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内娱选秀消亡史:从万人空巷到无人问津

发布时间:2025-07-16 21:38

【深度】内娱选秀消亡史:从万人空巷到无人问津

十年前,当手机短信投票决定选手命运时,整个城市仿佛都在为舞台上的梦想屏息。如今选秀节目静默退场,只留下资本冷却后的空旷舞台。从巅峰跌入沉寂,内娱选秀的消亡并非突然死亡,而是多方力量共同书写的时代剧终。

黄金时代:草根逆袭与全民狂欢的造星神话

《超级女声》舞台前的全民狂欢时刻

2005年,一档名为《超级女声》的节目点燃盛夏。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名字从地方唱区一路挺进全国决赛,最终由3528万条短信票选出冠军归属。人们守在电视机前,攥着手机反复发送投票代码,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平民造星运动。这不仅是音乐比赛,更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象征——一个四川女孩能凭歌声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宣告了"草根也能成顶流"的时代到来。

此后十余年,选秀节目迭代升级。从《中国好声音》导师转椅争夺学员,到《创造101》开启"全民制作人"模式,观众参与感与日俱增。粉丝经济随之爆发:为支持偶像,粉丝自发组织打投组、控评组、反黑组,真金白银购买赞助商产品换取投票权。据公开数据,某热门选秀仅决赛夜粉丝集资就超千万元。资本敏锐嗅到商机,平台方、经纪公司、品牌赞助纷纷入局,形成一条以流量为核心的产业链。

崩塌前夜:乱象丛生与监管利剑下的行业地震

倒奶之殇:流量时代的荒诞注脚

表面繁荣难掩深层危机。选手同质化严重,舞台充斥着模式化微笑与标准化才艺;剧本痕迹过重,晋级淘汰被指沦为资本操控的游戏;饭圈文化日渐畸形,集资battle、网络骂战、数据造假成为常态。

2021年,《青春有你3》"倒奶事件"将乱象推向顶点。粉丝为获取瓶盖内的投票二维码,雇佣大量人员倾倒新鲜牛奶。这一幕被央视痛批:"把牛奶倒沟里?别把青年人带沟里!"舆论哗然,选秀节目触碰社会道德底线。

同年,"清朗行动"重拳出击。国家网信办等部门严令禁止诱导粉丝消费、应援打榜等行为,明确要求不得设置"花钱买投票"功能。这把悬顶之剑终于落下——十余档筹备或播出中的选秀项目紧急刹车,整个产业链瞬间冻结。

消亡之后:寂静的舞台与被重塑的偶像生态

熄灭的聚光灯:选秀停摆后的行业空镜

选秀骤然退场,留下满地狼藉:

平台转向:视频网站紧急撤下选秀排播,转向演技竞演类(如《无限超越班》)或专业垂类综艺(如《舞台2023》),但再难现全民热度。

公司阵痛:曾重金培养的练习生沦为"库存",部分中小公司资金链断裂倒闭。偶像团体运营模式被颠覆,传统"出道即巅峰"路径断裂。

粉丝迁徙:打投组解散,集资链断裂,部分粉丝流向演员、歌手等其他领域,部分则陷入"无星可追"的迷茫。

如今回望,选秀消亡非偶然。它生于全民娱乐需求与资本扩张的黄金交点,却亡于内容空心化、价值观偏离与监管收紧的三重绞杀。当流量逻辑凌驾于艺术本质,当商业利益践踏社会公序,消亡成为必然宿命。

寂静深处,或有新声

后选秀时代:当掌声转向线下舞台

选秀时代终结,但大众对优质偶像与舞台的渴望从未消失。当下行业正经历痛苦转型:有人深耕音乐剧、话剧等线下舞台;有人尝试以纪录片形式真实呈现艺人成长(如《新四季歌》);更多公司开始重视艺人长期专业素养培养。

消亡并非终点,而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起点。当资本泡沫散去,当掌声归于平静,或许我们终将迎来一个更健康、更真诚的偶像文化新生态——那里没有倒掉的牛奶,只有值得被听见的声音。

网址:「深度」内娱选秀消亡史:从万人空巷到无人问津 https://mxgxt.com/news/view/1584192

相关内容

失业、转行、退圈,内娱偶像消亡史 选秀落幕后的生存挑战
昔日选秀亚军,如今生日无人问津,吴莫愁揭开娱乐圈的“伪善”
称《加油好男儿》无人问津 李易峰搞笑评内娱选秀
选秀,为什么变得“无人问津”了?
张绍刚:从风光无限到无人问津,一个没走错的主持人
从“万人追捧”到“无人问津”,杨坤的成名之路全赖那英“选拔”
从顶流到“翻车”,24岁姜涛,10港元周边无人问津?
从“大红大紫”到“无人问津”,这些流量明星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男神女神到无人问津:8位明星的起伏人生
迪克牛仔:从万人合唱到无人问津,背后原因解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