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发布时间:2025-08-14 10:56

现如今,影视明星出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影视明星出书通常分几大类:第一类,写真集。书内各种大照片,妥妥的粉丝福利(智商税)。第二类,日常记录。书内写有明星日常的零零碎碎,以颜值博粉的女明星,就介绍日常饮食护扶,同样秀颜值的男生,就拼命写宠物健身。总之,主打一个健康形象。第三类,文学青年。这里我特意要提的是林青霞。高中毕业的她,在息影之后,因为与一帮港台文学圈朋友一起玩,便开始了写作生涯。虽然年轻时出版过无数本前两类的书,但今天出的随笔集,的确写得有模有样,大陆的某个系列陆续出版了四本书。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富婆生活圈子有点窄,越写内容越乏善可陈。

曾宝仪的新书《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为你自己》,应该不同于以上三类。书中没有明星磨皮的美照,没有光鲜亮丽的明星主持生活,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在原生家庭、职业生涯的困惑里痛苦挣扎,不断地诘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活着?我人生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透过宝仪的书,我们一点点接近了人生的真相,一点点洞见了自我。

谁是曾宝仪

算起年龄,曾宝仪今年整满五十岁。出生在香港的宝仪,跟随祖父母到台湾读书。台湾大学社会系毕业后,只身一个拎着皮箱来香港找爸爸。是的,就是那个光环箍了满头的大导演曾志伟。

曾宝仪与爸爸和妈妈并不熟。妈妈十八岁时嫁给二十一岁的爸爸,举行了台湾最盛大的婚礼。这对十二岁出道唱歌的妈妈,是无比的荣耀。俩人结婚三年便宣告分手,共同养育了宝仪和妹妹咏仪。离婚后,抚养权给了曾志伟,小姐妹不得不跟着祖父母来到台湾。宝仪称自己是单亲家庭,隔代教养的女孩。

在外人眼里,宝仪聪明伶俐,品学兼优。二十三岁出道,既当主持人,又演电影、唱歌,忙得不已乐乎,各种文艺奖项拿到手软。从业将近三十年,她的职场业绩是不错的。从香港到台湾、内地,哪个电视观众不晓得曾宝仪呢?不参演影视剧这么多年,仍有观众记得电视剧《名阳花鼓》里那张青春的脸。宝仪的人生悲喜,的确有点与剧中遗落在民间的花鼓公主有些相似。只不过,在本书里,她要褪去世人眼中的“公主”身份,令自我觉醒,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通过对亲情、友情与爱情的选择,告诉自己:曾宝仪是谁?

从我是谁到我不是谁

本书伊始,除了蒋勋与谢盈萱的简短序言之外,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蔡壁名的长篇导读,可谓重磅。蔡教授以讲授《庄子》而闻名,在北京演讲,颇受欢迎。蔡教授送给宝仪的箴言是:此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好好地成为自己。

可是什么促使曾宝仪从“连上厕所都要打伞怕晒黑”的重视外在,转变为注重内观的呢?她说,2012年是生命觉醒的一年。那年,外公去世了。

宝仪关于外公去世的描写,在书中只是一带而过。但是那种忍而不发的痛苦,让我想起了作家张洁最著名的书,《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本书是张洁献给母亲的。然而,世界上最疼宝仪的人,却不是爸爸和妈妈。

宝仪在后面写到如何认知与母亲的关系,特别让人心疼。她说小时候,每次母亲叫她去香港,她都不知道应不应该去。心里非常想去,因为那个呼唤她的人毕竟是妈妈呀!但是去了,又无话可谈,回来之后,又要让外婆骂上至少一个月,骂她那么喜欢妈妈,为什么不跟她一起过?我们看到的明星在聚光灯下的笑颜,许多时候是用泪水浸泡而成的,就像将一个腊像面具戴在脸上。

失去外公的宝仪,经受了“大宝法王”的启迪,决定停下来检视自己的人生。回首过去的生活,她发现自己一直活在“曾志伟女儿”的身份里,人生中最害怕的竟然是让爸爸失望。她所有的努力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赚钱为了什么?自己想要什么?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对此,她一无所知。

想要知道“我是谁”,其实也没那么难,只要从了解“我不是谁”开始就好了。就像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我们,懂得“不要什么”就行了。宝仪书里有一句话让我特别心动,叫“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这里我想谈一个“生命珍贵”的话题,正如李健所说,我们人类并不是什么濒临灭绝的物种,每个人恐怕没有稀有的遗传基因,传宗接代在现代人类社会,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当你做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不管来由如何,都要格外珍惜自己。生命平等,生命无价,每个生命都很珍贵,不管他是蚂蚁,还是苔藓。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我们社会最基本的道德。任何人都不要放弃自我。

少女庄子的静心观

蔡壁名教授坦言,曾宝仪的人生转变,是从一个世俗生命向少女庄子转变的过程。

何谓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看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感觉庄子简直就是杠精。然而,庄子杠的并不是惠子,而是他自己。只有充分的坦然、坦荡,不强求,不奢求,才能达到怡然,也就是“逍遥游”的境界。至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心情,重要吗?庄子懂得安放自己,就很棒了。

宝仪在本书里不止一次地提到“顺其自然”。自然,有时指大自然的万物变化,有时指事情的千变万化。我们不是万物的主宰,我们无法让万事顺着我们的心意流动。那么,接受变化,活在当下,更是与自我和解的方式。

可要如何才能坦然地接受变化?宝仪说,静下来,由关注外界转为体察内心,向内看,才是寻找自我的最佳方式。

静心的人,其实更能得到外界的回应。我最近在读《十三种闻树的方式》。我发现作者哈斯凯尔教授,与其说他是人类,不如说他是自然之子。就像自然的一份子,他对树、对风、对虫有独特的理解。他说,味道是树的语言。如此说来,我们人类对树的了解少之又少。如果说我们不了解树,那么我们了解自己吗?

感恩生命,感谢自然。就像本书中,宝仪写在最后的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幸运,也很开心。

做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谢绝转载

网址:做自己是一生的修行 https://mxgxt.com/news/view/1678375

相关内容

​懂得自己,就是修行的目的
成就自己的价值,就是我们的修行
樊登:读书是一生的修行
人一生最大的修行,是好好工作
人生的修行,就是一种超越
正观漫读|修炼自己
胡歌微博自我定位仅2个字,毫不修饰,做真实的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的光, 一路无畏前行~闪闪发光的你!
自己做生意叫什么职业自己做生意和上班哪个好
选秀一夜成名后,他们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