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曾有句流传已久的话:“拳怕少壮,商怕情怀。”
前者指的是拼搏拼命,后者则是为情怀付出过多,最终烧钱。而邹市明,恰好是这两者都经历了。
曾经是拳击界的世界冠军,三届奥运奖牌得主,邹市明在退役后选择了进军商界,可是这个决定最终让他把原本的两亿资金,直接砸进了黄浦江。
这一切,还得从他的妻子冉莹颖说起。
2017年,邹市明输掉了一场颇为遗憾的比赛。那时的他,情绪低落,状态下滑,整个世界仿佛突然安静了,站在“拳王退役”与“未来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冉莹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一个妻子,她做出了许多女人都会做的决定——“我得给我老公找点事干”。
她不想看到丈夫整天在家发霉,也不想他整日面对着曾经的奖牌出神。于是,冉莹颖拍板做了一个听上去极具商业潜力的计划:“我们开个拳击馆吧!选最好的地段,买最顶级的设备,吸引上海的白领排队打卡!”
这一计划的构想,听上去无疑像是“高端健身房 明星效应 爱国情怀 拳王亲授 江景打卡”的完美结合,堪称亿级项目的初雏形。
然而,现实总是爱开玩笑。那些白领们宁愿在盒马门口遛猫,也不愿意在拳击馆挥拳出汗。
他们选址在了上海最具价值的江景地段,整整18000平米的面积,德国进口跑步机、国际标准的拳击沙袋,装修豪华得让人误以为是五星级酒店。
不仅如此,他们还设立了一个拳击酒吧、瑜伽室,甚至专门开辟了VIP雪茄区,顺便请来了健身网红带货,气势汹汹地准备将这个场地打造成“拳击界的外滩会所”。
开业当天,媒体、粉丝、朋友齐聚,场面热闹得像金腰带颁奖典礼一样。但第二天呢?门可罗雀,空无一人。
年卡售价五六千,上海的白领们只摇头叹气,拳击课的热度甚至比不上瑜伽,根本无法与抖音上的筋膜枪竞争。更尴尬的是,周围那些上班的写字楼白领们,连打车的钱都舍不得花,谁会去挥拳减压呢?
一年下来,拳馆仅有一个月是盈利的,其他时间,连房租都快烧不起来。最惨的时候,拳馆的两层楼几乎空无一物,仿佛在举办“幽灵奥运”。
邹市明事后回顾时非常坦诚:“那时我们太注重情怀了,太想给拳击这个项目增光添彩了。”
尽管很多人都提醒他们要做好市场调研、压缩成本、选择更合适的规模,但邹市明和冉莹颖坚持自己的想法:“我就是要把最好的设备、最顶尖的位置放进去,想给拳击行业争口气,让大家看到这个项目有档次。”他那时满怀激情地说着,听者不禁摇头。
你要是开个餐厅,讲讲情怀还行,挂几个苏东坡的画像装点门面都能有点意思,但开个拳馆讲情怀,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变成了清算遗产的现场。
网友们调侃道:“拳王邹市明输了人生中最贵的一场比赛,而对手就是‘上海租金’。”
拳馆最终失败后,不少人把矛头对准了冉莹颖,认为是她的决策把这个创业梦想搅黄了。但邹市明却毫不犹豫地力挺妻子:“这场创业是我们共同决定的。如果没有她,我或许永远也走不出那场失败。”
在这段充满挑战的“拳馆创业记”中,没有离婚、没有互撕、没有上综艺哭诉,只有这对夫妻共同面对困境,一起偿还债务。
在他们的关系中,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正如邹市明所说:“有钱时你会觉得爱不重要,赔了钱还在一起,那才是爱。那就是我们共同的债务。”
这种态度,确实让人肃然起敬。尽管生活中有不少狗血的情节,但邹市明和冉莹颖的做法却显得真诚而踏实。
其实,明星创业的失败并不新鲜。张亮曾在北京投资餐厅,刚开始就请了米其林大厨,但最终亏损了两千万,餐厅不得不转型成面馆;郑钧则曾投入巨资开设VR音乐厅,结果烧了三年的运营费,最终连招股书都没发出去。
情怀有时不过是包装,有时更像是障眼法。明星创业的最大问题,往往不是不会做,而是太过急功近利,渴望“快速做大”,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卖的是什么。
到2024年,拳馆终于关门大吉,2亿元投资只剩下账本上冷冰冰的一串零。
此时,邹市明已经不再高调地上热搜,也没有靠直播带货来翻盘,而是继续致力于拳击推广,参与青少年培训和体育公益。他开始明白,人生不一定是非赢即输,有时候,能“知错能改”的勇气,甚至比“打败所有人”更重要。
他说:“人生就是来体验的,失败也未必是坏事。”
曾经在奥运赛场为国争光的邹市明,现在在商场里坦然认栽,没有甩锅,没有炒作,而是继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感激妻子的支持。
这一切,看似失去了金钱,却赢得了尊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