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NS社交网站传播特征的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5-07-16 14:38

                                关于SNS社交网站传播特征的研究综述

                                                      作者:郭坤泽

摘要:2007年以来,以校内网、开心网、QQ校友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迅速在国内兴起,作为一种新兴的集博客、播客、相册等传播媒介于一体的事物。SNS社交网站是否是一种新兴的新闻媒体;在“碎片化”语境传播时代,SNS社交网站又会对传统媒体产生怎样的冲击;主流媒体对待SNS社交网站是一种怎样的策略态度;SNS社交网站名人站点新闻信息发布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影响,不少学者纷纷对此展开研究。本文力图对前人研究作出理性总结,并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SNS社交网站/第五媒体/名人站点/主流媒体的应对/博客新闻

    2007年以来,以校内网、开心网、QQ校友网、占座网、聚缘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在国内迅速兴起,尤其是在学生、白领等人士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而在国外,声明显赫的Facebook等社交网络已是炉火纯青。一些社交网站里众多网友信息的迅速传播甚至影响到了个别国家政策的制定。因此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对SNS社交网站的传播类型、效果、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尤其是对SNS社交网站集博客、相册、即时通讯、博客于一体的集合传播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等数据库为基本,参考了国内自2007年以来关于SNS社交网站、博客、博客等新兴传播媒介的研究论文数十篇,以下对国内对SNS社交网站的定性、传播效果、主流媒体应对策略、SNS社交网站所存在的传播利弊、名人网页的传播影响力和对新闻传播理论方面所带来的冲击进行综合论述:

1,国内研究者对SNS社交网站是否属于新闻媒体的定性分析

SNS社交网站本身是一种集合了传统的网络日志、视频、音乐、网络游戏、投票、测试、礼物在内的新兴事物。它通过个人注册的形式,是每个人拥有上述的所有个人空间。从而使人人都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据此,国内学者纷纷对SNS社交网站的性质进行了自己的分析。

    第一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不属于新闻媒体。(1)学者徐晓波在《论博客作为新闻媒介的根本缺失》一文中认为,以博客日志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是一种传播媒介,但并不能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也就不具备具备新闻传媒的必须条件。这是因为:首先,SNS社交网站所发布的新闻并不具备新闻话语权。认为SNS社交网站解放了新闻话语权只是一种新闻传播的浪漫主义。其次,SNS社交网站难以区分商业和新闻的界限。再次,SNS社交网站个人主页新闻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与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存在着基本冲突。

第二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具备了新闻媒体的某些特征,是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形式,是自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方东兴认为,SNS社交网站上个人新闻信息的发布实现了主客体一致的传播,(2)个人网页新闻信息发布者本身既是传者,又是受众,它是二者的结合体,因此SNS社交网站本身更具有自律性和建设性。

第三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是传统新闻媒体在网络化的今天的“进化”,是传统媒体在网络中的体现。(3)刘双桂学者认为在指撰写SNS社交网站个人主页日志时网络撰写者把自己变成信息和评论的发布体,SNS社交网站传播形态正在改变互联网的传播形态,并且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所体现的去中心化、社会化、个性化、交互性、自主性、草根性,被认为是具有“必然在日后吸引大量的网民参与,迅速扩大应用受众”的趋势。

2,国内学者对SNS社交网站传播效果的分析

2.1.学者对于以“校内网日志”为代表的网络日志的传播效果的分析

 第一类观点认为,作为SNS社交网站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日志本身所具有的是一种类似于“网络博客”的功能。传统媒体所起到的是一种“侵占公共失地”的作用(4)并且,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规则,否定了“自由交流”初衷。而SNS社交网站的日志却将信息发布权重新还给了个人。日志所承担的“面到面”得传播,更有利于“公众”角色的塑造。尼葛洛庞帝认为,网络交互性引发的信息革命把人类带进了“沙皇退位,个人抬头”的“后信息时代”。(5)类似于校内网日志一类的网络日志将人们重新带回到了自主话语权的时代。人们能够抉择自己所发布的信息。

第二类观点认为,以校内日志为代表性的网络日志其实是加剧了网络世界新闻传播话语权的“不平衡性”。(6)丹尼尔·德兹纳在《网络的影响力》一文中指出,在网络日志的世界里,吸引网民注意的最可靠方法就是链接其他网络日志。对于一个与很多其他网址相连的日志,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日志发现这个站点并把它与他们自己的网页建立超链接,这个站点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因此,在网络世界里,富有的会更富有,贫穷的会更贫穷。这样的发展过程造成了不均衡。

2.2学者对于以“校内网分享视频”为代表的网络视频播客传播效果的分析

校内网分享视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分享视频机制是联合了其他互联网视频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对感兴趣的视频分享到自己的网络空间中。并且给予评论,对此,研究学者有以下的分析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所具备的分享视频功能其实是播客的一种新的的传播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7)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从而实现了广播制作、传播、接收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内容”的完美理想。

第二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中的视频内容多是来源于互联网播客,而播客网站在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自发的行为。(8)SNS社交网站的视频分享功能密切受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影响。一旦出现互联网视频网站的突发事件,SNS社交网站的视频分享就将是无本之源,会立刻土崩瓦解。

3,研究者对于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应对SNS社交网站迅速发展的研究

第一类观点认为,主流媒体对待网络世界中SNS社交网站的迅猛发展应当采取“笑迎”的态度。(9)持此观点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田智辉先生认为,在博客盛行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和发布源,由于缺少新闻信息的“把关人”,SNS社交网站个人所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为降低。因此,主流媒体主动采取“迎合”态度,在SNS社交网站保证新闻信息的公正、可靠。

第二类观点认为,由SNS社交网站所开辟的集个人日志、相册、视频、广播、游戏、交际网络为一体的新兴传播媒介属于大众媒介的第三空间。(10)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在SNS社交网站兴起之后,大众媒介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就是通过SNS社交网站所提供的例如“校内网公共主页”一样的手段,通过对自身包括“日志、视频、声频、新闻消息、游戏、投票”等等在内的多元化手段来扩展自身的网络影响力。用最基本的理解就是运用类似官方主页的手段在SNS社交网络中继续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4,研究者对于SNS社交网站传播的新闻信息利弊的分析和研究

第一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所带来的是一场传播学上新的革命。(11)世界上最早的博客创始人美国人贾斯廷·霍尔持这样的观点。这些研究者大多怀着一种乌托邦式的热情和狂想,强调SNS社交网站的“网络日志”等信息传递方式作为一种“自媒体”,对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信息传播格局的颠覆,以及重塑人类信息传播新场景的展望:如公民记者的出现、信息本身形态的多元化裂变、受众与传播者之间角色的模糊化、公民话语权的空前拥有,等等。(12)

第二类观点认为,SNS社交网站在其大规模的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侵犯了公众的隐私权和自主空间。(13)尤其是在2008年校内网为代表的学生SNS社交网络在中国大学生当中极为流行,校内网中所传播的信息也变得多元化。不少低俗内容以混杂其中,成为另社会颇为头疼的一个方面。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人际间变得透明化,人肉搜索在整个2008年变得屡见不鲜。

5,研究者对于SNS社交网站中名人网页的传播影响力的研究和分析

2009年,作为SNS社交网站的“带头大哥”的开心网首先开始了邀请名人和知名机构进驻开通个人页面的行动。紧接着,包括校内网(已于2009年8月4日更名为人人网)、占座网在内的众多SNS社交网站纷纷跟进。一时间,名人进驻SNS社交网站成为潮流。对此,研究者纷纷给予关注。

第一类观点认为,名人网页由名人自己写作,只受自己的意志左右,而不用再顾及自己试图表达的意义被媒体工作者肢解、被受众误读。进一步说,即使媒体只报道了名人的只言片语,名人的粉丝们也可以在他的主页里获知完整的意义。退一步说,即使受众误解了名人的意思,他可以及时跟帖予以澄清,而在传统媒体不可能这么便捷。名人网页作为一种去层级并且可以得到即时反馈的传播方式,将其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14)

第二类观点认为,名人网页和之前流行的名人博客、名人空间等都只不过是名人的一种宣传策略,加之名人一般都比较忙,往往将网页视为“负担”不肯更新。(15)因此,必然会慢慢走向衰落。不少名人心态浮躁,在日志写作中失去理智,寻求刺激和大胆暴露,有时近乎疯狂和歇斯底里。从日志的初衷看,SNS社交网络主页应是自家温馨、有序、宁静的客厅,是平心静气自由表达的场所,而在中国却像个到处充满叫卖声的农贸市场,缺乏管理,随意妄为,利益当前,这也许正是中国社交网站初级阶段的必然过程。

6,SNS社交网站的兴起对经典传播学理论所带来的冲击的探讨

由于SNS社交网站实现了多元化传播手段和立体式传播效果,学者纷纷对这种新式由个人掌握的传播媒介进行自己的分析。

少数学者认为,SNS社交网站的兴起本身就是对经典传播理论的一种颠覆。是一种重新回归“自然”的往复,SNS社交网站使人们告别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重新掌握媒体话语权,使自己成为新闻信息的主宰,从而推动人类奋斗终极目标:平等、自由、公正、正义的及早实现。

但是,大多数学者依旧认为,在激情之余,我们同样更需要理性。(16)体现在对SNS社交的认知方面,我们更需要清醒的思考。从平民话语权的实现,到成为社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阵地”,SNS社交网站还需要直面很多问题。正如网络传播研究者彭兰说的:“网络的到来,只不过是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提供了可能,它并没有改变人们对话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话语自身在造就权力方面的内在机制。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SNS社交网站的性质还是在其兴起给传统媒介所带来的冲击方面,亦或是名人主页的利与弊等等问题上,国内的学者在取得一定共识的同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对于SNS社交网站所带来的传播上的变化而言,学术的研究总是落后于其本身的发展态势,但是有理由相信,对于学术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对于SNS网站传播研究者们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其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社会真正得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波《论博客作为新闻媒介的根本缺失》《中华新闻报》(京)2007年44期第41页

2,鲁宏等,《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1期。

3,吴晓明,《Web2.0时代博客新闻的传播形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3期第130~136页

4,李蕉,《学术界》(合肥)2007年3期第251~257页

5,(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193页

6,丹尼尔·德兹纳/亨利·法里尔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沪)2005年02期第23~27页

7,栾轶玫,《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济南)2006年4期第5~7页

8,刘瑞生,《播客:WEB2.0时代的典型传媒形态》 《中华新闻报》(京)2006年712期第4页

9,田智辉,《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京)2006年5期第108~110页

10,周笑《视听界》(南京)2007年3期第77~80页

11,1994年,美国人贾斯廷·霍尔用HTML语言手动编码网页“Justin Hall' s Link”(www. link. net),世界上最早的博客日志诞生。

12,互联网实验室. 《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13,孙卫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2期第67~70页

14,孔祥武《中华新闻报》(京)2006年0104期第12页 

15,章杰.“再也不当疯人院院长了”,明星博客不再火了[N].新闻午报,2006—08—08.^

16,赵雅文,《名人博客“火”与“衰”的原因探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2期第54~58页

网址:关于SNS社交网站传播特征的研究综述 https://mxgxt.com/news/view/1583110

相关内容

中国社交网络(SNS)用户心理行为研究
基于传播心理学的“微名人”社交媒体行为特征及策略研究.docx
社交网络情境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互联网社交网络的研究.pptx
社交网络影响力研究综述
网络口碑传播研究综述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研究.doc
基于用户特征的社交网络数据挖掘研究
基于超图的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