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电影明星,只有人民演员:为什么今天的观众更需要“王心刚”

发布时间:2025-07-23 17:14

拥抱生活,就会得到生活的馈赠;深入人民,自然能得到人民的赞赏。”——《光明日报》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王心刚为什么很少露面?老艺术家的沉默,是打向流量明星的一记耳光》引发读者朋友们的集体共鸣。大家为什么热烈喜欢王心刚?或者说,为什么怀念以王心刚为代表的那个电影时代?

因为在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创作信条里,没有电影明星,只有人民演员。

他们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将大时代的风潮、革命者的经历、劳动人民的生活搬上银幕,塑造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人物,镌刻于历史的丰碑。

那个时候,拍电影的是“厂”,演电影的是“职工”。演员是一份平凡又神圣的事业。

王心刚就是老一辈演员德艺双馨的代表。他曾在《寂静的山林》《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侦察兵》《南海长城》《勐垅沙》等30多部优秀电影中塑造了一个个军人形象。

演《海鹰》,他随艇出海训练,因为晕船吐得脸色蜡黄,直到可以代替艇长熟练驾驶鱼雷快艇。取景时,八一电影制片厂在院里的大水池“人工造海”,初冬的池水冰冷刺骨,一个镜头拍完冻得浑身发抖。

演《红色娘子军》,他去海南岛体验生活,特意去掉身上的书卷气,塑造出粗犷豪迈的洪常青。

演《侦察兵》,他与士兵同吃同住3个月,让机智勇敢的侦察参谋郭锐跃然银幕。

演《南海长城》,为了变成健壮威猛的民兵,他控制饮食,坚持举哑铃、练双杠2个月,晒太阳晒到爆皮……

这种近乎“笨拙”的投入,背后是对观众的尊重、对职业的信仰。

当妻子杨昭采因精神问题卧病时,他选择暂缓事业,带着她辗转求医,白天照料家庭,夜晚研读剧本。他的坚持,不仅是对爱情的守护,更是一个男人的担当。

更令人敬佩的是老一辈艺术家对名利的疏离。王心刚早早回归市井,将“普通老头”的生活过得恬淡从容:骑自行车买菜、给孙子讲故事、拒绝商业邀约。他坦言,不能为了钱代言不熟悉的东西。

王心刚并非孤例。在大银幕上,还有一群以人品与作品共同书写传奇的老演员:

从《永不消逝的电波》到《雷雨》,他用魅力与演技征服观众。退休后投身公益,资助贫困学生,将“李侠”的信仰延续到现实。

凭借《英雄虎胆》《戴手铐的旅客》成为硬汉代表。他说:“做任何职业都好,一定要有一点思想,要有一种责任感,要有一颗火热的心。”

属于后辈,但他在《焦裕禄》中的表演堪称教科书。1992年,有广告商要李雪健扮成焦裕禄,为药品打广告,给20万报酬。李雪健直接拒绝。

或如王心刚般低调隐退,或以公益延续艺术生命,这些艺术家用一生践行着“德艺双馨”的标准——德在艺先,艺为德彰。

我不禁想问,观众们还能拥有下一位“王心刚”吗?

如今的男演员,帅小伙儿多,阳刚血性的少;演技好的多,高风亮节的少;深情款款的多,专一不移的少。

其实,当资本裹挟艺术、流量碾压匠心,很多年轻演员并非不努力,而是身不由己。争代言、买热搜,没有绯闻要炒作绯闻。更别提“浪费”时间体验生活,有时连吃饭的镜头都用特效。

社会需要包容,但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精神脊梁。在王心刚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身上,闪光的并非只是英雄形象,更是“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珍贵品质。这才是观众热爱他们,敬仰他们,怀念他们的真正原因。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记忆中还有哪些像王心刚一样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哪些故事曾触动过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共同点亮那些不应被遗忘的光辉。

公众号“今夜风清月正明”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没有电影明星,只有人民演员:为什么今天的观众更需要“王心刚”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4683

相关内容

有垃圾观众才有垃圾电影?冯小刚向观众和演员开炮
为什么有的明星只演电影不演电视剧?又有明星只演电视剧不演电影
为什么有的明星只演电影不演电视剧?
北京人艺 没有明星 只有小演员 没有小角色
王俊凯谈为什么要去电影院观影!难怪说用心的演员才有好的感悟
测测自己有没有明星命(当演员需要什么条件)
电影演员拍电视剧,真的更有优势吗?
为什么周星驰的电影,没有一个明星肯去演?林更新:“真没面子”
没有大额出场费,为什么冯小刚、赵丽颖、杨幂也要出席“微博电影之夜”?
为什么赵本山在东北没有人敢惹,只因为他身边有这“四大天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