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明星代言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过去了?有多少消费者买账?
这一个问题,其实是说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明星代言跟消费者买账,它不能简单的混为一体。明星代言解决的是信息传播的力度问题;消费者买不买账,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问题。
1、找明星代言的时代有没有过去?
我认为是没有,你先看看小米跟OPPO、VIVO、小米2016-2018年的明星代言大战。
你要知道,OPPO跟VIVO的老板是段永平、小米的老板是雷军,他们都被视为高智商、洞悉人性的大师,他们每年选这么多明星代言,绝对不是稀里糊途的碰运气,那一定是反应了其中的某种规律。
是什么规律呢?眼球、注意力与流量,永远是跟随最具关注度的影响力符号人物走。在当下的这种信息媒介与舆论环境中,谁是最具注意力的指标性人物?当然还是明星,所以远明星代言,我觉得是很难过时的,只不过这个明星有更加多元化的可能,以前大家觉得者明星代言,一定是娱乐明星,但现在可不一定了,譬如网红也可以,像PAPI酱代言NIKE;企业家也可以,譬如王石代言中国移动、董明珠自己为格力代言等。
问题在于,明星可能越来越贵,但贵有贵的理油,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明星能有效聚焦更多的关注度聚焦于产品或者品牌,它解决的是信息传播的力度问题,或者说是信息传播的能量问题,力度越大,能量越高,价格越贵。信息越分散,自媒体越发达,就越需要头部人物代言,这是个大的判断。
2、有多少消费者买账?
我觉得与第一个问题有关联性,但没有必然性。
所谓关联性,就是这个明星跟你的品牌之间确实很像,比如以前赵本山代言的很多药品,人家觉得就跟他的形象气质很相关;最近飞鹤奶粉推出的章子怡代言形象,就被很多人质疑,章子怡家真的会用飞鹤奶粉吗?因为根据常识判断,我们很多有品质追求的人,以前要去香港买大品牌,现在就京东海淘什么的,这不是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认知就在那里。
但是他们代言的产品或者是品牌,通过各种媒体投放,确实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关注量,但它跟产品最终销的好不好,会是一种必然的相关性吗?
我看未必。所以,这里面就会涉及到一个请明星代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你的投放渠道、你的产品质量、你的价格体系设计、终端毛利驱动、终端陈列、终端动销设计等等,有没有竞争力,都事关消费买账的问题。
总结一下,在我看来,越是在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有实力的企业越会请明星代言,它事关有多人少关注,或者知道你的产品;而有多少消费者来买账,这跟明星代言有相关性,但没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