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的明星人设
朱美虹
真的是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为艺人选择并持续经营一种人设,是当今经纪人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起先这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属于“众人皆知的秘密”,如今终于在号称旨在“将娱乐行业的真实日常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真人秀《我和我的经纪人》得到了证实——节目中,其经纪团队在开会时就直指朱亚文一会儿是“行走的荷尔蒙”,一会儿又在微博晒娃,自我定位“混乱”。朱亚文受到批评的原因,是这种“混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商业变现。
流量时代,朱亚文所在经纪公司旗下的其他艺人,正是走着一条明星人设利益最大化的标准化路线:展示私生活、强化人设再流量变现,如张雨绮的耿直虎女人设、欧阳娜娜的努力自律少女人设等。只不过张雨绮因为和老公打架闹到派出所、闪电宣布离婚又复合、复合后网络隔空对骂这一系列堪比狗血电视剧剧情的反反复复,让其“虎女”人设直接崩塌;后者目前看来是大获成功的,欧阳娜娜虽没有代表作却极带流量,还掀起了一股vlog的新风潮。
其实,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哪可能简简单单用一个词就能白描出来?于是经纪团队为明星设计定位时,无非是“有一说十”及“无中生有”两种方法:结合明星自身将其原有的某一面放大(如刘涛的“贤妻”人设)或瞄准年轻人偏好找出切入点(如迪丽热巴的“吃货”人设),定位之后再通过影视剧角色、入驻真人秀、访谈等各个渠道来反复强化同一形象,直至观众可以条件反射的地步。风向变了?那就用符合最热审美的新人设去覆盖旧的呗,反正大众的记忆是短暂的,否则原先不苟言笑的孙红雷为什么要在《极限挑战》中犯二?
这么运作,对经纪公司、对明星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观众更容易记得你,广告商自然也不请自来,可谓低投入高产出。问题是,为讨好观众而精心设计的标签很多时候和明星本人的个人性格、真实情况与价值观背离,一旦被发现不过建立在沙堆上,塌陷起来也就更快了。从吴秀波的“魅力大叔”人设、翟天临的“学霸”人设、靳东的“老干部”人设、李小璐贾乃亮的“恩爱夫妻”人设,再到最近韩雪的“演艺圈清流”人设等等,经营了多年的形象,可以因一次负面、一次丑闻就直接“负分”。这固然有网络时代信息流通、事实越来越难掩盖的因素,也是因为大众开始反感虚假操作,因而前期越高调的反噬就越厉害。
今年一部英剧《公关》,讲的就是公关人员如何为明星危机公关、托住摇摇欲坠的人设的故事。其实说到底,要维持人设,不撒谎的明星风险最小,可这,有多少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