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 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发布时间:2024-12-12 21:39

近日肖战粉丝的举报事件引起了不小风波,粉丝因不满一篇文章而举报作者、创作平台引起大众的“讨伐”。这场不正当举报让我不得不重提一个话题:告密。

什么是“告密”?“告密”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是正义的揭发?什么又是卑鄙的告密?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做一个“告密者”?本文会给家长带来一些思考。

作者:Jane; 本文来源:公众号“外滩教育”(ID: TBEducation)。 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肖战粉丝事件这两天吵得沸沸扬扬。

起因是肖战粉丝因对一篇同人文章《下坠》中对文中肖战“女化”的形象不满,而发起的大规模举报。

举报涉及作者、转发人员,衍生画作以及文章发表平台。

最终,多名作者文章、账号被封、最大国际同人网站Archive of our own(简称AO3)被墙。

这一结果几乎引发众怒,除了粉丝被全网敌对外,肖战工作室发表道歉,肖战本人成为众矢之的,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在这场闹剧中,不少大V发文探讨追星边界、偶像失声、创作自由等等话题。

相信不少对娱乐圈不关注的家长也都或多或少在网上看到了相关的消息,同时也会开始思考,该不该让孩子追星?如何避免孩子接触不理智的粉丝?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抛开这些,我最想与大家聊是教孩子不做“告密者”有多重要。

告密的底线是“侵犯利益”

肖战粉丝在这场闹剧中就充当了“告密者”。

什么是告密?告密是指向第三方告发别人的秘密活动,有的告密是“打小报告”,有的告密是“投诉举报”。区别在于一种是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另一种是侵犯他人利益。

为什么肖战粉丝“告密”成为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原因正是在于他们触及了告密的底线——侵犯他人利益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回看这次事件本身,当AO3网站上有明确标注,未成年人禁止阅读情况下,粉丝却以“在未成年人中广泛传播”为由对其进行举报。

除了举报作者和创作平台,粉丝们还举报其他明星、举报视频网站、举报酒店工作人员给肖战送礼物等等,任何自己不满的言论和评价,都以举报处理,这本质是一种自私的“告密”行为:“我不喜欢,你们也不能喜欢。”

这样的“告密”让我联想到几年前宁波一位网红王老师处理的风波:

同学A违规把零食巧克力带到学校,被同学B发现,告诉了班主任王老师。

老师把两个孩子都叫来询问事件的经过,结果被举报A学生说出了真相:因为B威胁他,只要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他就不告老师!因为A没给他,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王老师面对告密的学生,不但没鼓励,还让A同学当着B同学的面吃掉了零食。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件事情的“告密”存在相似点,就是以隐瞒、歪曲、夸大、篡改事实,为自己谋取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某种利益。

王老师的处理方式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举报不应该成为一种权力的滥用。

生活中,大家之所以讨厌“告密”者,就是因为当权利滥用时,它会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

有“告密”的同学,其他的孩子会有不安全感。这种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班级气氛会变得紧张不安,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可能会疏远、相互戒备。

因此,教会孩子不做“告密者”,就是在告诉他们打小报告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告密”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也会影响孩子自我发展。

正如《人民日报》曾经一篇文章中所写到:不告密,与其说是一种可贵品质,不如说是一条道德底线。告密成风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社会,告密使人与人之间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

告密不等于有正义感

不过,不让孩子告密不等于不让他们揭发。

相反,学生打小报告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曾谈到,孩子本身是爱告状的,原因是他们对老师和父母服从,遵循规范、执行命令、服从权威、履行指责的反应。

但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区分告密和揭发的区别:告密是卑鄙的,但揭发是勇敢的。

上文中提到的王老师曾在文章《学生告状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养告密者》中详细区分了学生告状类型:

她谈到,学生告状,表面看起来都是学生来找老师反映情况,指责他人,其实动机各有不同,主要分成三类:

一类告状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他们要指出那些破坏规则的行为,比如考试作弊、逃值日、赖作业,在儿童看来,这就是错误的行为,是应该被批评、被指正的,他们告状,是出于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类“告状”本身是一种揭发,是值得认可的,也是学生品行教育的一种。

第二类告状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比如被人欺负、捉弄,虽然这种骚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却是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的事件,作为成年人,也应当介入并重视,避免更严重的事情发生;

第三类,那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心态,出于嫉妒或是威胁的动机,告发他人。

这种告状,堪称“儿童版告密”,需要特别注意的,而对这种心态的扭转,远比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重要。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富有正义感,而不是做一个“告密者”。

在这方面,美国老师也会教孩子区分“告诉”和“告密”。

首先,英文单词本身会对此区分得很清楚,合理的“告密”,属于debunking(揭露真相),whistleblowing(吹哨),这些和告密或许形式上很相近,但实质上完全不同。

对于小孩打小报告(tattle telling),阐释是“让人遇到麻烦”,而另外一种“告诉”(telling),则是“不让他人遇到麻烦”,比如某个小孩遇到了危险,老师当然希望有学生可以告诉她。这是从动机上进行区别。

动机的不同,决定了是告诉还是告密。比如在生活中,坏人做坏事,警察是希望你去举报的,这样的举报,性质上是维护社会正义,并非是给公众制造麻烦。

区分“告诉”和“打小报告”

美国老师鼓励学生,最好不要轻易‘出卖’他人,同伴之间不需在互相举报的压力,也能迫使他们学习如何解决相互之间的问题。

但如果是严重的事件,会伤害到他人,比如学校校园霸凌,应该举报。

如何引导孩子不做“告密者”?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培养一个不“告密”而富有正义感的孩子呢?

首先是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对话。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发现孩子问题的原因,家长的权威感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交流。

其实建立平等感,拉近孩子的距离,在教育过程中也更容易向孩子传递观念。例如,家长可以向孩子分享自身学习或职场的“告密”故事来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

当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家长可以根据情况来进行引导,如果孩子没有告密的经历要认可他们,相反则要去了解孩子的动机,并试着与他谈谈。

第二点是教孩子富有同理心。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更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理解他人的行为。

比如宁波王老师班的那名同学,如果具有同理心的话,他也许会明白大家都是小朋友,喜欢吃零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样他就可以试着去提醒那名带零食的同学,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而不是以要挟的方式去举报。

第三点是不诱导孩子做告密者。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习惯性告密来换取利益,大多数情况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做时,被成年人认可了,甚至有可能是在成年人的诱导下进行的。

比如学校里,爱打小报告的同学会被老师鼓励,相反如果不告诉老师的后果也许就是连坐一起惩罚全班同学。

又例如,曾有高校考卷上出现题目:请写下三位逃课最多的学生。这种以分数作为交换的题目,不失为是一种诱导。

如果在孩子价值观尚在建立的过程中,就对他埋下“告密是正确”的观念,那他也将会成为一个习惯性告密者。

而实际上,成年人应该让孩子明白的是,以利益交换的告密是错误,我们也不能因为希望教育好孩子而来诱导孩子打小报告。

第四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了某些问题,回来向你分享时,家长先可以问问他们你想怎么处理?

询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培养他们独立解决与小朋友关系的能力,也是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

我有位同事平时就会时常与孩子交流学校发生的事情。

有次孩子向她反应班上的小霸王对他不好,她就问孩子“那你想跟他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因为孩子同理心极强,他反而说,“我觉得他一个人没有什么朋友,我也想试着跟他拉近关系一下,来改变他。”

于是她把空间留给了孩子,也让孩子成为了更善良,更有勇气面对困难的人。

而孩子在这件事中收获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才是未来生活学习中最需要的能力。

你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告密”行为?对于孩子追星又持何种态度?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外滩教育(ID: 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意犹未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 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https://mxgxt.com/news/view/177792

相关内容

肖战粉丝事件,公关要不要背锅?
肖战事件持续发酵,看团队如何进行“粉丝公关”
肖战事件无娱乐圈明星大腕力挺!高晓松的话道出其中的玄机
著名主持人报道肖战“补偿粉丝”事件,六字评价很深刻,直言很服
肖战227事件的反思:如何通过数据探查做好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
媒体热评肖战事件:粉丝行为失范 明星不能吃干饭
因为“227事件”,肖战的《斗罗大陆》至今未上映!写给肖战粉丝
被骂粉丝借钱买代言,看到肖战活粉年龄分布图:叫男孩真没啥奇怪
肖战事件最详细吃瓜科普
肖战事件,最难过的是娱乐圈的公关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