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小徐(女性,28岁),来自河南省的一个小镇,2012年起被确诊精神分裂症,此后10年规律服药但症状时好时坏,近半年症状明显加重,家属将其带至我科接受手术治疗。
2012年9月,小徐升入高三,学业压力让她夜不能寐,白日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也开始下滑。在老师和家人的责备声中,她感到愈发紧张和焦虑,对周围的人和事变得异常敏感和多疑。不久,她开始出现幻听,听到有人说她笨、说她傻,课堂上对着空气自言自语,甚至荒谬地宣称自己是明星,将来会赚大钱。她不顾父母的反对购买了大量衣物和鞋子,言行异常兴奋、夸大,脾气变得易怒,与父母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甚至发展到打骂父母和摔砸电视机的地步。
小徐的家人最初并未意识到她的行为异常是由于疾病所致,直到她的行为越发异常,他们才开始寻求医疗帮助。2012年底,小徐在当地人民医院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开始了她为期十年的药物治疗旅程。起初,她服用氯氮平和利培酮,这些药物帮助她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出院后,小徐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康复,便擅自停止了用药,这一决定不幸导致了病情的再次恶化。
在另一家省级三甲医院接受治疗后,小徐尽管出院后坚持规律服药,但她的病情控制仍然不尽如人意。之后小徐又三次住院接受治疗,其中一次住院时间甚至超过了两年,服用过多种抗精神症状药物,但小徐的症状总是时好时坏。
对于小徐的父母来说,看着女儿受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折磨。他们不仅要面对女儿病情的反复,还要承受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歧视。他们的心情从最初的震惊、不接受,到后来的无奈、焦虑,再到最后的坚持和希望,心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伏。
在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小徐甚至尝试过自杀,这让她的父母感到绝望。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对女儿的治疗和关爱。他们四处求医,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找到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尝试,小徐的病情终于在一次手术治疗后出现了转机。医生采用了最新的CT/MRI/DTI图像融合定位技术,进行了立体定向多靶点神经调控术,即运用射频技术调控了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以改善异常的精神症状。
这次手术的疗效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小徐的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小徐的幻听彻底消失,认识到自己患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服药与复诊,不再乱花钱买东西,还将自己过去买的衣服鞋子挂在了二手网站上,情绪变得更加稳定,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在慢慢恢复,现在已经可以陪父母一同出门买菜,在家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小徐的父母见证了她从病痛中一步步走向康复的过程,对她的改变感到无比欣慰。
(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盗用必究)
咨询电话:15921230693(微信同号)
医院科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