤与源泉!

所谓的自由,当然不是任意而为,更不是胡作非为,只要遵循人类文明的理念,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那么,让人民自由地生活、作家自由地创作、思想自由的表达,在这样的良性发展的环境下,有着14亿人的一个伟大国度里,再产生不出与之匹配的伟大作品,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网址:自由是文学的灵魂!诺奖得主拉斯洛回应总理的恭贺:仍将反对你,我是自由作家 https://mxgxt.com/news/view/1825190

相关内容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他是中国文化迷!
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名字很长,但我们可以叫他“好丘”
新语听书 | 2025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获奖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为文学注入“中国味道”:新晋诺奖得主拉斯洛的李白情结与东方迷恋
鹤阅推荐丨诺贝尔文学奖书展 , 从拉斯洛到百年经典,开启文学之旅
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夫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逝世 | 你迟早会在她的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2025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纳霍尔凯获奖
云图有声|2025诺贝尔文学奖:拉斯洛——用洞察重申艺术力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