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案例基本情况
咨询人:一良妈妈
孩子年龄:15岁
性别:男
存在问题:
性格孤僻,独来独往;
认为同学都非常幼稚,无法相处;
厌学,已不去学校。
家庭状况:
一良的爸爸在外企工作,生活状态十分自律,当前和妻子孩子处于分居状态,对孩子管教属于放养教育,在教育层面与孩子妈妈存在严重分歧。
一良的妈妈是高中老师,在高三做班主任,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孩子出现问题后,开始学习家庭教育。
夫妻两人由于各自原生家庭问题,造成两人的婚姻出现破裂,分居两年左右,目前处于离婚前冷静期,一良跟随妈妈一起生活。
02
前端沟通
倍赋力前端咨询师在添加了一良妈妈的微信后,开始了解当下孩子出现的具体问题。
在一良妈妈看来,孩子出现不去上学的现象就是性格所致,可在咨询师深入沟通了解后发现,其实妈妈本身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模式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妈妈在与咨询师沟通的过程中,一直在说孩子的不是,激动之时,甚至会波及孩子爸爸,把孩子的坏习惯怪罪于爸爸的遗传。
而且妈妈在交流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在其陈述问题时,是听不进其他人讲话的。
在进行了两天的沟通后,前端咨询师将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随即在对其妈妈进行初步纾解后,妈妈感受到了倍赋力的专业性,进而报名了倍赋力的“一对一”专家指导。
03
专家介入
前端咨询师将一良的情况进行资料打包后,与后端专家部进行了对接。
根据专家部的初步评估,为一良的家庭匹配了倪红老师为其家庭指导师。
倪红老师在接手案例后,立即与专家组成员召开了案例研究会议,并按照倍赋力独有的服务模式——赋力计划(51030系统),制定了专属于一良家庭的个性化、定制化的家庭指导方案。
倪红老师在24小时内呈现第一版方案后,与一良的妈妈进行了视频电话联系,并与其约定视频会议时间。
在电话中,倪红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良妈妈存在的认知问题,并强烈要求一良妈妈在知道过程中要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慢慢做出转变,不可自以为是,擅自行动。
一良妈妈在倪红老师的带动下,开始自我反省,在隔天给倪红老师发了长段的语音表达了自己要先做出改变的决心。
04
指导过程
倪红老师将一良的问题归结为两点:
受到原生家庭教养的影响,本身安全感缺失,从而形成孤僻,无人关爱的心理;由于上述一点,使得一良在学校中容易感到自卑,变得十分敏感,较为容易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发现别人在谈及自己,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从而产生严重的精神内耗,日积月累,导致现在的不上学状态。倪红老师从这两点出发,点对点的进行辅导。
因为之前一良妈妈就在进行家庭教育学习,在倪红老师的指导下,妈妈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做的不足之处,倪红老师要求一良妈妈要对《父母规》常读常新。
一良妈妈每日都会和倪红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且反馈孩子的最新状态。随着妈妈产生变化,其家庭关系也出现了缓和的趋向。
把自己的态度放端正后,一良妈妈也与爸爸方取得联系,两方在倪红老师的促进下,进行了单独的沟通,谈其夫妻间的心结,疏导了夫妻关系;
最后夫妻俩人也达成一致,愿意将婚姻生活继续下去。
这对于一良妈妈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她更加相信,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疗愈孩子的内心世界。
倪红老师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动态地去看待孩子的成长,以及关注其成长背后的伤痕,而这些都是父母要补足孩子的部分,只有家庭的变革才会使孩子产生变革。
当爸爸回到家中去时,一良妈妈反馈给倪红老师:孩子好像变得开朗了,不再故作大人的忧伤模样。
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一良开始对人际交往也不是那么抵触。
一良观察父母幸福的模样如同一个天真的孩子。
在指导周期进入后半段时,一良主动提出要回到学校去,他说:他有这么完美的父母,他也想成为一个完美的儿子。
这就是孩子对家天生的保护欲,无论是前期孩子出现问题,还是后期的主动复学,这都是出于孩子对家的忠诚。他渴望家是稳定的,是幸福的,只要是能让家变好,他什么都愿意去做。
05
结语
现在一良的家庭指导已经结束,家庭已经回到正轨。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对家的忠诚,对父母的忠诚。
倍赋力希望看到更多的家长如同一良妈妈一般有力量,为了孩子与家庭勇往直前。父母是孩子的守护神,是孩子坚定自己勇气的定海神针。
倍赋力也会继续追踪一良的后续状况,我们希望一良可以在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