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粉丝的购买行为研究.docx

发布时间:2025-05-21 18:36

“网红”粉丝的购买行为研究

作者:曹蕊

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09期

摘要:视觉文化時代,“网红”的兴起使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延伸至网络。“网红”通过视觉、听觉、氛围等符号的营造,引发粉丝的消费行为,从而引起青年群体去地域化和去背景化的身份认同。文章立足于网络文化背景,从身份认同理论出发,探析“网红”粉丝通过“网红”构建的符号产生身份认同感的过程及其购买“网红”产品的前因后果。

关键词:身份认同粉丝“网红” 符号消费社会比较

视觉文化时代,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兴起减少了受众花费在长视频上的观看时间。和长视频的贴片广告、会员收费等稳定的盈利方式相比,短视频创作者通过利润分层、开网店等方式获得流量变现。这些“网红”如何能够在网络上完成变现呢?

互联网时代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前互联网时代,受地域影响,人们的身份认同被局限在自己成长、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因此,以家庭、学校等为单位的身份认同广泛存在。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以国别、民族等划分群体,以地域、品牌划分阶层。不同群体或阶层之间可通过品牌的符号消费来彰显自己所处的阶级,从而实现这个阶层的身份认同。比如,当中产阶级购买和穿戴世界一线品牌时,中下阶层的人可能会将其归属到家庭条件宽裕的阶层,中上阶层的人可能会将其划分到本阶层。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这种较为传统、单一的身份认同局面。人们的生活从线下走到线上,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群体可打破地域限制,通过互联互通的互联网聚集在地球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群体认同。虽然以家庭、学校为单位的身份认同也走向网络,但这种认同感正逐步被削弱。

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网络群体自我认同的异质性源于认识的碎片化,加之多元符号消费文化的冲击,对不同阶层文化缺乏全面理解,导致网络群体的自我认同与传统认识的断裂、心理重建和自我重塑倒悬之危,自我认同的建构始终处于多变状态。所有人主观认同的自我归属感,包括对他人进行有意划分或分类,都是一种我们可以用来建构自己的认同的资源”。因为每个个体在这个社会上都具有多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可在互联网上产生和实现群体认同。比如,一个女性可以是女儿、母亲、妻子、女职员等,并且每一种身份认同还可细分成不同的权利类型。这些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性,使互联网时代的身份认同具有复杂性。

“网红”的出现与符号的诞生

网址:“网红”粉丝的购买行为研究.docx https://mxgxt.com/news/view/1348005

相关内容

网红经济对大学生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docx
KOL粉丝互动与购买行为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红问题研究.docx
粉丝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尽力购买行为”的分析
网红直播带货广告效果研究.docx
粉丝经济:粉丝的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
《2024年 互联网造星背景下的粉丝行为研究》范文.docx
粉丝认同方式及其产销行为研究.docx
电商网红自我呈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