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西南宁“邕味老友”米粉店前的一场冲突,将顶流健身博主刘畊宏推上风口浪尖。网友爆料称,其团队以拍摄“美食纪录片”为由强行清场,导致排队半小时的顾客被驱赶,甚至已落座的食客被要求让座。尽管刘畊宏本人在7月直播中否认“强制清场”,并称已报警处理造谣账号,但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仍在持续发酵。
据目击者描述,当天下午,摄影师先以“拍摄排队场景”为由记录顾客,随后十余名壮汉突然现身,要求所有人离场。一名顾客愤怒表示:“排了半小时队,眼看就要进门,突然被拦在店外,连吃了一半的客人都被赶走!”更令人不适的是,团队被指“挂羊头卖狗肉”——声称拍摄纪录片,实则为刘畊宏参与的综艺节目取景。
事件核心矛盾在于:明星录制能否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即便团队强调“已与店家沟通”,但现场顾客的体验被粗暴打断却是事实。尤其当“刘畊宏9天掉粉23万”的数据被摆上台面,公众对明星团队“高人一等”做派的反感愈发强烈。
面对争议,刘畊宏在直播中态度鲜明:
然而,回应未能完全平息质疑。部分网友指出:“即便未主动清场,团队是否尽到协调义务?围观群众与拍摄需求如何平衡?”更有甚者翻出过往明星录制综艺时占用公共资源的案例,直指行业痼疾。
这并非明星团队首次因拍摄引发争议。从景区封路、商场清场到餐厅包场,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核心症结在于:流量至上的逻辑下,明星团队是否习惯性高估自身“特权”?
事件评论区呈现两极分化:
但更多声音呼吁理性:“无论真相如何,团队现场处理方式欠妥。与其争论清场与否,不如反思如何建立更透明的拍摄机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