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心理学:当偶像变成星星

发布时间:2025-07-11 05:32

追星心理学:当偶像变成星星
昨天,阳光明媚,伦敦难得的好天气。我在房间里录制播客,预感到这可能会是一个有点致郁的话题。没想到说着说着,眼泪竟然掉了下来。个人体验和咨询师聊过,人选择遗忘有很多原因。同样地,很多细小的事情念念不忘也是有深层理由的。作为一个记性不好的人,我在讲起十几年前偶像的时候,依然清楚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他的画面,还因此哭了起来。忍不住琢磨起背后的心理活动。

录音过程中,其实更多的是沉默。看着声波线归于平静,只剩匀速呼吸,每隔一段会出现一个小小的结点。真的好像心电图啊,我想,一个生命走到尽头其实也是这样的安静。心理咨询里会说,越是困难的话题,越不应该回避谈论。像一团乱糟糟的毛线球,只有真正拉起线头,才能找到死结在哪里。

我之前一直规避谈论“喜欢的偶像已经过世了”,也是因为心里真的很害怕,倒不是害怕死亡本身,而是担心说出来之后外界的反应。虽然每当名人去世,互联网上从不缺悼念惋惜,但这种优待也仅限于一些功成名就的文化icon。一个在世期间几乎没红过,去世新闻登上热搜也是因为网友猎奇心态的小明星,六七年之后我还在念念不忘,好像只会被人当疯子。但如果能忘记,我也不想记着。追星的人永远会在喜欢别人的路上,可总有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古早模糊记忆会突然发起攻击。

因为实在状态不好,便停下了录制,决定去操场跑两圈。路上在听《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有声书,每章有独立的标题,冥冥之中选了一篇,刚好是和一位深陷丧子之痛困扰又故作坚强的来访对话。主人公指出,悲伤是和已故者的纽带。而来访自嘲到“因为痛苦才是爱的证明,如果不再痛苦,意味着遗忘,意味着不再重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好像很难接受,痛苦和快乐是可以并存的。感觉快乐不代表我们就忘记了,就失去了连结。痛苦的一部分可能正是因为害怕遗忘。知道了这一点我再回头去听那些充满了沉默或抽泣的录音,突然理解了,好像每次沉默的时刻都是在怀疑自己说的这点事到底还有没有记得,有没有人可以理解。而哽咽则是惊讶于记忆可以多么鲜活,以及发现自己无处寄托的悲伤和痛苦实际也能找到回应时,哭是因为被感动了。

心理学里的“哀伤五段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这些阶段其实不是线性递进的,哀伤也没有真正的终点。精神分析里有一个概念叫升华,但我想到的是初中物理课的“升华”,从固体变成气体。悲伤看似消失了,但它始终存在。而同悲伤一起继续生活,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网址:追星心理学:当偶像变成星星 https://mxgxt.com/news/view/1563697

相关内容

追星心理学:偶像人格如何影响粉丝
中小学心理健康理智追星偶像主题班会.pptx
追星心理学:偶像工业下的情感代偿
追星心理学:偶像崇拜背后的真实动机
中学生追星心理课:偶像的力量与差距
追星与心理健康:如何在偶像文化中理智成长?
理智追星,让偶像成为成长的动力
理性追星,偶像的力量
追星!追星?——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研究
当偶像追星变成爱情,圈内情感究竟多复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