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为什么变得“无人问津”了?
全文2721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01内娱选秀节目在2024年面临无人问津的困境,与模式雷同、真人秀内容乏善可陈等因素有关。
02与此同时,选秀节目走向国际化,提高了内娱观众的观看门槛,且面临K-POP粉丝的重合比例问题。
03为了吸引观众,选秀节目需要作出新的思路和赛制模式,以及有趣的新面孔。
04然而,目前选秀节目在真人秀内容和赛制方面的创新不足,难以满足粉丝的娱乐需求。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给最后一块,妄想独立于大数据时代的自留地,多一点不要钱的支持和关怀。
也给自己多一点,算法之外的自由时间。
作者:娱理工作室
前几天,又一个新男团诞生了——Loong9,出道自选秀节目《亚洲超星团》。
说起这档节目和它的总决赛之夜,网友们是这样评价的——
“无人在意的角落这个节目开始并结束了。”
“居然悄无声息地决赛了。”
“这个节目最出圈的是朱正廷的点评吧。”
……
说起来《亚洲超星团》也算是“大手笔”,由TVB联手优酷国际版,制作班底为打造过《这!就是街舞》的陆伟工作室,导师中还请来了曾经风靡亚洲的Rain(郑智薰),旨在打造国际潮流的“华流偶像、亚洲超星”。
而今年,也是内娱告别“101系”选秀的第三个冬天。按理说,此类节目的出现应该会在综艺市场掀起不少水花,毕竟“选秀回归”的呼声一直都在,秀粉能选择的节目并不多。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无人问津的也不止这一档选秀。置身2024年,难道“101系”选秀已经过时了吗?
选秀第一招:模式
一档节目变“糊”,多半与内容本身有关。
虽然《亚洲超星团》是时隔三年的第一档男团选秀,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它的前面已经有11档模式相同的节目。
此前,爱奇艺的“青”(包括《偶像练习生》)和腾讯视频的“创”共做了8档,优酷还有3档。换句话说,观众、粉丝早已对这套模式失去新鲜感了。
而无论是《亚洲超星团》还是《创造营亚洲》都没有在此基础上做较大升级、改动,还是熟悉的“配方”——初舞台面试、选歌分组、一公二公,如此同质化必然又在加速受众的审美疲劳。
将视角投向海外——《PRODUCE 101》诞生地韩国,选秀的颓势也早已显现。
当年Mnet推出《PRODUCE 303》,其收视及关注度始终不敌前两季,后来的《Queendom》《Kingdom》《GIRLS PLANET 999》皆是如此,难以复刻I.O.I和WANNA ONE的辉煌。
于观众而言,当初观看选秀的快乐阈值,已被前仆后继的N档节目无形中拉高,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再多聊几句所谓“101系”模式得以火遍亚洲的背景,实际也是行业在新旧交替。
《PRODUCE 101》首期便喊出“你的选择会决定一切”的口号,赋予屏幕前观众“国民PRODUCER”的称号,观众权利被无限放大,而导师在节目中只进行评分和辅导,他们的喜好决定不了任何。
这一模式打破的,正是韩国偶像行业十几年来由头部公司制定的运行法则。
回到国内,“全民制作人”的身份同样充满新鲜感。且不同于早先“超女”“快男”等电视台选秀投票给某一位素人、草根,“101系”最终打造的是偶像团体,舞台上的选手也不只代表自己,背后还有经纪公司的角力。
在这样一种关系中,“全民制作人”甚至可以直接与经纪公司对话,话语权亦被放大,参与感自然会更加浓烈。
但这一模式走到现在,可能最先让人失望的就是观众权利被削弱。
比如,反复出现在各种选秀里的“回锅肉”们,让不少观众开始疑惑究竟怎样才算“出道”,之前投过的票到底算什么?再比如,头部经纪公司于一档选秀里倾巢而出,总是带着某种“注定”的意味,时间久了,观众也懒得陪着玩了。
当“101系”赖以生存的根基——你的选择会决定一切——发生动摇时,变“糊”只是注定的。
韩综新闻,与本文提及节目无关
选秀第二招:真人秀
可能有人会问:同样的模式,后来的“青2”“创4”也能做到出圈、甚至成为年度爆款,观众没有显出疲惫啊?
在娱理工作室看来,之前不急于模式创新,是因为还有真人秀顶着呢。
追过“青2”“创4”的人都知道,这两档节目都是将真人秀逐步放大,极力打造群像、且打造得非常成功,由此诞生了“婧妹”“闯人”等诸多标签与话题。
有业内人士曾表示,选秀的本质就是真人秀。“你最想看的一定不是公演舞台,没有平台会把舞台内容放到会员加更里,那只是一段时期真人秀的结果。你真正被吸引的是为了这个舞台,TA们经历了哪些磨合、发生了哪些趣事、新增了哪些人物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在勾着你追下去。”
而今年上线的两档选秀皆有一个共同特点——真人秀内容过少且乏善可陈,正片有时也被指“注水严重”,放完舞台就直接结束,无法满足粉丝的娱乐需求,也看不到选手完整的人物成长线。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许客观因素。比如《亚洲超星团》播出平台包括TVB,电视台是有时段限制的,无法做到当年一期选秀2小时起步的程度。再比如,受三年疫情影响,综艺行业还未真正走出招商困境,制作成本的紧缩也导致无法安排足够的机器、人力去拍摄、剪辑更多的内容。
WeTV海外业务负责人、《创造营亚洲》总制片人李凯晨曾向娱理介绍,依托于中国企业出海的大趋势,《创造营亚洲》仅总冠名收入便打破了整个泰国综艺市场原先的招商记录,但投入成本也只是“国内的零头”。在这样的背景下,真人秀内容、包括衍生物料当然会有一些“损耗”。
既然聊到真人秀,不得不提的还有“嗑CP”这件事。
此前,我们在《这届秀粉,在综艺里嗑CP、拉郎配、找“老婆”》写过一位秀粉的观点,“比起单纯看选秀,嗑CP其实是人设更戏剧化丰富的过程,好比你参与了一项文艺作品的创作,爱豆本人在原有个性的基础上经过你的丰富,更贴近你个人的喜好,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满足。”
这种自我满足与詹金斯提出的“文本盗猎”观点不谋而合——粉丝从大众文化内容中“盗取”文本,用以构建自己的故事,获得自主性符号阐释,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欲望。
发现没有,此处的主语,必须是“我”“自己”,而非他人灌输。这也是为何“嗑CP”风潮走到今年变成了对选秀“麦麸”的嘲笑。
太过刻意的“亲密接触”,无形中抢夺了秀粉追星的主动权与权力僭越的快感,到头来只会让这批核心受众转身离去,还不如到隔壁更有遐想空间的剧集或电影里“嗑”个痛快。
选秀迈向“国际化”,结果呢?
最后再聊一下传播渠道。
一个热知识是,2021年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发布通知要求不得播出偶像养成节目,以“101系”选秀模式为样板的“青”、“创”就此没了踪影。后来,内娱综艺市场便不再有大型选秀的身影。
于是今年的两档节目有一个共同特点,放置在国际版/海外版app上播出。《亚洲超星团》线上观看渠道是优酷国际版,《创造营亚洲》则在WeTV播出,泰国 ONE31同步更新。
走出国门、拥抱海外市场固然是好事,只不过看到现在,扎根国际版的选秀抬高了内娱观众的观看门槛。以某手机应用商店为例,目前,WeTV和优酷国际版只能用国际账号下载,这一步就拦截了不少“路好”。
直到《亚洲超星团》总决赛当晚,还有网友在询问“在哪里能看”“在哪里投票”。
另一个变化是,走出去后公演歌曲也愈加国际化,尤其是K-POP歌曲比例逐步上涨。
以《亚洲超星团》二公曲目为例,这一次公演中有SEVENTEEN的《Super(孙悟空)》、aespa的《Illusion(怪火)》和NCT 127《疾驰 (2 Baddies)》,全都是韩团较新的歌曲,有的甚至刚刚在年末歌谣舞台上压轴表演过。
站在国际视角,这些歌曲确实有一定海外知名度,或许能吸引不少K-POP粉丝点开舞台看一看。但内娱秀粉与K-POP粉丝的重合比例极高,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既然有原唱更成熟的舞台,为何要看新人的Cover呢?
何况那些不明所以的中文填词,和非要对照上外语发音的奇怪语调,让很多听惯了原版的粉丝忍不住“脚趾抓地”,也又一次限制了节目通过舞台吸粉的可能。
aespa客观来说,2024年的选秀,比起新的渠道、国际化的歌曲,更需要的是新的思路和足以调动观众积极性的赛制、模式,以及有趣的新面孔。
可以理解,综艺人总会有一些路径依赖。当一个模式曾经得到过验证,并且取得了闪耀的成绩,谁都舍不得放手。而延续一档综N代总归要比策划一档新节目更容易上手。
但成绩、热度摆在眼前,选秀是时候该作出新的变化了。
选秀也变腻味了↘↘↘网址:选秀,为什么变得“无人问津”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22909
相关内容
选秀,为什么变得“无人问津”了?明星私事成为热点,有功之臣无人问津,是谁让社会变了样子
从“大红大紫”到“无人问津”,这些流量明星到底经历了什么?
台湾选秀冠军林宥嘉:超女为什么那么中性?
选秀出来的明星为什么红不起来?
她被誉为好声音最惨冠军,夺冠一个月后无人问津,如今判若两人
金星犀利评价选秀艺人:演员门槛越来越低!你以为自己出道了吗?
27年了,TVB最强武侠剧,竟然无人问津
为什么名人代言的商品总是卖得比较好?
侯耀华到天津赴宴,打电话要去看望杨少华先生,杨议为什么要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