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5-07-11 05:32

  追星在校园里一直是热潮,也是很多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对明星卡片和周边商品的收藏,仿佛成了学生们的“必修课”那这现象背后隐藏着哪些心理动因呢?

追星现象与心理需求

  小张,一位大二的学生,每周都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在集卡和买周边上。一次辅导员和他聊起这个话题,他兴奋地说:“你知道吗?我刚刚收到了我最爱的偶像限量版卡片,太值了!”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显然,这不仅仅是收集,更是情感的寄托。

  在这一行为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几种心理需求:

  1.情感寄托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追星就像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学业压力、未来的迷茫,让他们在偶像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慰藉。小张提到:“我有时候会觉得很孤独,偶像的存在和他的音乐让我感觉不那么孤单。”

  2.社交需求

  追星也成为了大学生交友的渠道。在微博、贴吧和粉丝群里,他们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自己的收集经历和偶像的最新动态。这种社交互动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成就感

  收集卡片和周边商品还带来了成就感。每当完成一个系列,或是得到一张稀有卡片,都会让人感到无比自豪,这种满足感正是追星的魅力所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来看看另一位同学小李的故事。小李也是个狂热的追星族,她在每次购买新周边时,总会拍照发到社交媒体上,等着朋友们的点赞。她告诉我:“我觉得这不仅是为了收藏,更是为了展示我的热爱。”这种展示欲在年轻人中相当普遍,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让他们能够快速分享与获得反馈。

  虽然追星的热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沉迷其中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负担是一个大问题。小李为了追逐最新的限量周边,甚至透支了信用卡,结果不仅影响了生活开支,还让她陷入了经济困境。追星本是快乐的事,但变成负担后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时间管理也受到影响。许多同学为了追星,常常熬夜刷剧、抢购商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小张就因为频繁参加追星活动,最终期末考试只得了个“及格分”,心情也随之跌入低谷。

  最后,追星带来的社交压力也不容忽视。大家在追求偶像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展示自己的收藏,这种攀比心理让人感到疲惫,甚至影响了人际关系。

  总之,追星虽好,但理性追星更重要。我们要学会在热爱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享受这份快乐。

如何更好地引导追星行为

  设定预算

  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相对有限,合理规划自己的追星开支非常重要。可以设定“追星预算”,避免因为追星而影响生活。

  多元化兴趣

  建议大学生在追星的同时,发展其他兴趣爱好。例如,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既能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又能交到新朋友,缓解追星带来的压力。

  理性追星

  尽量避免过度追星引发的负面情绪,如焦虑和失落。要清楚追星只是一种兴趣,偶像虽值得喜爱,但生活的重心仍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

  追星本是年轻人表达热情与情感的方式,但过度沉迷可能会带来经济负担、学业压力和社交焦虑。我们在享受追星带来的快乐时,务必保持理性,学会在热爱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追星成为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不是负担。让我们以健康的心态,继续追寻那份属于青春的热情。

本期专栏作者

一点心理学 | 大学生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朱金富工作室成员、新乡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主任马忆萌

工作室简介

一点心理学 | 大学生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朱金富工作室

  新乡医学院“基于三方协同合作机制,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朱金富教授领衔,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学院、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三方协同合作工作平台,充分利用了新乡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疾病诊疗资源优势,主要研究咨询辅导与知识科普、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危机干预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机制。

网址:一点心理学 https://mxgxt.com/news/view/1563692

相关内容

女人要懂一点交际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
星座与心理学:星座揭示的心理学特点与人格特质
心理占星学=心理学+占星学?
医疗卫生心理学重点考点: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
星座是伪科学吗?——盘点心理学和星象学的斗争
ストレス理論の展開—健康心理学の視点から—
除了买买买,你还要懂点消费行为心理学,学会理性消费
医学心理学重点:病人的角色转换
【学点心理学】解析“海王”心理:自恋与自卑之间的微妙平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