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发布时间:2025-10-11 10:47

Laszlo Krasznahorkai László Krasznahorkai

华豆/整理

(一)综述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Laszlo Krasznahorkai;László Krasznahorkai),男,1954年1月5日出生于匈牙利久洛,匈牙利小说家和编剧,主要作品有《撒旦的探戈》《仁慈的关系》《抵抗的忧郁》等。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于2004年获匈牙利科苏特奖, 2015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 2025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主要作品 198年:《撒旦的探戈》。 1986年:《仁慈的关系》。 1987年:《诅咒》。 1989年:《抵抗的忧郁》,该作品获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 1992—1993年:先后发表作品《乌尔加的囚徒》《忒修斯将军》《秘密学术讲座》。 1994年: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合作改编成7小时的史诗电影《撒旦探戈》,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 1996年:《Werckmeister Harmonies》。 1998年:《以赛亚来了》, 1999年:《战争与战争》。 2001年:《六个晚上》。 2003年:《北边有山,南边有湖,西边有路,东边有河》。 2004年:《天底下的毁灭与悲伤》。 2007年:担任编剧的影片《来自伦敦的男人》上映。 2008—2010年:先后发表作品《西王母的下面》《最后一只狼》《内心的动物》《都灵的马》。 2012年:《他不问,他不回答》。 2016年:《温克海姆男爵的返校节》。 2017年:《曼哈顿计划》。 2018年:《宫殿的铲子》,同年,主演的影片《男爵返乡》上映。 2019年:《追逐荷马》。 2021年:《赫希特07769》。

(三)人生经历

1954年1月5日,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生于匈牙利东部小镇久洛。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公务员。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毕业于埃克尔费伦茨高中。像那个年代出生的东欧人一样,他经历了自由匮乏的时期,18岁他“下乡”到农村当晚班保安。中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塞格德和布达佩斯的大学里读了两年法律,准备继承父业,但最后还是转到文学院,改读大众教育。

1977年,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发表小说《我相信你》,但很少有人读过。1983年,大学毕业。1985年,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发表了代表作《撒旦的探戈》,后由贝拉·塔尔改编成电影。1987年,卡撒兹纳霍凯拿着德国文化交流基金会的奖金移居柏林,在那里他得到了国际文学圈的注意。1989年,发表《抵抗的忧郁》。 1990年代初,卡撒兹纳霍凯第一次来到蒙古和中国,就此创作了小说《乌兰巴托的囚犯》。1992年至1993年,先后发表作品《乌尔加的囚徒》《忒修斯将军》《秘密学术讲座》。

1993年,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因作品《反抗的忧郁》获得德国年度最佳文学作品奖。1994年与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合作改编成7小时的史诗电影《撒旦探戈》,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1996年发表作品《Werckmeister Harmonies》。1998年发表作品《以赛亚来了》,次年发表作品《战争与战争》。

1990年代末与汉学家妻子结婚以后,整个2000年代他曾频繁访问中国和日本,作品主题开始往东亚转移。

2001年发表作品《六个晚上》。2003年发表作品《北边有山,南边有湖,西边有路,东边有河》。2004发表作品《天底下的毁灭与悲伤》。2007年,担任编剧的影片《来自伦敦的男人》上映。2008年至2010年先后发表作品《西王母的下面》《最后一只狼》《内心的动物》《都灵的马》。2012年发表作品《他不问,他不回答》。2016年发表作品《温克海姆男爵的返校节》。2017年,发表作品《曼哈顿计划》。2018年,发表作品《宫殿的铲子》。 同年,主演的影片《男爵返乡》上映。2019年发表作品《追逐荷马》。2021年发表作品《赫希特07769》。

2025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四)创作特点 主题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照片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作品以后现代主义小说与反乌托邦、忧郁主题而闻名。作为出生于东欧的50后作家,卡撒兹纳霍凯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苏东知识分子的惯常套路中:思考、叛逆、对抗体制、流亡西方。在他看来,匈牙利人的遭遇是军警、惩罚、禁锢与囚笼,20世纪90年代后,失落、物欲、幻灭与苍白成为笼罩一切人的悲剧。

他的创作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他描写世界末日、黑暗和沉思,讲述小镇和小人物被毁灭的故事。他经历了自由匮乏的时期,《撒旦探戈》卡夫卡式的景象来自这段经历,一大群失业的农民、即将到来的不知名的恐惧,一层又一层的办公室大门,小丑般的人带领村民走向乌托邦的反面……卡撒兹纳霍凯在1980年代显然对西方抱有憧憬,1999年的《战争与战争》描述一个44岁的匈牙利人因为某种荒诞的执念历经漫长而无止境的旅行过程只为到达纽约的故事,可能是他本人西方化与被西方化经历的某种写照,另外,后来被改编成贝拉·塔尔电影《鲸鱼马戏团》的1993年小说《抵抗的忧郁》里有个黑暗地区的名字就被他叫做“西方文明”。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照片21世纪初期他的作品主题开始往东亚转移。卡撒兹纳霍凯1990年代初第一次来到蒙古和中国,就此创作了小说《乌兰巴托的囚犯》,2008年的长篇小说《西王母的下面》设置在日本,人物贯穿古今,句子比起他年轻时的作品虽然句子长度不减,强度要柔滑得多,似乎只有在神秘的东亚,这个用长镜头句子进行自我思辨、自我审视与自我囚牢的作家才能得到一点情感上的平静。

风格

语言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照片如果要剖析卡撒兹纳霍凯的语言特点,那么最简单和初步的解释是他的句子非常之长,段落无穷无尽,常常跨越十几个页面。卡撒兹纳霍凯的句子里膨胀着诗意的表达欲,但这表达欲又几乎能完全自我消解,好像一双从某个房间门缝里望出去的两只眼睛内侧的表达欲。卡撒兹纳霍凯在作品中展现了贫困、绝望、污浊和黑暗之后,并没有给出解脱和救赎之路。他将人类生活的绝望与悲凉写得淋漓尽致。在匈牙利语文学中,他的长句独树一帜,即使对匈牙利读者来说也是阅读上的挑战,句式难读又耐读、细腻又粗粝,复杂、宏大,且富于律动。据说,翻译他作品的英语译者之所以获得翻译奖,是因为被评论家认为“发明了一种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的英语”。卡撒兹纳霍凯作品中句子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长度,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度,它们的语调任性转换,从庄严到狂妄到古怪到荒凉,史诗般的句子像一个线头,将各种各样奇怪的和意想不到的事情组成不朽的段落,粗糙而具有音乐性。

叙事

漫画画像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叙事声音是一种 激情的、坚决的、共振的声音,一种漫长的独白,或者说,一种持续不断的语言行动。卡撒兹纳霍凯的世界观是试图打破文学传统的框架和边界,希望(并明知这希望之无望)他的文本可以造一座桥——作为雅各之梯——连接天与地之维度,以地上的故事打开天上的光。如卡撒兹纳霍凯的代表作品《反抗的忧郁》可以被视为一部充满视觉画面、讽刺和预言式的小说,非凡的语句贯穿全篇,那些惊人的长句达到了惊人的思想深度,语气随着故事的推进,从严肃到狂妄、嘲弄,直至最后变为悲凉。史诗般的语句就像一个纱线球,把所有的怪事和叫人意想不到的事绕在一起,紧密地构成了一个又一个段落,恢宏、粗糙,但又富有律动。

(本篇完)

网址: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https://mxgxt.com/news/view/1824827

相关内容

2025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纳霍尔凯获奖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他是中国文化迷!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为文学注入“中国味道”:新晋诺奖得主拉斯洛的李白情结与东方迷恋
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名字很长,但我们可以叫他“好丘”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个“中国迷” 曾将南京写入其作品中
匈牙利作家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_发现频道_中国青年网
【诺奖专辑】 挑战诺贝尔奖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家们
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获得者:塞尔玛·拉格洛夫
康纳·斯温德尔明星资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