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流行音乐:从辉煌到困局,独立音乐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5-05-26 02:42

过去二十年,中文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格外引人注目。其一,唱片时代缓缓落幕,宣告承载音乐记忆的实体时代终结;其二,独立音乐浪潮的渐渐退去,尽管这股浪潮曾在音乐领域激起千层浪。

大学毕业前夕,我惬意地蜷在宿舍一角收看线上音乐综艺,而我的室友却在各个城市间奔波,奔赴一场又一场线下音乐节。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独立音乐只能在音乐节,甚至鲜有人关注的小型演出场馆中艰难寻觅生存空间。那时,它还被强行贴上了“地下音乐”的标签。

2013年4月,网易公司重磅推出在线音乐应用——网易云音乐,自此,中国独立音乐告别隐匿于地下的时光,大步迈向线上舞台,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毋庸置疑,在线音乐平台的蓬勃发展,如同强劲的催化剂,不仅推动中文独立音乐迅速崛起,也促使独立音乐人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独立音乐从暗处走到台前,裹挟着潮流与青春的蓬勃气息,真切地唤醒了我们灵魂深处那份对流行音乐早已久违的激情与向往 。那段时间,我怀着热忱关注了300多位独立音乐人。我想着,要是每位音乐人每年能产出10首优质作品,那我一年就能收获3000多首动听的好歌。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远非我想象的那般简单。

有些音乐人创作产量惊人,可将其作品翻个遍,却难觅一首广为人知的成名曲;有些音乐人幸运地拥有传唱度极高的成名曲,声名远扬,然而后续新作的创作周期却极为漫长,迟迟未能与听众见面。

那些发展得较好的,渐渐褪去了纯粹的“独立”标签,纷纷签约唱片公司,迈进主流音乐圈,收入也颇为可观。随之而来的是,他们不再需要为了生计奔赴全国各个城市跑商演,创作时也不再将原创性视为绝对的第一要义。

而那些发展不太顺利的,为了生计只能无奈另谋出路。有的选择转行,有的回家备考公务员。还有一些没有生存压力的,宁愿远赴国外享受滑雪的快乐,也不愿再留在国内投身音乐创作。

实际上,听众接触流行音乐的方式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过去,人们打开电视、收听电台,或者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音像店,那时,大家往往会在同一时刻聆听同一首歌曲。所以,一首经典金曲很容易便能传遍全国各地,并且长久地被人们传唱,热度经久不息。

但在新时代,每个人收听音乐的时间、方式、渠道以及设备都不尽相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有再出色的音乐创作,也很难让所有听众同时关注,更别提像过去那样长久地在大众中传唱了。

到了今天,至少于我个人而言,每天在音乐应用上浏览新歌推送已然成了一件无趣之事。尽管新作层出不穷,却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不少音乐人转换了发展方向,于是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所谓的“青春重置”作品,也就是对过去经典金曲的翻唱。

那么,那些金曲的原唱者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你可能很少听闻他们推出新作品的消息,却常常能听到他们即将举办多场演唱会资讯。毕竟,相比辛苦创作,赚钱的动力显然更足。

去年,我曾提出“流行音乐史已从纸上走进影像”这一观点。在当下,线上音乐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已然成为记录流行音乐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

今年,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观点,我认为“聊流行音乐就是聊流行音乐史”。事实上,当我们踏入李宗盛的演唱会现场,沉浸在他用音乐编织的故事里;当我们在音综里,看到光良唱起那首承载无数人青春记忆的《童话》;当我们听到陶喆以全新的视角重新演绎《流沙》,挖掘出歌曲更深层次的韵味;甚至当我们在街边的面馆里,不经意间听到音响中流淌出许绍洋的《花香》,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美好回忆瞬间被唤醒。每一次这样的时刻,我们的内心都会被极大的满足感与欣慰感填满。我们日常所接触、谈论的音乐,很多都来自20年前,这些作品早已深深扎根于中文流行音乐史,成为了无法磨灭的经典。

那么,如今再谈论“独立音乐”,是否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呢?我个人认为确实如此。倘若独立音乐无法有效凝聚足够力量,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与影响力,那么它终将如昙花一现,迅速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一段过往,被时间的洪流淹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中文流行音乐:从辉煌到困局,独立音乐何去何从? https://mxgxt.com/news/view/1414482

相关内容

从辉煌到孤独 毛宁的音乐人生沉浮
萧亚轩音乐路程:从辉煌到低谷再到辉煌
从辉煌到重铸辉煌:影视音乐的使命与创新路径
珍妮·杰克逊:从流行音乐天后到独立女性的传奇之路
从争议到辉煌:周深十年音乐路
华语乐坛的辉煌与迷失:流量明星时代,我们的音乐何去何从?
从周杰伦到BTS:亚洲流行音乐如何征服世界?
流行乐坛的粤语歌辉煌:从谭张争霸到四大天王
昆西·琼斯去世,91岁:传奇音乐家与流行文化巨星的辉煌一生
独立音乐人的流量变现:从造星计划看碎乐的音乐产业链布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