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24年有演技却没人问津,童星如何避免“伤仲永”?

发布时间:2024-12-11 19:21

作者:从易 南周知道

网络编辑:梁淑怡

图片

( 曹骏。IC photo / 图)

近日,演员曹骏登上微博热搜。

原因是他参加了某综艺节目,展现了自己的演技实力,得到了尔冬升、赵薇等导演的肯定,最终却没有被选上,一时引发网友热议:童星出道的曹骏,为什么近况如此尴尬?

要知道,当年凭借《真命小和尚》《莲花童子哪吒》《宝莲灯》等多部影视作品,曹骏曾红极一时,甚至在《侠女闯情关》跟赵薇搭档,连任泉都要在《宰相小甘罗》里给他做男配。成年之后的他,反而在影视圈无人问津,不是无戏可拍就是在不断重复自己。一定程度上,事业遇冷的曹骏,代表了很多童星转型面临的困境。

其实,许多童星在享受明星光环的同时,也承担着过多不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负担和压力。

美国男星杰克·罗埃德(Jake Lloyd)曾在电影《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饰演幼年时期的“安纳金天行者”,因为一部电影,他一举成为全球知名童星。然而,之后他回忆起童年经历时,称之为“人间地狱”。他说走红后,他1天接受60个访问,在学校则遭受同学霸凌……这些造成了他的心理创伤。

27岁时,杰克·罗埃德因危险驾驶、拒捕及无牌驾驶被捕并入狱,后来他确诊罹患精神分裂症,已从监狱转至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曹骏和杰克·罗埃德的遭遇并非个案,观众对于童星虽不陌生,却鲜有关注童星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究竟成为一名童星意味着什么?他们可以享受些什么,又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

童星长大后都去哪儿?

童星一般是指15周岁以下的儿童明星。但童星总会长大,成年后的他们遭际也各不相同。

第一类是深耕演艺圈,并成功转型,比如杨幂、张一山、杨紫、吴磊。杨幂4岁便出演了电视剧《唐明皇》,6岁主演的《猴娃》更是获奖无数,之后一步一步地成为当今的一线花旦;杨紫和张一山都成名于《家有儿女》,时下二人因演技自然灵活也赢得相当的知名度,演艺事业前景看涨;而三石弟弟吴磊7岁时饰演《封神榜之凤鸣岐山》“小哪吒”出道,去年凭借《琅琊榜》成为炙手可热的“小鲜肉”……

也有不少童星成年后仍在演艺圈谋生,知名度、观众好感度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一些童星长大后与童星时期的形象有较大的变化和反差,这一方面导致观众好感的下降(甚至带来“长残了”等调侃或嘲讽),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之后的形象塑造带来障碍。比如释小龙和郝邵文,成年后以前那种机灵可爱的气质就消失了,接的角色也不尴不尬。不过他们也还算幸运,因为有更多的童星在成人后干脆就成了演艺圈的无名小辈,只能在一些小成本的电视剧里扮个小角色,甚至跑起了龙套。

另外一类是退出演艺圈,成了“素人”。有人选择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可也不失精彩,像86版《西游记》中饰演“红孩儿”的赵欣培,北大毕业、中科院计算机博士。遗憾的是,也有人虽回归普通人的身份,但在从演员到普通人的身份转变过程中,心态上调整做得不够,这直接影响了他们日常的生活,像杰克·罗埃德,甚至有人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像台湾童星颜正国、王欣逸。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幸存者偏差”,指人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也就是说,提到童星时人们想到的就是杨幂、杨紫、吴磊等少数的成功者,并由此得出错误结论“童星以后一定会大红大紫”;却没有看到,这些少数的成功者背后,是数量更多的籍籍无名者。

演艺圈的竞争本来就是残酷而激烈,童星领域同样如此。因此,童星首先就意味着激烈竞争,并且童星≠长大后成功。

被催熟的童星

绝大多数儿童成为童星,并不是因为儿童自己的意志和选择,而是父母为其作出的决定。

其中有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也包含着璀璨舞台万众瞩目的虚荣,日进斗金盆满钵满的财富诱惑,以及从此一路风光人生道路的设想。尤其是随着《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的热播,童星更广泛地进入观众的视野并给人一种触手可及之感,这令更多有造星梦的父母蠢蠢欲动。

这几年来,市面上童星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有数据显示,仅在北京就存在上千家童星培训学校,而这些所谓的童星培训和经纪公司,质量参差不齐,多、杂、乱。不谙世事的儿童只能是父母手中的木偶,一天又一天上着没完没了的艺术培训课。演艺圈有潜规则,甚至童星圈也有了潜规则。为了让孩子走红,不少父母不惜手段,有的砸钱,有的找关系,有的则带着孩子四处推销发材料。

一些童星在走红之后,因为经纪公司或父母的虚荣与贪婪,很可能像杰克·罗埃德那样“1天接受60个访问”。比如《爸爸去哪儿》里就有明星父母屡次带着孩子出席各种发布会、参加商演等,也有某些童星完全以成人的方式进行商业包装与舆论炒作,被质疑隆胸陪酒等,承担了超乎其年龄所能接受的舆论压力。这林林总总的做法,让人想起龚自珍《病梅馆记》的描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深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前段时间有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关于童星的法规与政策。一是新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利用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二是广电总局出台新规,严控未成年人参加真人秀,对儿童真人秀的数量、播出时间等进行了限制,《爸爸去哪儿4》等已基本确定停播。这些政策都是出于保护儿童权益的需要,对于急功近利的童星热,是一种及时的拨乱反正。

图片

(艾玛·沃特森。IC photo / 图)

波特曼还是罗埃德?

王安石在《伤仲永》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时就能写得好诗,但父亲把他当摇钱树借此谋利,不让他学习,最后方仲永沦为一个普通人。那么,什么是童星的“伤仲永”呢?童星的星途灿烂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童星们是否因为明星经历而丧失了一个人自由而健全的天性。这其中,父母如何作为至关重要。

首先,有造星梦的父母亟需纠正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只有大红大紫才是成功的。诚如前文所言,童星之路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稍有不慎反倒可能弄巧成拙,不仅夺走孩子的快乐童年,还可能给孩子带来永久的伤害。

如果孩子幸运地成为知名的童星,孩子本身也并不排斥演艺工作,那么,父母也应为其计深远。应该明白的是,成为一名童星,演技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相反,刻意的演技可能是被排斥的,因为影视作品往往需要的是儿童的本色演出,比如纯真可爱的外形、古灵精怪的气质等等。但儿童总要长大,当童星身上的孩子气消失时,“星”又该如何维持呢?又该如何转型呢?

世界级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和艾玛·沃特森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娜塔莉·波特曼13岁时主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成为经典,但她没有被盛名所累而放弃学业,而是努力学习并进入哈佛大学主攻心理学,2011年她凭借《黑天鹅》奥斯卡封后。艾玛·沃特森10岁时开始接拍《哈利·波特》,接下来的10年间,她陆续拍摄了8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但戏外她仍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她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拿到8个A+和2个A,2009年同时被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牛津大学和布朗大学录取。2014年艾玛·沃特森出任“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

娜塔莉·波特曼和艾玛·沃特森的经历告诉我们:童星,首先是儿童,接着才是明星。她们并没有因为明星的身份,而放弃一名儿童应该接受的全方位的教育与学习,她们始终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这些最终也不断反哺着她们后来的演艺事业。可以想象,即便她们最后没有继续当艺人,她们的学识与魅力同样可以帮她们赢得辉煌的人生。

相较之下,那些因为造星梦而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过早放弃学习、过早失去童年的父母是多么地愚钝。假使孩子没有成功呢?假如童星长大后无人问津呢?他们失去的并不仅仅是明星梦,而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以及其他人生可能。

网址:出道24年有演技却没人问津,童星如何避免“伤仲永”? https://mxgxt.com/news/view/160297

相关内容

昔日“书法神童”,如今字写得惨不忍睹,到底是谁害了他?
健身房运动如何避免损伤
专家支招:如何应对儿童游泳耳痛
从“大红大紫”到“无人问津”,这些流量明星到底经历了什么?
明星出道几年才走红?杨紫3年,赵丽颖7年,而她却出道即巅峰
【光影故事】出道24年仍旧美貌如初!新剧播出后演技备受好评
歌手身份出道却凭借演戏成名的10大男星
暴雨天驾车出行,如何避险自救?
11月24日出生的明星有哪些人
明星人设崩塌,危机公关如何救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