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真正伟大之处,是300年前曹雪芹就站在了女性这边!

发布时间:2025-07-23 20:10

红楼梦第一回里,曹公开篇就写道: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在他的眼中,虽然自己这一生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但他身边的这些女子,学问见识,却都远在他之上,他自己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一个大男人,还不如这一群女孩子呢?

这既像是曹公对自己的反问反省,更是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与他身边的那一群女子人生经历的真实映射,因此,他写红楼梦这本书的主意本旨是:使闺阁昭传。

也就是说,曹公要讴歌和赞颂身边的这些女性,虽然在那个时代,一生从属于男性的女性,最终难逃薄命结局,但在曹公的眼中,她们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十分绚烂,比世上的男子强太多。

也因此,红楼梦既是一部关于女性的悲剧,也是一部歌颂女性的史诗,曹公借宝玉之口,多次将女性赞为脂粉英雄,将男性贬为须眉浊物,这种思想无论古今,都是难能可贵甚至是空前绝后的。

林黛玉一出场,曹公是这么说的,说林如海夫妇对她爱如珍宝,见她聪明清秀,就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无独有偶,宝钗的出场,曹公也是这么说的: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曹公笔下的钗黛二人,有着十分相似的“出厂设置”,都深得父亲宠爱,都自幼开始读书识字,这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的一件事,在古代却没那么容易,因为有句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以前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出嫁之前养在深闺,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不是读书识字,而是针黹女红。能让女孩自幼读书识字的人家,反映的不只是父母开明,更关键在于这些女儿生得好,可人疼。

元春省亲一回,黛玉的一首杏帘在望技惊四座,尤其“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这两句,你很难想象,这种超越常人的气度、胸怀和见识,竟然出自一个女孩之口。

能写出这种诗有这种口气的人,一般不得是希望永享太平盛世的帝王将相嘛,至少也得是个胸怀天下的文人墨客啊,黛玉一个几乎不出门的千金小姐,竟然能写出如此气度不凡的诗,足以说明,她虽然养在深闺,但思想见识,从未局限于深闺。

不仅如此,她对贾府的财务现状也是了然于心的,曾对宝玉说过一番出多进少后手不接的居安思危的治家良言,可惜的是,她说话的对象是宝玉这个不通世务的富贵闲人,不能通晓其中的利害,匆匆略过了。

宝钗的内心深处,也是有一番抱负和志向的,不然不会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颇有豪气的诗句。在世人的认知中,能写出这种诗词的,一般不都是满怀抱负或壮志难酬的士大夫吗?

宝钗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借力,为什么要上青云?心里整天梦想着登上青云之路的,不都是天下的那些读书人心中最期望的一件事吗?这说明,宝钗也是不甘于只长在深闺的,她也是有大智慧大格局的。

她甚至对社会上看不惯的一些人和事,也有着十分犀利辛辣的嘲讽,讽和螃蟹咏的那两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可谓掷地有声一针见血。

她们是闺阁儿女,但其行止见识,又不囿于闺阁之中,她们也许不能走出深闺去看外面的世界,但是读书让她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甚至对此有了深入灵魂的思考,因而有了自己的三观。

宝钗博学多识,自幼就读了很多书,而黛玉聪明清秀,一直有读书写作的习惯,无论是写诗填词,还是随机应答,她们的才情见识,学问谈吐,是远高于同时代的男性的。

也因此,探春曾声泪俱下的说过一番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有玫瑰花称号的三姑娘,一出场就十分惊艳,曹公说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贾府三春初出场,唯有探春独得曹公恩宠,共有七句话的赞美,前面四句是对她容貌身段的描写,后面三句则是对探春气度和气质的刻画。

无论是探春秋爽斋的布置,还是她发起成立诗社时写的请柬,以及她后来的理家,都足见其人性格中英姿飒爽豪气干云才干卓著的一面,不输世之男子,堪称脂粉英雄。

你看她写给宝玉的请柬里的这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无论是理家才干,还是诗词曲赋,甚至兴趣爱好,探春都出类拔萃,巾帼不让须眉,可以说是妥妥的女中豪杰。

探春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出淤泥而不染,一直都在向阳而生,向上而活,她谈吐有致,懂事知礼,无论是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还是宝黛钗等人,都对她赞赏有加,就连脂砚斋都将其看作将来家族被抄没后能够挽救贾府子孙之人。

如果真如探春所说,她是个男儿的话,她将来的作为,一定是不可限量的,有探春这样的才干、韧性、坚持不懈的品格,做什么事不成啊?

湘云虽然自幼父母双亡,但她身上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跟着叔叔一家生活的她,不仅没有妄自菲薄,自怨自艾,伤春悲秋,反而活成了一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般豪迈洒脱的小姐。

湘云的洒脱,豪爽,是她面对苦难生活的态度,也是她由内而外开出的一朵最灿烂的花,她用自己的乐观、开朗不断击退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掩埋自己不幸的童年,活在当下,活成一个洒脱不羁的女侠,活成一个风流清雅的名士。

湘云喜扮男装,说明她的内心深处,既有像男性一样洒脱豪爽阔达宽宏的性格,也向往着男性的社会生活,像他们一样可以走出去,闯一番事业,过想要的人生,而不是被困于闺阁,被束缚在豪门之中。

说到脂粉英雄,还有两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王熙凤和秦可卿,王熙凤虽然识字不多,但有着与生俱来的管家才干,从小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是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及的。

杀伐决断这四个字,在过去,往往都是用来形容男性的专属,但在曹公笔下,却成了王熙凤的标签,而且不止一个人评价王熙凤,说她比男性强百倍。

凤姐比男性强在哪?强在管家才干,强在杀伐决断,强在精明果敢,强在快人快语雷厉风行,强在争强好胜永不服输,强在她一个女子,竟能撑起荣国府偌大的家务,甚至还曾同时协理宁府!

脂砚斋透露,在八十回后,还有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情节,这个一生要强的霸王似的人物,到最后都没有认输,哪怕卧床不起,那么还剩最后一口气,都要逞强,真可敬可叹,不愧是脂粉堆里的英雄。

都说王熙凤歹毒狠辣,可荣国府没有她又得乱成什么样啊。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善不为官,管理者太仁慈太宽厚了,是带不好队伍的,这一点王熙凤深有体会,且不止一次对贾琏、平儿等人说过。

就是身为姑娘的探春,平时看着很随和,可一旦她管起家来,你看她面对豪奴刁难时的反应,你看她面对王夫人发起的抄家时的态度,但凡软一点,早就任人欺负了。

秦可卿临死前曾托梦王熙凤,交代了一些后事,而她也正因这个举动,被批语中的畸笏叟看到后,就命曹公删去了已经写好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因为秦可卿的这个托梦,说的可不是普通的事,而是事关整个家族兴衰的大事。

她告诉王熙凤,如何能够让家族永葆无虞,让凤姐早做打算,免得到时候家破人亡,子孙流散,无以为家。试问,整个贾府的男性子孙,有谁能有这样的觉悟?批语也说,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

得知秦可卿死亡后宝玉曾口吐鲜血,很多人不解,脂砚斋批语给出了答案,说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

贾宝玉这个不通世务的富贵闲人,竟然能看出秦可卿是能继家务事之人,说明秦可卿跟王熙凤一样,也是有管家才干的,只是曹公没有她机会,所以她不得已把对贾府的家计长策通过梦境告诉了凤姐。

曹公在这一回里,再次通过两句诗对闺阁中的这些见识不凡的女性,给予了高度评价,道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其实这些女性,何止能齐家啊,如果能走出去,要论治国辅政,她们一定也不会比男子差。

这也许是曹公将他笔下的这一干学问见识高于他之上的女子归入薄命司的真实原因,她们有才干抱负,有学问见识,有眼界格局,有气度胸襟,但只因是女性,跳不出时代的枷锁,却只能被困于闺阁……

曹公有感于此,遂作此一书,为天下优秀女儿立传扬名,让世人看到她们的所作所为,不使其人其事一并泯灭。这又何尝不是红楼梦真正的伟大之处呢?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网址:红楼梦的真正伟大之处,是300年前曹雪芹就站在了女性这边!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5081

相关内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何许人也?因何谓之雪芹?
原创曹雪芹跌下神坛,谁才是《红楼梦》真正作者?学者:胡适犯了大错
《红楼梦》之谜:后四十回为何那么差?曹雪芹到底是不是原作者?
把《红楼梦》弄成了玄学,九泉下的曹雪芹不知当作何感想
浅谈曹雪芹著《红楼梦》与扬州的关系
为什么说没有李贽就没有《红楼梦》?李贽对曹雪芹的影响太大了!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脂砚斋批了8个字,揭示贾宝玉真实身份
从《红楼梦》中李嬷嬷怒骂袭人,看曹雪芹笔下的人性
浅谈:《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关系之谜
博主晒“清朝版本《红楼梦》”引热议 专家:找到曹雪芹著后40回原稿可能性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