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添五彩:火把为笔画天地,彝绣作画写人间

发布时间:2025-07-29 05:33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聽0:00

Duration聽-:-

Remaining Time聽0:00

在凉山这片土地上,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彝族火把节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每到火把节,凉山各地群众点起火把,载歌载舞,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这样的场景,不仅让游客感受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火把节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凉山文旅融合的新大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索和体验。

火把节狂欢夜现场。西昌融媒体中心供图

火把节狂欢夜现场。西昌融媒体中心供图

活动创新:传统节庆的现代表达

今年火把节期间,西昌市的丰富活动安排令人瞩目。7月18日晚,开幕式在西昌市星月湖公园盛大开场,分为《火之源》《火之燃》《火之梦》三大篇章,融合歌舞表演、非遗展示等多元艺术形式,将彝族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审美理念创新融合,为游客呈现视听盛宴。

火把节点火仪式。西昌融媒体中心供图

火把节点火仪式。西昌融媒体中心供图

美好祝愿言毕,火把瞬间燃起,炽热的火焰如金色浪潮般涌向夜空。会场瞬间被点亮,欢呼声与火光交织,将活动氛围推向极致。

航天大道化身“文化星河”,17县(市)的队伍携特色文化在此集结。三大主题展示区如繁星点点,摩梭舞裙、藏族经幡、彝族银饰等元素交织出凉山文化的璀璨图景。在庄严而热烈的点火仪式中,现场游客的热情被瞬间点燃,长达4.8公里的狂欢走廊化身欢乐的海洋,88个火堆被同时点燃,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彝族同胞身着绚丽服饰,与各地游客手持火把,组成流动的“火龙”矩阵。众人围拢火堆,跳起达体舞,火光映红每张笑脸,西昌瞬间化作火与歌的梦幻之城。

商旅共进:经济活力的激发引擎

在火把节期间,西昌市创新打造了多样化的“主题集市”,成为文旅融合的一大特色。以“火把夜·彝风百味民俗集”为例,该活动在奥特莱斯广场开展,采取“非遗+商业空间”的形式,为传统节庆注入新的活力。

在集市现场,游客不仅参与彝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可在特产区选购凉山州各地的特色农产品,全方位感受民族风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撕拉片”服务,游客身着彝族服饰参与火把巡游时,能随时记录精彩瞬间。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使游客深度体验彝族文化,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新动力,有效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全域布局:空间拓展的融合格局

此次火把节系列活动,其影响力和覆盖面不仅局限于西昌一地,而是遍布凉山全域,形成了一幅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旅融合画卷。在大石板古村,游客可以沉浸式观赏彝族婚俗“迎亲、送亲”全流程,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彝族婚俗的独特魅力,与当地居民一同享用坝坝宴;而在火舞缸窑·非遗嘉年华活动,磨尔秋、火壶等民俗体验与网红美食、文创集市相结合,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的商业元素在这里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活力。

彝绣文创产品。市民骆振轩摄

彝绣文创产品。市民骆振轩摄

在“唐风彝韵·潮燃西昌”第二届唐潮国风文化季活动里,国风主题演出与夏季集市等多种业态相互交融,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感官盛宴。而听涛谷的山野火把节及月色里的湖畔火把节,更是将火把节的热烈氛围持续加码。在凉山的很多角落,游客都能感受到火把节的独特魅力,充分挖掘各地资源,实现多点开花,打破了地域限制,整合了凉山文旅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州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文化传承:民族瑰宝的时代新声

在火把节的舞台上,彝族文化元素无处不在,从演员们绚丽的民族服饰、热情的歌舞表演,到巡游中的彝族银饰、刺绣等非遗技艺展示,这些元素是对彝族文化最生动的诠释与传播。借助火把节的影响力,彝族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不仅增强了彝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正如开幕式上所展现的,从《火之源》里可以看到彝族的历史根脉,《火之梦》又让人感受到凉山现在的活力,这种融合惊艳了游客,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彝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阳沙玛彝族服饰走秀。西昌融媒体中心供图

金阳沙玛彝族服饰走秀。西昌融媒体中心供图

彝族刺绣:针尖上的民族记忆

彝绣是彝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火把节期间,彝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彝绣图案多取材于自然元素,如花卉、动物、几何图形等,每一种图案都蕴含着独特的寓意,或祈愿丰收,或祈福安康,或表达对美的追求。色彩运用上,彝绣大胆而鲜明,常用红、黄、蓝、绿等对比强烈的颜色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火把节的各个活动现场,随处可见彝族绣娘们展示着精湛的刺绣技艺。她们手中的绣品,从服饰、头饰到生活用品,无不体现出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些刺绣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方式。

如今,彝绣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地手艺人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时尚感的文创产品,如刺绣手提包、手机壳、抱枕、装饰画等,深受游客喜爱。这不仅为彝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借助火把节的影响力,彝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它不仅增强了彝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西梅见物工作室彝绣展品。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西梅见物工作室彝绣展品。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摄

多元呈现:丰富立体的文化盛宴

在火把节举办期间,西昌化身为欢乐之都,整个凉山州也一同沉浸于欢庆氛围,每日都会上演多场狂欢盛宴。长期以来,凉山州不断深入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的全域全时全业态旅游,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精心策划了6大主体活动,如西昌火把狂欢、火把节特色民俗、彝绣之旅、精品节目展演、彝族传统选美决赛以及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这些活动涵盖了文化、艺术、体育、美食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以火把节为契机,凉山州各县(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在开幕式当天,凉山州举办了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重大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以及3场合作机遇发布会,现场共签约83个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889.81亿元,涵盖多个产业链,为凉山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借力彝族火把节,凉山州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让古老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焕发生机,让旅游因文化魅力而更具吸引力。未来,凉山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更多优质文旅产品,提升文旅产业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着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不断迈进,让“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的名片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擦越亮。

(实习生王孜萱参与采写)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网址:文旅融合添五彩:火把为笔画天地,彝绣作画写人间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1280

相关内容

以针作笔,广绣再现“岭南画派”名作
福清南岭镇:党建执笔画“农”点睛 绘就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中国·楚雄2024年彝族火把节楚雄市活动日程表
突破传统工笔画范式,“叶丽美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在深圳开展
胡芷琪:用美丽装点智慧,以绣刻画东方面容之美
中国画文人的诗书画印融合及其文化意义——以吴昌硕作品为例
薛丕显国画人物《紫气东来》:笔墨间的文化意蕴与艺术魅力
画幅长留天地间——纪念“宣城画派”领袖梅清诞辰400周年(上)
融艺杯英雄联盟挑战赛:以电竞为笔,擘画产业融合新蓝图
画家王建红:重彩写意中回归传统古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