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少卖1万吨,五芳斋门店缩水6%,流水线如何困住百年老字号?!

发布时间:2025-08-03 15:08

#夏季百家接力赛#

一年少卖1万吨,五芳斋门店缩水6%,流水线困住了百年老字号?

每年一进六月,社交平台就会上演一出固定大戏——“粽子甜咸之争”。评论区里咸党甜党互不相让,左边喊着“咸蛋黄才是王道”,右边吵着“豆沙才是灵魂”,有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在讨论美食,还是在打一场立场之战。

但不管吵得多热闹,现实里的粽子市场,其实一年比一年冷清。最明显的信号,就是那个曾经端午节的“代名词”——五芳斋,这几年也有点撑不住了。

被流水线困住的,不只是产能

前阵子五芳斋公布了2024年的业绩报告,数据让人有点唏嘘:营收22.51亿元,同比下滑14.57%;净利润只有1.42亿元,也跌了14.24%。而且,全年四个季度,除了端午那段时间赚了点钱,剩下的全是亏的。

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端午节前,五芳斋还被卷入了一场“创可贴门”: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视频,说自己买的粽子里竟然发现了疑似血迹的创可贴,而这款粽子,是五芳斋为来伊份代工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靠节日大卖回血的品牌,在节前出这种食品安全事故,能有多致命。

它其实真的火过,甚至火得很意气风发

要说起来,五芳斋火起来,其实是有点传奇色彩的。

最早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21年,一个弹棉花的兰溪人张锦泉,因为手头生意不景气,跑到嘉兴街头摆起粽子摊。结果没想到,用料实在、外观好看,还挺受欢迎,他干脆在张家路口开了间店,取名“五芳斋”。

后来五芳斋的粽子好吃到什么程度呢?别人直接学他,开了“合记”和“庆记”,就开在他旁边。三家店你争我赶,一起把“夹心粽”这个品类卷上了天花板,五芳斋也顺势成了夹心粽的代名词。

最风光的时候,是上世纪末到21世纪初。

1995年他们放弃“前店后坊”,全中国第一个做了粽子流水线,直接把年产量干到了百万级别;1999年又头铁抢下沪杭高速服务区的门面,一战成名。从那以后,浙江高速的每个服务区里,基本都能看到五芳斋的影子。

那时候,五芳斋在服务区一年卖粽子能卖5000多万,吓得当初拒绝入驻的同行后悔到现在。

2000年以后,资本也来了:公安局长转型做生意的厉建平入股,星河数码、双汇一起加码;有资源、有供应链,五芳斋一路飙升。到2022年上市,市值冲到50亿,这几乎是它命运的顶点。

但问题是,它一直没走出“粽子”这条单行道

说五芳斋卖不动了,也不是突然的事。因为它的问题,其实很多年就埋下了。

第一个问题,是“节令属性”太强了。

粽子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节日限定。过了端午,谁还会想起它?所以五芳斋全年营收基本靠第二季度,其他时间就只能喝西北风。别说人家星巴克粽子难吃,起码人家主业是咖啡,不靠粽子活。五芳斋不一样,生产线、工人、门店全是固定成本,不能天天停着等节日吧?

第二个问题,是口味没有打动“真爱粉”。

几年前五芳斋确实火过一把。他们和广告公司合作拍了个短片叫《朋友们站起来》,文案、配乐、演技都在线,那阵子朋友圈、B站、微博刷屏了一整波,结果当天天猫销售额直接冲上2200万,创了历史纪录。

可热度过去之后呢?留下来的“回头客”并不多。你现在去看社交平台,年轻人说得最多的是:太油了、吃不下、味道一般。再加上“创可贴”事件、黑猫投诉上不断堆着的食品问题,这些都在消耗消费者的信任。

更要命的是健康风潮袭来,“低卡低脂”几乎成了新标准,一只粽子动辄三四百大卡,谁还敢多吃?你吃进去的粽子,是靠跑几千步才能减下去的代价。

第三个问题,是地域拓展被“限制死了”。

华东是五芳斋的大本营,江浙沪吃粽子的氛围浓,也习惯了“平时也吃”。所以这块市场份额基本就这么大了,想再拓展,只能靠其他区域。

但现实情况是,其他地方并不怎么吃这一套。2024年,华北、华中、西南等区域营收总和才6亿出头,占比不到30%。而且门店还在缩减,全国从700多家跌到了662家。

从这点来看,五芳斋不光没扩大版图,连根据地都在收缩。

粽子卖不动,不只是五芳斋的问题

说实话,不光是五芳斋,整个节令食品行业这两年都挺难的。

月饼、年货、糖果这些也都在下滑。2024年中秋月饼销量,比2023年直接跌了45%;“糖果一哥”徐福记也卖不动了,创始人干脆把股份卖给雀巢,全身而退。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人们的消费变得更理性了,送礼不再那么讲究排场,吃的东西也更注重健康。这种“只在节日刷存在感”的食品,很难在日常生活里站稳脚跟。

而且,曾经那种“好吃又稀罕”的情怀,现在被太多替代品冲击得七零八落。现在谁想吃糯米团子,便利店、外卖、小红书推荐,全都有。

你情怀卖贵点可以理解,但“既不好吃又贵”,那真的就很难让人心甘情愿掏钱了。

百年老字号,还能走多久?

现在再回头看五芳斋,真的有点“被流水线困住”的意味。

曾经靠工业化打赢了一场市场战争,但也因此错过了口味创新、品牌重塑、渠道延展的升级节奏。如今当流水线不能持续卖货,当品牌红利被社交网络不断冲刷,当消费者对品质的忍耐力越来越低,它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

五芳斋,到底除了粽子,还能给人留下什么?

或许,未来它也可以像其他老字号一样,做文创、开副牌、卖衍生产品,找到粽子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不管怎么走,第一步都得是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味蕾。

毕竟,在“粽子甜咸之争”里,大家吵的是口味,但品牌能不能活下来,靠的还是产品力

举报/反馈

网址:一年少卖1万吨,五芳斋门店缩水6%,流水线如何困住百年老字号?! https://mxgxt.com/news/view/1635742

相关内容

五芳斋上市了,百年“老字号”是如何焕新的?
百年老字号五芳斋向新出发
五芳斋:“老”字号需要“新”故事
百年老店“五芳斋”投身片场,年年杀青,却在端午吃瘪
老字号新企业 看“五芳斋”如何成功转型
五芳斋是如何活成年轻人喜欢的老字号的?
五芳斋:“老字号”玩转“互联网+”
不想做只会说教的老字号 五芳斋是如何年轻化的?
“粽子大王”卖不动了?五芳斋业绩下滑,“百年老字号”也焦虑
五芳斋股价续创历史新低,老字号如何破发展困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