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中国人脸面行为的社会心理之窗——评佐斌先生的《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发布时间:2024-12-11 00:30

“脸”与“面子”是中国人十分典型而又普遍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现象,“脸面活动”或脸面行为渗透在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关于中国人的脸面问题的探讨,是在与异文化的接触和外国人打交道中,相比较而引起注意并发现其特征的。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反差极大的西洋人带着他们的文化逐步深入中国,发现了中国人与他们的文化从风俗习惯到心理性格的种种差异;反之,中国人看西洋人,也是“匪我族类”,从外貌到行为方式到内心世界都多有不同。早在1894年,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就在论述中国人的的性格包括面子了,他的《中国人的性格》出版后便在中国、美国和日本以不同文种出版,影响甚为深远。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性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精神的纲领”的中国人的面子问题的学者佐斌,经过短短几年,就从前人零碎的随笔杂感,迈向了系统的、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视野和方法进行的专门研究,这一成果集中反映在佐斌先生的著作《中国人的脸与面子: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之中。

作者指出,中国人在反感和痛恨他人要脸皮、讲面子的同时,自己却又很自然地追求着脸面,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现象。因此,对脸与面子进行实事求是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解开这一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之谜,是作者贯穿全书的目标。通观全书,作者已经十分清晰地揭示了中国人脸面的心理谜底。而且,作为一项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中国人的脸与面子: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一书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色(该书出版后荣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首先,与多数人对脸面的贬义理解不同,作者坚持客观性原则,认为脸面是中国人十分典型、普通、正常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现象,脸面是具有特定内涵、特殊结构的中国本土心理概念。在归纳比较和分析一些学者关于脸面的定义之后,作者特别提出:面子是个人拥有或达到社会成就以及遵守日常行为习惯的结果的函数,它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实践和行为习惯方式;脸是个人履行文化道德规范以及感受做人尊严的结果的函数,它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实践和基本自尊。就此界定作者还指出:(1)脸面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2)脸面不等于“能力”、“德性”等,但随后者的变化发生同向变化;(3)团体也有面子和脸;(4)脸面可从自身体验获得,也可从外部及他人获得;(5)脸面可用于社会交换;(6)脸面具有质量评价标准,可以定性和量化;(7)面子与脸虽有时混用,但两者有明显差别;(8)脸面不是中国人的特有产物,但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最为密切。

其次,作者注重对实证材料的分析,无论是对中国人脸面事件的归纳,还是对中国人脸面心理模式的阐释,以及对中国人脸面行为技术的描绘,都恰当地运用了实证材料,包括作者先期获得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作者对中国人的“脸面语言”、“脸面情节”及“脸面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结合作者的调查研究,获得了中国人的典型脸面事件类型。对于中国人在长期的脸面活动中发展出的一些与脸面有关的大众语言,作者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并加以初步汇编,形成“中国人脸面用语简明语典”,并借鉴社会语言学的思想对中国人脸面的客观存在进行了阐述。有关中国人“丢脸”、“给面子”的脸面情节,在中国人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极其多见,作者随意选取了15个情节,以进一步说明脸面是中国古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现象。作者进而以自己的一项脸面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为线索,对当代中国人认定的脸面事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脸与面子是中国人认为客观存在理与行为,但中国人认定的“丢脸事件”与“丢面子事件”并不相同,并且在脸面事件认定上存在着年龄、性别、职业等差异,但归纳起来,有四类行为是中国人认为丢脸和丢面子的关键:(1)违背道德行为。凡与公认之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违背之言行,违反国家法律之犯罪行为,都会给当事人丢脸(面子);反之,遵纪守法,有礼有节,循规蹈矩的当事人则有脸面或不失脸面。(2)能力缺陷行为。如未能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办好,公认可以办到的事情没有办到,或明显地在某方面的能力比别人差,则会给当事人丢脸面。反之,则增面子。(3)不良习惯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不文雅的举止,如随地吐痰、不讲卫生、吃饭松皮带、穿衣扣错位、斤斤计较、言语粗俗等,会使一个人失面子;而整洁、文雅、文明、礼貌之言行则使一个人保持和增大面子。(4)隐私暴露行为。通常,羞耻心的暴露(如意外的身体裸露),隐私被人公开(如私生活被人知晓),内心不良心理被人窥视(如欲图不轨被人事先察觉)等,会使当事人大伤脸面。

脸面行为是中国人十分普遍的个体行为,也是极有丰富性的社会行为。人们根据特写的行为目的或目标,在不同的情境(即“场合”)之中,尽量十分合适地展示自己,或者称为自我表演,从而使自己的脸面受到保护,甚至得到增长。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脸面行为技术进行了类型描述和过程分析。如从中国人脸面行为的施予对象来看,作者将脸面行为区分为作用于自己的脸与面子行为、作用于他人的脸与面子行为、作用于“大家”(群体、集体等)的脸与面子行为。而依脸面行为的目的、性质,作者又将脸面行为区别为“抬高脸面”、“维持脸面”和“丢损脸面”三种。将此二类维度加以综合,可细化出中国人的九种脸面行为。

再次,作者将中国文化、社会、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而不是单一地分析中国人的脸面心理现象,故而能够比较好地把握中国人的专利品。的确,“脸”和“面子”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亦并非中国人的专利品,但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脸面意识和脸面行为更甚,这一点国外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十分认同。为何中国人比西方人对脸面更为热衷?这与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无关系。作者从文化、社会与个人的“三位一体”关系出发,对脸面的中国文化土壤进行了阐述,中国人的脸面从中国文化中滋生,中国文化又影响和规范着中国人的脸面行为,脸面反映和表现着中国文化的一些特征,中国文化又赋予脸面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如地理特征——半封闭的大陆型文化;经济特征——以自耕农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化;社会组织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文化;文化特征——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即道德文化;行为特征——趋同从众的中庸文化等等对中国人的脸与面子心理及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列表分述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此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本书虽然是一本严肃、严谨的学术著作,但作者在写作风格上避免了枯燥、死板、空洞、教条的毛病,不仅力求贴近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有大量的心理与行为案例分析,文笔十分鲜活。

网址:透析中国人脸面行为的社会心理之窗——评佐斌先生的《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https://mxgxt.com/news/view/137056

相关内容

媒体时代的中国面容 明星脸、大众脸、网红脸
郭文斌《中国之美》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办
郭文斌散文集《中国之美》研讨会在宁夏固原市举办
人脸技术深度解析:从检测到对齐的奇妙之旅
“有人模仿我的脸?”— AI换脸技术法律风险分析及建议
中国九大最好看的电影影评类节目 影评节目有哪些 电影评论节目排行榜
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的道德引领
关于大学生“星座迷恋”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中国十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中国教育心理学十大关键人物
2021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公众人物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