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粉丝文化的蓬勃发展,商场也纷纷抓住这一机会,通过追星活动吸引客流,推动消费增长。以Jack为例,他在北京鸟巢观看林俊杰的演唱会,这已经是他追星的第13场演出。像Jack这样的粉丝,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演唱会,他们渴望更多与偶像的互动。
近年来,商场的线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粉丝们自发组织的应援活动,成为商场吸引顾客的有效手段。Jack回忆起2016年在上海新天地排队购入林俊杰的潮牌外套,那种与偶像的情感联结让他觉得物有所值。如今,商场正通过明星效应,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成为粉丝们追星的新聚集地。
数据显示,粉丝经济已成为商场的重要流量法宝。今年7月,超过30场明星线下活动在各大商场举行,包括奢侈品的新品发布和运动品牌的见面会。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商场的人气,更促进了周边消费。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测算,演唱会的门票消费能拉动区域消费高达1:4.8,显示出粉丝经济的强大潜力。
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商场在活动策划上逐渐采取低门槛策略,鼓励更多粉丝参与。南昌T16购物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通过与明星后援会合作,组织粉丝专属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商场的知名度和销售额。比如在汪苏泷的演唱会期间,商场联合官方应援会推出的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前来消费。
商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触达目标人群。除了社交媒体推广外,他们还借助明星后援会的力量,通过粉丝群体的传播效应,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这种圈层渗透的方式,帮助商场有效提升了活动的参与度和客流量。
然而,粉丝经济并非没有挑战。商场在获得短期客流后,如何实现持续增长成为新的难题。Jack提到,活动办得再好,如果没有偶像的加持,自己也不会常去消费。因此,商场需要思考如何将明星活动与自身品牌深度融合,打造独特的消费体验。
未来,粉丝经济的成功与否,将依赖于商场对粉丝需求的深入理解和活动执行的精细化运营。只有当商场能真正为粉丝提供值得期待的体验,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粉丝们不仅在追逐偶像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情感归属,而商场则是连接这一切的桥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