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婆”李伟玲:从企业白领到“百千万工程”田园追梦人
在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的稻田里,李伟玲俯身查看粉葛的身影,已成为当地农业转型的生动写照。从企业高管到扎根田间的“种田婆”,她的十年奋斗,正是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新农人用科技与实干助推乡村振兴的缩影。
辞职归田:只为家乡好物走出深山
2015年,一场农博会点燃了李伟玲的乡土情怀。当时还是企业高管的她,发现高明优质农产品虽受市场青睐,却因品牌与渠道缺失而“困于深山”。“厨出凤城,材源高明”的市场赞誉,让她毅然辞职,回到更合镇当起了“种田婆”。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30亩鱼塘突遭病害血本无归,台风肆虐致农田绝收,家人的不解更让她深夜落泪。“乡村振兴需要先锋,我想试试。”李伟玲的坚持迎来转机——高明区妇联的妇女创业小额贷款送来30万元“及时雨”,佛山市“菜篮子”工程将其基地纳入扶持体系。2018年,“禾田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种田婆”“十斗田”品牌成功打响,合水粉葛、金农香粘大米等家乡特产源源不断走进珠三角千家万户。
科技兴农:品质为先,授人以渔
“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农民的未来在创新。”这是李伟玲的座右铭。她将80%精力投入农技学习,积极参加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携手省农科院改良粉葛品种,助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合水粉葛”提质增效。
2018年,她创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至今已开展超50期培训,惠及3000余人次,尤其带动当地妇女从传统耕作转向现代规范种植,实现科学增产增收。
“百千万工程”新角色:从致富带头人到政策“传声筒”
“百千万工程”全面铺开,赋予李伟玲新使命。2024年,她受聘为高明区“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团成员。在巨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她以《新农人,助推乡村振兴》为题,将个人奋斗史化作政策落地的鲜活注脚。“乡村振兴要发动农民、用好市场、依托政策!”她铿锵有力地向乡亲们传递经验。
如今,禾田农业已成为佛山市“菜篮子”基地、四星现代农业园区,其原生态大米、粉葛、花生、生姜、黑芝麻等特色农产品畅销珠三角,特级金农香粘大米和合水粉葛更是展会上的“明星产品”。
触网转型:“乡村网红”培训点亮新技能
随着“百千万工程”全面铺开,为李伟玲打开了新世界。2024年,她成为高明区“百千万工程”基层宣讲员,用亲身经历讲述《新农人,助推乡村振兴》。但她的舞台,早已不限于线下。
早在几年前,李伟玲就敏锐嗅到新媒体机遇,积极试水短视频赛道。她化身“种田婆”出镜,既推广原生态大米、粉葛等特色农产品,也分享实用的农业种植知识,积累了早期粉丝。然而,“有流量,难转化”成为她长达四年的心头之痛。“做农业,品质是根基。爆品昙花一现,唯有持续精进,方能长远。”她坚信品质为王,但如何将关注度变为购买力,始终是道难题。
转机出现在由广东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的千名“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培训班上。这场针对性的赋能,精准击中她的痛点。“我做了4年短视频,转化率一直不高。培训第二天我就调整策略,效果立竿见影!” 李伟玲兴奋地分享,“专业导师系统拆解了平台运营规则、爆款视频逻辑、直播选品技巧和粉丝互动策略,我豁然开朗!”她迅速将所学梳理、消化、实践,优化内容方向,调整运营模式。
培训带来的改变是显著的。李伟玲的短视频内容更具针对性,直播带货更专业高效。曾经“沉睡”的粉丝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曾经藏在田地间特级金农香粘大米、合水粉葛也获得了更广泛的曝光和更直接的销售通路,成为线上线下的“双料明星”。
手握科技兴农的“硬实力”与新媒体的“软实力”,李伟玲这位“网红新农人”的路径愈发清晰。展望未来,她希望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更多知识,获取更多技能,让高明的农产品走得更远。
网址:“种田婆”李伟玲:从企业白领到“百千万工程”田园追梦人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9793
相关内容
云听“田园频道”上线——打造耳畔的梦想田园临洮:科技赋能田园梦 良种种植产业新
四代人手手相传,“田婆婆洗灸堂”到底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田海蓉:从追星少女到豪门阔太的传奇人生
从影坛巨星到田园生活的任达华
贾文田是贾玲什么人,贾文田和贾玲是什么关系
中华田园猫有什么种类(8种出名的“中华田园猫”盘点)
“田园生活”新作发布
袁隆平与海南:“稻田追梦”50年
伟大的企业,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