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屡屡“塌房”,品牌选择代言人的逻辑该变了

发布时间:2024-12-12 07:30

近段时间,娱乐圈明星塌房频频、翻车不断,网友们也忙着吃瓜看戏,好不热闹,但是却苦了一堆品牌方。受舆论风波影响,品牌圈陆续和劣迹艺人终止合作,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解约热潮。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品牌选择代言人时,更倾向于考虑拥有庞大粉丝群体和较强带货能力的流量明星。

但是,随着流量明星丑闻的不断曝光,这种选择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这意味着品牌选择代言人的逻辑该变了。

一、明星背后的流量,是红利也是危机

据CBNData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粉丝经济相关产业规模已超过40000亿元,至2023年,此规模预计将继续上涨至64000亿元。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明星代言人背后的强劲消费力,这也是品牌热衷于追逐明星代言人的重要原因。但品牌在享受明星代言人的流量红利时,也要背负明星形象波动带来的危机。

1.吴亦凡被批捕

2021年8月16日,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消息,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消息一出便迅速上了热搜第一,不少网友拍手叫好,称大快人心!

从昔日顶流到锒铛入狱,吴亦凡事件真是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全社会的讨论和谴责。而自从事件发生以来,吴亦凡原有的15个品牌代言也在舆论风波下,全部和吴亦凡终止或者暂停了品牌合作、代言关系。

2.小S奥运言论受争议

8月1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的女子羽毛球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陈雨菲击败中国台北选手戴资颖夺冠,拿下金牌。

随后,小S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感受:“虽败犹荣,但我差点暴B!”随后,在自己的评论中还表示,要请“国手”戴资颖到家中吃饭。

小S的这番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一众不满,纷纷指责其有“台独”倾向。8月2日,该事件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在舆论压力下,与小S有代言合作的4家企业纷纷发布公告“划清界限”。

3.张哲瀚亲日事件

近日,有网友扒出张哲瀚曾经在2018年参观过日本的靖国神社,而且还晒出了在内部的比“耶”照片。

不止于此,张哲瀚还参加了朋友在乃木神社举行的婚礼,要知道这个所谓的神社里面供奉的是侵华日军将领,该行为严重伤害了民族情感,是任何一位国人都无法接受的。

虽然张哲瀚已发文道歉,但是并没有获得国人的原谅。如今和张哲瀚合作的广告商已经全部解约,而张哲瀚和工作室的微博也已经被注销。

二、新环境下,品牌代言人的选择逻辑

如今,社会对明星的监督越来越严格,舆论对事件的助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由于代言人与品牌紧密的关系,明星口碑的波动将会给品牌形象带来极大影响,稍有不慎,甚至动摇品牌的根基。

吴亦凡、张哲瀚等一众“翻车”明星,无一例外给品牌敲响了代言选择的警钟。在新环境下,明星代言已然是一场押宝式的赌局,那么,品牌究竟该如何选择代言人呢?

1.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直以来,流量被奉为“钞能力”的法宝。人民日报在2019年发布的《理性看待“明星人设”》中明确表示,在一些互联网内容平台,利用“人设”打造明星网红、吸引粉丝并进行流量变现,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业模式。

确实,从商业角度看,流量明星代言能为品牌聚合强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但要注意的是,流量明星或许是获取商业价值的洼地,却绝不是获取社会价值的洼地。

在主张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语境中,如若品行不端甚至有劣迹行为,即使是流量明星也必然招致公众的不信任和反感,并对使用该类明星的品牌愈发警惕乃至抵制。

正确的商业逻辑需要与正确的价值导向相结合,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品牌,在选择形象代言人时,应该充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端正对流量的认识,用长远的眼光关注品牌的长期价值。

2.体育明星、虚拟人物等多元选择

其实,品牌代言并非娱乐明星不可,还可以考虑奥运冠军或者退役运动员作为代言人。

根据微热点研究院统计,从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起,相关热议不断,最高热度指数一度超过99,国人对于奥运会的关注度超越想象。

国民对体育赛事和奥运健儿的关注度和喜爱度的持续加强,也意味着体育健儿的价值正在不断提升。并且,体育健儿永不放弃的正能量形象,也能够引起消费的共鸣,从而强化品牌的好感度。

例如,前阵子小米公司便宣布签约“中国飞人”苏炳添为品牌代言人,该消息一经发布,#苏炳添代言小米品牌#话题立即登上微博热搜榜,收获了2.3亿的阅读量和4.7万的讨论度,不少网友对苏炳添代言小米品牌表现出了高度认可。

除此之外,品牌还可以考虑选择虚拟偶像作为代言人。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中国二次元视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约为3.32亿人,预计2021年将突破4亿人。

使用虚拟偶像,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Z世代的年轻人。要知道,这批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消费主力军,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加重,必然会是各大品牌需要把握住的潜在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由于虚拟偶像的形象性格均可以定制,相比于真人明星更加安全,不易“翻车”,因此是商业效益和商业安全相结合的不错选择。

如今,部分品牌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已经有超过30个品牌/平台开始拥抱虚拟形象代言人。

如哈尔滨啤酒的虚拟代言人便是华纳音乐的首位虚拟艺术家哈酱;今年七夕前夕花西子推出虚拟形象“花西子”引发关注;100年润发官宣虚拟偶像翎为代言人,不少网友感叹品牌的别有新意。

胡斯卡尔文化Juzcar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消费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有62.31%的消费者有可能为虚拟偶像代言的产品买单,还有9.78%的消费者选择肯定会买单,这都显示出了虚拟偶像产业极大的前景。

3.创新代言模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说过,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那么同样道理,品牌在选择代言时,不用规定只能拥有一名代言人,可以创新思路,采取多人代言的方式。这样即便其中某一代言人出现问题,也不会对品牌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以此前的郑爽事件为例,一场突如其来的代言人风波直接让Prada的股价下跌1.7%。但庆幸的是,Prada并非只有郑爽一个代言人,拥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蔡徐坤亦是其代言人之一,而这也让Prada避免了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并且,品牌可以选择定期更换代言人的短期代言形式,尽量不与代言人进行长期捆绑,以免艺人形象与品牌形象羁绊太深。如今微代言、联名产品、线下站台等短期合作正在成为主流。

某快消品牌称:“四五年前,我们的代言人一签就是三年。因为这样能更持久输出品牌形象,明星代言人的性价比也更高。但从今年起,我们的长期代言人也是一年为限。同时在不同产品推出时会配合短期的推广大使。这样我们品牌承担的风险会小很多,可以规避一些明星暴雷带来的影响。”

其实,如今不少快消品牌便都采用这两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品牌降低负面风险。

总而言之,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主义的过程,要流量,更要实力。借助流量明星来迅速营销的手段,或许可以带来短期的增速,但虚假泡沫下也容易有被戳破的风险。因此,品牌代言这个营销行为背后的逻辑值得企业重新审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明星屡屡“塌房”,品牌选择代言人的逻辑该变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72495

相关内容

明星代言人「塌房」,企业品牌该怎么办?
明星艺人频爆雷,百年糊涂成功选择品牌代言人古天乐
品牌大咖说|汤晓芳:如何防范与应对代言明星“塌房”事件?
揭秘明星代言背后的市场逻辑与影响力
明星代言,如何选择适合的品牌形象?
薛之谦服装品牌不合格,明星创业为何屡屡“翻车”
品牌代言人的选择背后: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品牌?
明星代言的四大趋势洞察,53个品牌官宣49位明星代言人
独家解析:明星艺人代言费背后的市场逻辑
明星代言对品牌影响的深度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