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和流量为名,偶像粉丝“相爱相杀”
明星与粉丝之间“以爱为名”的公开互撕已经屡见不鲜,但有底气公然对粉丝说“不”的明星大多为演员,与粉丝捆绑更深的偶像,在处理与粉丝的关系时往往更为谨慎。所以6月17日黄子韬正面刚粉丝,在微博发文表示“粉丝的意见我从来没听过”之后,一口气上了三个热搜。
归国四子曾经被认为是国内首代流量偶像,他们与粉丝的关系,以及从粉丝经济中获得的红利,一度树立了国内偶像运营的商业模式。如今,粉丝经济的变现方式在国内日益成熟而多元,但不甘于被束缚的偶像们,却纷纷开麦喊话粉丝,打破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微妙关系。
送你出道,为你打榜,为爱发电的粉丝有多累?
偶像的粉丝一般分为几种:路人粉,作品粉,事业粉,亲妈/阿姨/女友粉。路人粉大多都是吃瓜群众,被偶像走红的事件或作品吸引,如果该偶像后续没有作品支撑,或曝光度大减,热情不会持续三个月,关注度很快会被新的偶像吸引,基本不会为偶像氪金,是死忠粉眼中的“白嫖党”。作品粉相对爱得更为长情,在粉上偶像一到两年里,会持续保持关注,但如果该偶像连续两部作品扑街,这类粉丝也会耐心告罄,果断寻找新墙头。
真正为偶像打榜、冲销量、控评、撕咖位、争资源的,是事业粉和亲妈/阿姨/女友粉们。事业粉们醉心于安利偶像作品,为作品爆肝刷热度,哪怕是国外的榜单,也会为偶像“手到擒来”,2018年蔡徐坤、张艺兴和蔡徐坤的粉丝们,就曾集体出征iTunes,甚至为偶像冲销量拿到了榜首。
事业粉们还会关注偶像的职业状态,比如常年泡在综艺里的邓伦,就被粉丝“控诉”不进组拍戏,佟丽娅在接触《三十而已》时被粉丝们力劝不要降咖位接拍,杨幂粉丝对接拍嘉行的作品非常抵触,对杨幂出演偶像剧也非常敏感,杨紫在接拍《沉香如屑》时就曾被粉丝联名抵制,《青簪行》的番位之争也在两家粉丝们的“据理力争”下至今没有定论。
偶像歌手的影视资源相对较少,事业粉们更操心的是为偶像刷存在感争取资源,而已经成名的偶像演员们,一般因作品而吸粉,一旦转化为铁粉,往往就是事业粉。粉圈之间一旦开战,作品成绩和奖项就是她们PK的底气。
亲妈/阿姨/女友粉们显然更为关注偶像的情感状态、颜值、身材和营业状态,出席活动的妆发,出图的速度和质量等等,都让她们分外操心。此次黄子韬公开怼粉的事件,就是因为粉丝们指责工作室晒出的妆发图“审美不在线”。张哲瀚粉丝数量猛增的阶段,也曾因为妆发跟不上粉丝的“审美”而被吐槽。
在时间、金钱和情感上付出太多,这两类铁粉对偶像的干预度也就更深。饭上一个偶像就像养一个孩子,在他风光无限时成为他的流量基石,满心期盼他走上流量巅峰,在他沉寂时嘘寒问暖,不离不弃。当偶像没能走上主流康庄大道时,自然就像恨铁不成钢的家人一样,劝诫偶像迷途知返,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就连亲生孩子在青春期都想离家出走宣告成熟,被禁锢在粉丝圈层的偶像们当然也有“叛逆期”。尤其是在有过几部作品锤炼,攒下一些影视资源的偶像们,自然不甘心只做“花瓶”,他们转型的标志往往从脱离粉圈意志开始。
谈恋爱,公开怼,明星的反应有多激烈?
此次黄子韬公开表示“不听粉丝意见”并不是偶像拒绝粉丝干预自己职业最激烈的案例,只是把话说得最难听的一位。相比之下,鹿晗在人气鼎盛期公开女友,并在女友被粉丝围攻时秀恩爱的种种做法反而更刚。还有吴亦凡数年如一日地与小网红谈恋爱的做法,也是以实际行动打破偶像与粉丝之间情感牵绊的另一种版本。
但这三位偶像之所以不太在意粉丝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彼时已经完成了从流量到资源的转化,对此后的职业方向也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
鹿晗在2014年与韩国SM解约回国,成为国内首代空降顶流,在2017年官宣恋爱之前,鹿晗已在电影、电视剧和综艺方面,完成了资源积累。2015年出演的《重返20岁》上映,与杨幂搭档出演《我是证人》,并加入“跑男3”成为固定嘉宾,2016年出演《盗墓笔记》,在张艺谋《长城》中露面,2017年出演电视剧《择天记》。
吴亦凡归国时间与鹿晗相近,2016年首度爆出恋爱丑闻,在此之前,同样已经成为电影圈的宠儿。2015年主演了徐静蕾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和冯小刚搭档出演《老炮儿》,2016年三部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爵迹》相继上映,还有一部《西游伏妖篇》在手。
黄子韬归国更晚,槽点更多,圈粉力自然也更弱,直到2016年戏剧性因为表情包而黑红,才聚集起原始流量。此后相继出演了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2》《这!就是街舞》《创造101》《创造营2020》,电视剧《谈判官》和《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热血少年》《热血同行》等,慢慢完成了人气积累。与上述两位顶流“叛逆”的节点不同,黄子韬怼粉的时间节点是在影视资源和商务代言每况愈下,粉丝们带来的流量难以为其带来更有价值资源的时刻。如今的黄子韬,开公司和上综艺才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每次上热搜扑腾出火花也是靠自己的“大胆”发言。当粉丝的变现能力不及预期,“永恒星龙集团董事长”黄子韬,自然也不愿意接受“偶像”身份带来的束缚。
所以,偶像们不再固粉的节点,都发生在完成圈粉积累,并在影视资源上有了一定底气,或者看不到粉丝变现的直观价值之后。更多的偶像,还是会积极营业,吸粉固粉。
在肖战因《陈情令》爆火之初,采访时曾公开表示不会恋爱,因为担心会因此“失业”。曾经以阳光、硬朗、热血形象出道十年的张哲瀚,也在《山河令》之后改变人设,走起精致路线。被粉丝们养成出道的陈宥维,在《演员请就位2》的舞台上,被主持人cue拥抱对手女演员,但在粉丝拒绝下改为鞠躬,评委们当场吐槽,让其不要“讨好”粉丝。
功成名就的导演们当然不在意粉丝的意见,但刚刚出道的偶像们,能够站上这种高关注度的舞台,能够跨界拿到影视资源,能够拿下商务代言,就是因为身后的粉丝战斗力足够强,基数足够庞大。
都说流量是柄双刃剑,粉丝的爱能带来商业价值,也会让偶像们无法做自己。但收割完流量转眼就怼粉丝的做法,也会让粉丝们心寒。毕竟带来流量的粉丝们并不是没有感情的数字,为爱发电的她们即便行为过激,也不求回报地为偶像的成长付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想要转型,可以选择更为体面的方式。
网址:以爱和流量为名,偶像粉丝“相爱相杀” https://mxgxt.com/news/view/155893
相关内容
深度观察| 聚焦饭圈文化,看粉丝与偶像间如何相爱相伴?明星活粉量排行:新偶像“注水”严重,四大流量反而坚挺?
追星科普向第一弹 | 爱豆和粉丝文化
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docx
“流量明星”背后的“粉丝”力量
粉丝刷量=流量原罪?
偶像和明星粉丝互动的小说
调查显示:超6成粉丝愿意为偶像消费 部分粉丝月花费超5000元
时尚品牌越来越爱和偶像联名,都是看上了“粉丝”
承包“海陆空”为偶像庆生 粉丝追星为何如此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