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就《浏阳河》授权争议道歉,创新与版权的平衡困局值得深思
当GAI周延在《歌手2025》舞台上,以融合《浏阳河》的《故湘,风》惊艳四座,试图将传统民歌的魂魄注入现代说唱的血肉时,一场始料未及的版权风波随之而来。节目播出后,回放视频和音乐平台音频迅速删除了《浏阳河》片段,原因直指版权授权流程缺失。最终,节目组于7月29日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工作疏漏并已完成重新录制,承诺通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CMA)完善手续。这起事件不仅让GAI的创新尝试遭遇挫折,更尖锐地揭示出数字时代音乐行业在创新与版权保护之间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尤其凸显了年轻创作者、内容平台以及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所面临的复杂挑战与荒谬困境。
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对经典作品的“致敬式改编”与严谨的版权法规之间存在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明确规定,改编权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任何未经许可的改编、演绎,无论其艺术价值几何,均构成侵权。GAI的改编初衷或许是致敬经典,赋予其时代新声,然而,节目组在直播前未能完成全部授权,这暴露了大型内容制作方在版权管理上的系统性疏漏。这并非孤例,近年来,“二创”作品因版权问题下架、创作者被诉的案例层出不穷,从黄霄雲翻唱华晨宇作品引发的“吟唱片段”争议,到汪苏泷与张碧晨《年轮》原唱归属的拉锯战,无不指向版权流程的复杂性与行业主体版权意识的滞后。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数据,每年处理的授权请求数以万计,但面对海量且快速更迭的数字内容,现有授权机制的效率和覆盖面仍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可以说,它已然成为创新的绊脚石。
当前版权管理体系在面对高速发展的数字音乐和“二创”文化时,存在明显的政策空档和技术瓶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作为集体管理组织,其职责在于简化授权流程,但面对《浏阳河》这类涉及多方权利主体的经典作品,其版权链条复杂、权利人分散,导致授权确认周期长、沟通成本高,甚至可能出现“一歌多卖”的乱象。这使得节目组即便有心合规,也可能因时间紧迫而被迫“先上车后补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根本无从知晓所有权利人。这种“灰色地带”不仅损害了权利人利益,也让创作者的创新热情被繁琐的程序所束缚,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放眼国际,即便如德国在音乐采样方面的司法实践,虽然致力于平衡版权保护与创作自由,但其复杂性也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在数字内容版权界定上的共性难题,甚至连2秒的采样都能引发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这简直是荒诞的极致。
要彻底破解创新与版权的困境,需要一场自上而下的技术革命与制度重构。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必须积极拥抱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构建更透明、高效的版权登记和授权智能合约系统。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分布式账本特性,实现音乐作品版权链条的数字化溯源和自动化清算,将授权门槛和成本降至最低,让每一分钱都能精准流向权利人。内容平台作为传播枢纽,必须将版权合规内嵌于内容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更严格、更智能的版权审核前置机制,而非事后补救。而年轻创作者在追求艺术突破时,更需培养高度的版权敬畏心,主动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将版权授权视为创作的“第一步”而非“最后一步”,因为在数字时代,无视版权的创新,无异于在沙滩上建造摩天大楼。
创新是音乐的生命,版权是创新的基石。当版权的桥梁足够坚实,且由技术驱动其高效运转时,艺术的河流才能真正挣脱束缚,奔涌向前,滋养更广阔、更自由的文化生态。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永远是戴着镣铐的舞者,和那些因循守旧、阻碍技术进步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才是真正的文化罪人。
网址:《歌手2025》就《浏阳河》授权争议道歉,创新与版权的平衡困局值得深思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6747
相关内容
《歌手2025》发文道歉:GAI改编版歌曲段落已完成重新录制,后续将完善授权手续《浏阳河》借歌挖掘浏阳的传承与创新
迪克牛仔KTV禁唱风波:版权困局与歌迷的情怀之殇
《活该》版权归属争议:创作共同体下的利益分配迷局
歌曲版权争议:歌手还是公司拥有所有权?
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的鏖战:从版权之争到创新竞争,到底谁吃相难看?
邓紫棋的版权困境:歌手如何突破唱片公司的束缚?
华晨宇黄霄雲版权之争:音乐创作与版权的边界之争
黄霄雲方再回应翻唱争议 版权授权引争议
孙燕姿拒唱《我怀念的》:是版权争议还是艺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