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作家之一”,出了一部900页的小说
今年5月,作家曹乃谦的长篇小说《换梅》出版。这本小说长达70万字、900页,故事覆盖20世纪后半叶,始于儿子的出生,终于母亲的离世。换梅是曹乃谦的母亲,这本书写的既是母亲,也是曹乃谦自己的人生自传,都是真实经历。
2007年前后,曹乃谦曾以黑马之姿受到巨大关注。当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为他带来极高声誉。小说讲述的是雁门关以北一个叫温家窑的地方,农民在极端苦寒状态中的荒诞生活。曹乃谦笔法冷峻犀利,但又充满理解与同情,具有十分独特而现代的文学气质。
曹乃谦本职工作是警察,出名那年,他已经58岁。如今他退休多年,多病的身体限制了他的写作,《换梅》是近20年来他最重要的作品。
曹乃谦的人生与写作生涯充满传奇经历:“偷子”的身世、因打赌而写作、被汪曾祺发掘、被诺奖评委马悦然“钦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标签,无疑是“三位中国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作家之一”。多年以后,他依然不愿多谈这个话题,而是希望谈谈生活、母亲和命运。
曹乃谦
“石头蛋蛋一坡,不如夜明珠一颗”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过你写的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可否认为,《换梅》既是献给母亲的书,也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其中有多少虚构的成分?
曹乃谦:可以这么认为,自传体长篇小说。我这部长篇写的是真实的故事,至于说是什么文体,我写作时没有考虑。我只是想写写母亲的故事,于是就动手去写。当中有些故事难免会而且是必须加入联想和虚构,甚至是大量的联想和虚构。
比如,我母亲少女时在瓜房里捅死过狼,但怎么捅死的,没人说过细节,那就由我来联想,来完成这个过程。有读者看到这个过程后怀疑说,那狼让捅了一下,为什么不跑开。我回复说:如果捅在心脏部位,那一下子就玩儿完了,怎么跑?我想说的是,我的这部书里有大量这样的联想,这部分该称作是虚构吗?
还有,为了各种的避讳,我在写工作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的时候,也有大量的虚构和创作。也就是说,你如果真的想去对号查找这么个人时,现实中,并不存在。总之,整体写完之后,这究竟是小说还是散文,我不去想它了。反正就是这么七十多万字的东西,交给出版社去决定吧。我同意出版社说这是自传体长篇小说。
中国新闻周刊:《换梅》的开篇十分具有传奇性,你以传奇笔法写换梅孤身“偷走”小招人(曹乃谦小名)的故事。但其实“偷子”之事本身是具有道德甚至法律问题的。在你后来的人生中,有为这件事困扰过吗?
曹乃谦:半点也没有。也从来没有想过。再说了,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由不得自己去想。
中国新闻周刊:由于身体原因,你一直在陆陆续续写中短篇,长篇也是由中短篇组成的。你有没有过写长河小说、史诗小说之类的构思?
曹乃谦:构思没有,想法有过。原想着,写完母亲写父亲,山西应县下马峪曹家的故事,可惜,健康不允许。
中国新闻周刊:总体来看,你的创作量不算太大。你怎么安排自己的创作节奏?是否也曾希望有更多作品?
曹乃谦:没有想过多写,只是提醒自己“石头蛋蛋一坡,不如夜明珠一颗”。要写就拿出好的来。
中国新闻周刊:在文坛上你属于一个“异类”,很难归入近几十年来任何一个知名流派,你是否有过势单力薄之感?这或许也会影响到文学史上的评价,你在意吗?
曹乃谦:我没有这种势单力薄之感,半点儿也没有。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文学史的事儿。人民文学出版社我的责编付如初写过评论文章《文学“隐士”曹乃谦》,我认同她的这种“文学隐士”的说法。对的,我是隐士派,哪怕就我自己属于这一派,也好。我喜欢独孤。
中国新闻周刊:马悦然曾经公开说,你是中国具有诺奖水平的三位作家之一。在你们的交往中,他跟你说过这事吗?
曹乃谦:没有。我和马悦然的交往中,从来没说过诺奖的事。
曹乃谦新作《换梅》
“我没有想过‘人性’这样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到黑夜想你没办法》至今读来仍有很强烈的精神冲击,今天的人读来难以置信,甚至冲击“三观”。你在年轻时看到这些真实的场景,听到这些震惊的故事,那时你是怎么理解人性的?
曹乃谦:那时我没有想过“人性”这样的问题,现在也不去想这样的问题。我只是把见到听到知道的一些事写了出来。故事里的人,没有比较,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往往都很自然地活着。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一个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好作家?你是36岁开始动笔的,年龄和阅历对作家来说是重要的条件吗?
曹乃谦:第一问,我不知道。第二问,对于我来说,年龄和阅历很重要。因为我是在写我自己,自己的爹妈,自己的亲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
中国新闻周刊:你与汪曾祺先生是因为第三篇小说投稿认识的,他给了你很多鼓励。能否讲讲你们交往的事?
曹乃谦:有一次我在汪老家吃饭。我喝的是啤酒,汪老喝的是白酒。在那次吃饭说话当中,我们才知道,二人都是农历正月十五的生日。汪老还大声地告诉他老伴儿(没有和我们一桌吃饭)说,乃谦也是正月十五的生日。汪老连连说缘分缘分,又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还提议碰杯。还有一次,我从汪老家出发,要去赶火车。汪老要送我认公交站,我说不用不用,我能找到。出门之前,他提醒我先到一下卫生间再走。在所有的交往中,我总感到汪老像是我的父亲那样在关心着我,照顾着我。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每天除了一日三餐,还有哪些生活内容?每天会阅读吗,读什么书?
曹乃谦:除了一日三餐,其余的生活内容是散步、拉马头琴、饮茶、下围棋、听音乐、读红楼。我家小区与文瀛湖公园隔一条马路,早饭后进公园散步,拉马头琴。一个多小时后返回家,与老伴坐在窗前观湖景,喝茶。喝完茶,我再躺床上。缓缓,再起来拉拉马头琴。怕吵邻居,马头琴上着弱音夹。晚饭后,再到文瀛公园一个小时,散步。
从公园回来,打开电脑下围棋。我在网上是四段弱三段强的水平,我从来不计较输赢。多年了,有对方要求和棋,我都同意,只要对方耍赖,我马上认输。晚上从手机上找关于《红楼梦》的讲评(非常喜欢看小戏骨们演的《红楼梦》)。每天都是这样,阅读两个多小时的关于《红楼梦》的内容后,睡觉。现在不看任何的书。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的文学创作中,是否曾经感受过自己难以突破的局限?
曹乃谦:我本人没有感受到,也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局限需要突破。文无定法,我也不想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这是评论家的事。
记者;倪伟([email protected])
编辑:杨时旸
网址:“中国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作家之一”,出了一部900页的小说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4484
相关内容
中国最富有的十个作家:童书大王PK诺奖得主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看过吗?
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都看过吗?
为什么一部讲述素食主义的小说,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得诺奖,陈丹青:获奖与作品无关,刘震云:国内多人都可获得
第一次以汉语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不是莫言,而是他
残雪再次陪跑诺贝尔文学奖,韩国获奖女作家竟全家都是作家?
时代成就科学,三位“中国的诺贝尔奖”科学家获奖后都这样说……
余华: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不如莫言最差的一部
陈丹青是何许人也?为何他会说:莫言能获诺奖,和他的作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