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IP改编剧目等新演艺在温兴起

2025年5月9日-10日,舞剧《二十四时舞》非遗快闪活动在“小方印”上演。

2025年4月,二狗个人互动专场《一条名叫爱情的狗》吸引“小方印”无数粉丝。受访者供图
温州网讯 除了邓紫棋、林志炫等“大型演唱会”接连引爆温州市场之外,一股“小而美”的力量也正在悄然改变温州的演艺生态。沉浸式戏剧、影视IP舞台剧、音乐剧、话剧、精品互动儿童剧等新型演艺形式,以一种更精致、也更具互动性的“演艺新浪潮”吸引着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目光。这股潮流是如何兴起的?潮流之下,品质剧场又如何破局生长?
数据解码
年轻化剧场的运营密码
如今,在作为温州文化新地标的温州高新文化广场·大剧院(下称“小方印”)的千人剧场内,另一种文化消费形态正在蓬勃生长。7月25日,当《赵氏孤儿》这一“中国原创音乐剧天花板”,拉开“小方印”为期半年的艺术展演季。一批“小而美”演艺正点亮温州的文化星空。与此同时,在“小方印”明亮的艺术空间内,一场筹备中的“国家话剧院高清展映季”海报同样格外醒目。
“其实和万人演唱会这类明星娱乐演出体量相较,我们剧场的体量属于小型演出。但实际上,在文化艺术领域,我们所运营的千人剧场是目前演出市场上最为核心的剧场类型。”“小方印”运营方、温州丰运高新文化广场管理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
不仅如此,当下的观众画像也正发生结构性的变化:18-35岁年轻群体已成为绝对主力,Z世代中“95后-00后”这一群体的增长尤为显著。主力消费群体还是以高知女性为主,但中学生群体也在加速入场。“再细分一下,这些剧粉中文艺青年追逐音乐剧《赵氏孤儿》,亲子家庭选择经典儿童剧,追星族为热门演员埋单,社交达人则涌向脱口秀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补充道。
这种变化同样直接反映在剧目策略上。2025年IP改编剧数量占比显著提升至17%,远超市面预期。马伯庸小说改编的《太白金星有点烦》、芒果TV综艺衍生的悬疑话剧《法医探案团之迷雾回响》等作品,精准切中年轻观众的审美偏好。“平均票价控制在200余元,配合低于100元甚至10元的特惠票,有效降低了观剧门槛。”“小方印”运营负责人强调。这种策略之下,让其收获了实效:剧场平均上座率达68%,部分优质剧目复购率突破80%。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专业的年轻化剧场在“非沉浸式”赛道上的突围实践。
科技破壁
国家级剧目的普惠之路
紧随《赵氏孤儿》其后,7月27日,“小方印”又迎来历史性时刻——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在此启幕。作为全国30个展映城市中少有的地级市站点,《北京法源寺》《生死场》等8部由国家话剧院出品的殿堂级话剧将通过4K高清修复技术重现舞台,剧目云集秦海璐、袁泉、辛柏青、段奕宏、倪大红、韩童生、金世佳等实力演员。这种科技赋能让温州观众得以跨越时空限制,以百元票价即可在家门口零距离领略难以再现的口碑佳作。
而展映季背后亦显露出“小方印”深耕高端文化的决心。作为龙湾区打造“浙南时尚演艺中心”的核心载体,该场馆自2023年8月落成启用以来,两年间持续引进高品质剧目。“通过持续引入高端、新型剧目,我们正努力填补温州高端演艺供给的空白。”龙湾区委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这些剧目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菜单,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老牌剧场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化的小剧场及大剧院,演艺消费逐渐发生转变:不再只追逐明星效应,而是更注重观演体验的内涵与品质。这种转型正源于消费者更趋理性与个性的审美选择。“以前去剧院是‘看明星’,现在去剧院是‘看门道’。”一位在温州从事文创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沉浸式戏剧特有的互动氛围拉近了自己与舞台的距离,而国话经典话剧的引进则满足了不少人群深度鉴赏的需求。
与此同时,包括温州东南剧院等在内的传统场馆亦积极破局,在儿童演艺新赛道实现突破。该剧院引进的《动物总动员》主打亲子民族管乐音乐会,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破局之道
非沉浸式赛道的务实探索
当全国沉浸式演出如火如荼,“小方印”却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互动体验类演出在千人大剧场会丧失核心竞争力。”运营方坦言。这种清醒认知催生出独特的运营哲学:不做场景改造的冒险,专注内容品质的深耕。
在选剧策略上,“小方印”锚定“品质化、年轻化、潮流化”三大坐标,强调观众满意度提升,通过演出导赏等活动培育观众素养。不过运营团队也坦诚局限:“目前消费习惯培养仍离不开明星驱动,非粉丝观众参与深度活动的积极性有限。”
面对与沪杭甬的差距,场馆方展现出务实态度:“温州在原创孵化能力上确有不足,但依托民营经济活力,正加速追赶,相信未来温州‘小而美’剧目也能逼近沪杭甬。”在时代大厦“又戏又乐·时代戏剧工厂”、猛果剧场、双井坊过载小剧场等空间多点开花的背景下,“小方印”选择以经典引育审美,用科技弥合差距,为温州搭建起通往高端演艺的阶梯。
记者手记
在务实中生长的剧场韧性
随着时代的洪流,过去人们排队进剧院看戏,现在则迎来数字进万家。从过去单纯引进剧目到如今开始培育在地演艺新生态,温州的“小而美”文化之路,显然正越走越宽。
透过“小方印”这一年轻化剧场的突围之路,我们得以清楚看到在务实中生长的剧场韧性。而一场展映季背后所蕴含的探索意义,也不再只是项目本身。它让更多人看到了传统的演艺空间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开辟文化传播新路径。
尤其在采访中,“小方印”负责人特别提到的低价特惠票,不仅有效降低了观众的观剧门槛,更带动不少剧迷实现了二次消费。“先让观众进来,让艺术自己说话”的这种培育策略,或许比任何高科技改造都更接近演艺本质。
在长三角文化版图中,温州剧场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独特路径:接纳与沪杭甬的客观差距,但绝不妄自菲薄;善用科技却不迷信科技;尊重市场规律却不迎合低级趣味。这种务实创新的韧性,恰是温州民营经济精神在文化领域的生动映照。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或许就藏在这些方寸舞台的坚持之中。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以前“看明星”,现在“看门道”
沉浸式、IP改编剧目等新演艺在温兴起
记者:陈佩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网址:沉浸式、IP改编剧目等新演艺在温兴起 https://mxgxt.com/news/view/1616319
相关内容
优质影视IP改编音乐剧成新潮流沉浸式悬念剧场《9号秘事》在上海大剧院开启驻演
IP改编剧占半壁江山,IP作者也在“更新换代”
打破观演边界 沉浸感娱乐兴起
IP改编舞台剧还有哪些新趋势?
音乐剧是IP改编的好形态吗
《跨界喜剧王》第五季:创新打造沉浸式近景喜剧竞演场
在幕起幕落间,与原著再相逢 文学IP改编戏剧的艺术与市场偏好解码
如何打造爆款IP改编剧丨峰会演讲实录
《9号秘事》在中国:从BBC王牌剧集到沉浸式剧场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