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与苏轼齐名,6岁时创作一首诗,最后两句引人深思
苏轼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其文学成就令人钦佩。有些著名诗人或词人,生前并没有多大名气,比如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活着的时候郁郁不得志,死后名气越来越大。苏轼跟杜甫不同,二十余岁就名满京城,作品也备受达官贵人追捧。苏轼不仅学问高,还培养出不少学富五车的学生,其中黄庭坚最知名,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几乎与苏轼齐名。
黄庭坚出生于洪州分宁,并且是公认的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属于少有的神童,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几乎达到过目成诵的地步。公元1051年,黄庭坚刚满六周岁,同龄玩伴只知道玩泥巴,黄庭坚已经能够张口作诗。就在这一年,黄庭坚创作一首诗,惊呆家中到访的客人,最后两句引人深思。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此诗篇的创作,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且听笔者慢慢道来。根据《桐江诗话》记载,黄庭坚的父亲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结交许多志同道合之士,经常跟他们在一起吟诗作对。有一次,父亲做东,准备好酒好菜,邀请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几个朋友开怀畅饮。
既然文人聚到一块,只喝酒就显得太无趣,开始切磋文学知识,即兴赋诗。众人边喝酒边作诗,气氛相当融洽,你来我往好不快活。酒过三巡,黄庭坚走了进来,听着大人们吟诗,站在房间里认真聆听。过了一会,其中一个朋友看到了黄庭坚,笑着说道:“早就听闻你聪慧过人,不如让我们开开眼界,随便作一首诗如何?”
黄庭坚征得父亲同意后,歪着脑袋思考一会,想到白天见到牧童放牛的场景,就以《牧童诗》为题进行创作,所以才留下如此佳作。“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这两句属于写景,牧童骑在牛背上,从黄庭坚的村前路过,不一会就传来阵阵笛声,必然是牧童一边放牛一边吹笛子。
黄庭坚没有继续对景物进行描写,直接来了一个大转折,从而有了“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么经典的诗句。意思是说,长安城里的文人墨客,无不追名逐利,甚至为此忘记了初心,到头来只是徒劳,不如牧童的生活惬意,至少内心无忧无虑,不需要尔虞我诈。
乍一看,年仅六岁的黄庭坚,几乎没有任何生活阅历,不应该有如此感慨,也天才的思想境界不能用世俗的眼光衡量。人生在世,真正看透“名利”的人少之又少,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可取。上千年过去了,“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的道理依旧引人深思,看淡一些,生活会变得更简单,才能拥有牧童那种快乐。
责任编辑:
网址:此人与苏轼齐名,6岁时创作一首诗,最后两句引人深思 https://mxgxt.com/news/view/16692
相关内容
苏辙给哥哥寄了首诗苏轼随手一回便是千古名作,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苏轼《南乡子·集句》词赏析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赏析
苏轼见到友人的妻子漂亮,羡慕之余写下一首词,感动世人近千年
端午节:苏轼的三首诗词,写尽了人情,悟透了人生
人到中年,为什么越来越喜欢苏轼?
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
苏轼新婚燕尔入洞房,写下一首云雨词,不动声色将妻子赞美一番
苏东坡大笔一挥赠和尚一首诗,却用到了“一丝不挂”,究竟何意?
苏轼不写眉山荔枝 或受“居丧不赋诗”习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