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之作《撒旦探戈》:从传说中“不可能翻译”的作品到7小时的电影“马拉松”

发布时间:2025-10-10 08:42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19点整,2025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公布。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László Krasznahorkai)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提到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必然会提到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撒旦探戈》。这是一部充满了神秘而冷酷的隐喻的作品,宏大的叙事内部,有着魔鬼般邪恶力量的指挥和驱动,正是这种撒旦的旋律像摆布棋子一样摆布着每一个角色,操纵他们的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念头。

不管是对于国内的文学爱好者还是文艺电影爱好者来说,《撒旦探戈》这个名字都如雷贯耳,小说《撒旦探戈》2015年获得曼布克国际奖后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颇为晦涩难懂,虽然篇幅15万字不到,但并不能十分轻松的看完。电影《撒旦探戈》更是有“电影马拉松”之称,影片全长7小时,2019年亮相上影节的时候还有温馨提示,整部影片会有两次中场休息,以让观众缓一缓气。《撒旦探戈》在电影史上以片时最长、承载事件最少而出名:在这部七小时半长的电影里,除了一场骗局之外几乎没发生任何事情。“对运动的想象在其自身中消散,将我们带回起点。”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的这句评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书名,“撒旦探戈”,陷阱中周而复始的魔鬼舞步。

小说和电影是完全契合的,绞缠纠结而黏稠的长句,琐碎繁复的细节……读者看过这本书后大约也能明白了塔尔·贝拉让人喘不过起来的长镜头是基于怎样一种观感。《撒旦探戈》译者序中余泽民写道:“整部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这样黏稠、缠绕、似火山熔浆涌流的句子,而且不分段落,让人读得喘不过气,恨不得一个塔尔·贝拉式的超长镜头从《创世记》拍到《启示录》,翻译完这本小说,我感觉从人间到地狱里走了一遭。”

《撒旦探戈》的时间跨度不过几天,场景也寥寥无几,讲述了一个破败的小村庄,十几个无处营生的村民在阴雨连绵、泥泞不堪的晚秋季节里上演了一出酗酒、通奸、偷窥、背叛、做梦与梦破的活报剧。冷漠与麻木残忍地虐杀着一切生机,直至两个骗子的出现点燃了所有人的希望,引领他们迈着周而复始的死亡舞步,走向想象中的光明未来……延绵不断的阴湿,闷声不响的残忍,让人头皮发麻的绝望贯穿全书,一个个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的复杂长句接力,缠绞,确如火山爆发时殷红的熔岩顺着地势缓慢地流淌,流过哪里,哪里就是死亡。

在读者看来,《撒旦探戈》是绝对的黑色,但是作者自己并不承认。拉斯洛说,凡事都有悲与喜的两面,“从这面看是喜剧,那面看是悲剧。我们东欧人对这矛盾的两面格外敏感。实话实说,我不认为《撒旦探戈》是部黑暗作品,它不是悲剧,而是一部关于没有根据的信仰的悲喜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朱亚萍

网址:诺奖之作《撒旦探戈》:从传说中“不可能翻译”的作品到7小时的电影“马拉松” https://mxgxt.com/news/view/1824705

相关内容

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名字很长,但我们可以叫他“好丘”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个“中国迷” 曾将南京写入其作品中
2025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克拉斯纳霍尔凯获奖
这位新晋诺奖得主,曾在中国街头问过许多人2个问题
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看过吗?
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都看过吗?
纪念万玛才旦逝世一周年,遗作小说集和译作集出版
书荐丨《经典印象·第一辑》: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殿堂级经典文学丛书
“中国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作家之一”,出了一部900页的小说
葛浩文:作者与译者之间是一种不安、互惠互利的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