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演员于朦胧坠楼身故,据称其曾遭雪藏,为何演员会被“雪藏”?这对他心理状态影响多大?
2025年9月11日,演员于朦胧在北京坠楼身故的消息引发全网震动。这位曾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真”一角惊艳观众的“古装美男”,生命定格在37岁。警方排除刑事嫌疑后,公众视线逐渐转向其生前遭遇的“雪藏”经历——据多方爆料,他因拒绝某女投资人要求被经纪公司封杀长达三年,事业停滞、舆论压力与心理创伤的叠加,最终酿成悲剧。
于朦胧工作室公告
于朦胧生前最后晒出的那张照片里,红墙之下,他落寞的背影显得格外孤单,和他曾经在荧幕上塑造的那些风度翩翩、白衣胜雪的公子形象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于朦胧微博
娱乐圈的雪藏,绝非仅让艺人事业停摆这么浅显。
它宛如一把钝刀,慢悠悠地,割裂艺人与自我认同的紧密联系。让他们在无尽等待与迷茫中,一点点耗尽应对情绪的心理能量。
更可怕的是,它还会慢慢瓦解艺人原本的社会关系网,让艺人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这种伤害,在李玟、张昊玥等艺人身上,都曾留下相似印记。
对艺人而言,职业舞台不只是谋生之所,更是安放自我价值的重要港湾。就像于朦胧,被雪藏时,他尝试转幕后,努力学导演知识,这是在职业效能感崩塌后,他为自己找的“救命稻草”,想借此重新找回自身价值。
可现实冷酷无情,这些努力接连碰壁。对他来说,失去的不只是工作机会,更是内心深处“我有价值”的坚定信念。这种打击,对内向敏感的于朦胧,如利刃直刺心脏。他太容易把职业挫折,归结为“自己本身就很失败”。
追光吧哥哥
蒋劲夫的经历,也把职业认同断裂的巨大伤害,直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曾经,他可是被众人寄予厚望,顶着“胡歌接班人”的光环,未来一片光明。可谁能料到,后来他退圈了,一头扎进健身的世界,成了健身达人,生活与过去天差地别。
这种身份上的巨大落差,带来的心理冲击,难以想象。
虽说他的案例里还掺杂着家暴等复杂问题,但不可否认,职业中断引发的自我价值危机,是很多艺人都可能碰到的普遍状况。
艺人一旦失去了“演员”这个核心身份标签,就像大厦没了根基,建立在上面的自尊体系,瞬间摇摇欲坠。
不同性格的人,面对痛苦的反应也不一样。性格外向的人,可能会通过愤怒、反抗等方式,把痛苦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而内向的人呢,更倾向于把压力都往自己身上揽,在心里不断循环“我不值得被需要”的念头,形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蒋劲夫健身画面
其实,这种心理困境在娱乐圈里并不少见。
赵露思就曾坦诚地说过,自己试镜失败后被经纪人辱骂
从那以后,她就长期把职业上的挫折都怪到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当职业成就成了衡量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雪藏带来的就不仅仅是事业上的停滞不前,更像是把一个人存在的意义都悬在了半空中。
赵露思直播
从心理压力到躯体疼痛
雪藏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少停留在情绪层面,最终以生理症状爆发。
张昊玥的经历就非常明显 —— 因综艺录制期间的长期软暴力,她不仅陷入抑郁,更出现偏颌严重到需要截骨重建、24 小时尿急的情绪性膀胱炎等躯体化症状。
这些疼痛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心理压力突破情绪防御后的生理表达,是内心痛苦的具象化呈现。
张昊玥微博图片
于朦胧遭遇的网络暴力,展示了另一种情绪侵蚀方式。“划水”“带资进组”,这些标签化的指责,对性格敏感的人,就像持续的心理穿刺。
他可能深夜反复看评论,陷入认知反刍:我真的不好吗?我确实不值得大家喜欢吗?
这种内耗,最终会体现在身体上。失眠、食欲下降、心慌,这些症状,在张昊玥、赵露思等艺人身上反复出现,共同构成心理压力的生理图谱。
袁立面对舆论攻击,反应揭示了情绪调节资源耗尽的过程。
收到恶意邮件和骚扰信息,她刚开始“气到发抖”。最终,她选择关闭社交平台,这是心理防御系统从应激到耗竭的过程。
他们的压力,藏在“无人问津”的日常里,情绪没有明确的宣泄口。
社会支持的瓦解
“微笑抑郁”很可怕,它用阳光外表,藏起真实心理困境。
李玟轻生当天,还在粉丝群发语音感谢支持。于朦胧朋友圈发风景照,也是一样心理。他们用“正常”表象,隐藏绝望,也暗示自己“还有希望”。
但这种伪装,要耗好多心理能量。能量没了,崩溃就突然来了。
雪藏时,社会支持网悄悄瓦解。工作室注销,职业路没了,和行业联系也断了。长期没工作,朋友慢慢疏远。“怕麻烦人”的内向性格,又让他们难开口求助。
于朦胧就是例子,他孤立感可能更重。想诉苦,得到的回应却是“坚强点”“熬过去就好了”。这种无效安慰,让他觉得“我的痛苦没人懂”,孤独感更强。
看看袁立,或许能得到启发。她遭行业不公后,转去做慈善,帮尘肺病人。通过建立新社会联系,重建心理支撑。
这种主动找支持的能力,很多困境中的艺人都没有。韩国娱乐圈经历多起艺人自杀后,推出《艺人心理健康保护法》,要求经纪公司定期做心理评估。这是用制度支持,补个人支持网的不足。
可惜国内还没这机制,于朦胧们只能自己扛心理风暴。
于朦胧的悲剧,撕开了娱乐圈光鲜表皮,露出好多心理暗伤。
资本能随意冻结艺人职业生命,舆论成了伤人利器,行业又缺心理保护机制,类似悲剧就难避免。
真正改变,得从承认开始。承认艺人是有心理需求的人,承认职业挫折可能引发致命心理危机,承认“微笑”背后可能是无声呼救。
只有这样,聚光灯下的灵魂,才不用独自面对深渊。
网址:37岁演员于朦胧坠楼身故,据称其曾遭雪藏,为何演员会被“雪藏”?这对他心理状态影响多大? https://mxgxt.com/news/view/1783336
相关内容
演员于朦胧坠楼身亡警方排除刑案,生前曾参加发布会于朦胧:从杨幂的“四哥”到被雪藏,他的演艺生涯为何如此波折?
爆料演员于朦胧坠楼博主被禁言
演员于朦胧坠楼身亡,小区业主发声
于朦胧刚刚雪藏出来,待播剧还没播完就传出坠楼的消息 希望是假的
演员于朦胧去世,小区清洁工称坠楼者被盖后拉走
从星光璀璨到被遗忘:于朦胧的演艺之路为何至此?
出道12年被雪藏5年,被杨幂热巴夸温柔的于朦胧,到底得罪了何方神圣!
于朦胧坠楼身亡后,众明星发文悼念,唯有杨幂一句话让人瞬间泪奔
于朦胧讣告后续:警界大V发文,曝案件定性细节,呼吁不要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