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人赵翼看来,诗人的“代”是以“数百年”为单位的。这个单位是长还是短?至少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数百年”实在太漫长。对于当今的明星或网红来说,能领风骚几年就已经是奢望了。
有人说,世界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相当于以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发展。的确,社会日新月异,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眼下的新媒体江湖里,众多KOL可谓风光无限,他们长袖善舞,一呼百应。但,若你暂别网络三两年甚至三两月,回来再看那些你熟悉的舞台,或许主角已经完全陌生。
距1994年互联网首次接入中国,不过20余年的时间。但就这短短的20几年,KOL江湖就已经更迭了好几代,其背景是论坛(BBS)、博客、微博、微信到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形态和传播平台的变化,是单向传播到社交传播逻辑的变化。每一代平台的兴盛,每一次时代潮头的奔涌,都会造就一批佼佼者和弄潮儿。
BBS:“斑竹”时代,百家争鸣
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前几年,并没有什么“江湖”可言。单向的资讯传播,没有互动,网民也少,全国只有几十到几百万人,而且大都是IT界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有条件上网。懂技术,爱文字,不满足于阅读资讯,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他们把网站的公告栏慢慢变成了交流互动的地方,也就是论坛(BBS)。当时他们应该没有意识到,此举有“开天辟地”的性质。从此,普通网民也能在公开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畅所欲言,直接碰撞,那种感觉前所未有。
1997年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中国对伊朗,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伊朗队4比2翻盘。比赛结束后,网友“老榕”在四通利方论坛上发表《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当时的中文论坛几乎全部转载了此文,48小时阅读量达到了2万。这可以算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篇“爆文”,而“老榕”也可以算是国内的第一个“网红”。你是不是觉得2万的阅读量太少?要知道,当时全国的网民还不到100万!
老榕
“四通利方”就是新浪网的前身。它的BBS也被新浪继承而发扬光大。后来,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都开办了论坛,官方媒体网站中,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更是盛极一时。风劲之时,还出现了一批专业性或地方性的论坛,比如媒体人聚集的“西祠胡同”,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更是出现了BBS的两个高峰——天涯社区和凯迪网络。
在广西,主打娱乐八卦的猫扑网,也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流行语的发源地之一。你“拍砖”,我“灌水”。一时间,风云际会,一个又一个KOL自然生成。比如,方舟子、当年明月、雕爷、王小山、超级低俗屠夫,等等。
王小山
天涯、猫眼、西祠……都是我经常混迹的论坛,但回忆BBS时代,最先想起的还是“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板块。这个论坛之所以令人难忘,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位特别的“斑竹”——看到这个词儿,有没有穿越的感觉?“斑竹”就是“版主”,估计00后都没听说过,与“拍砖”、“灌水”一样,算是最早的网络语言。
李方
这位“斑竹”叫李方,时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他在自己主持的论坛上开了一个专栏,叫“斑竹日记”,几乎每天一篇,持续一年有余。天文、地理、文学、艺术、体育、娱乐……无所不谈。不仅每天写一篇文章,而且还积极地与网友讨论。誉之不喜于形,毁之不露于色,即使是被怼得灰头土脸,他也会耐心虚心地解释,甚至是认错、道歉。
和菜头
魔鬼教官(黄章晋)
在这位“绅士”版主的感召下,一大批精英汇聚于此,其中不少人都成了KOL,比如和菜头、十年砍柴、端木赐香、童大焕、魔鬼教官……现在,李方“斑竹”已经成为腾讯网的总编辑,他的微信公众号“叔的刀法”一如当年的“斑竹日记”,还是那样的广博和洒脱,只是更新的频率低了许多,毕竟成了“大叔”,节奏慢了下来。
博客:宣告了中国“自媒体”(we media)的诞生
BBS是广场,人多嘴杂,众声喧哗。发个帖子,一分钟没人顶,就会沉下去,归于沉寂。即使你能写出“斑竹日记”那样的专栏,你不是“斑竹”也就没有“置顶”的权力。很多人也都希望开个“专栏”,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于是,博客应运而生。
大约2002年,方兴东创办了博客中国”,这是“自媒体”在中国出现的标志。2年后,新浪等门户网站跟进,并逐渐主导博客的潮流。随后,博客分流了一部分原先活跃在BBS的KOL,并成就了一部分跨界明星、选秀明星和网络写手。
徐静蕾
说起博客时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老徐”——徐静蕾,当时娱乐圈四小花旦之一。颜值自然不在话下,关键是有气质,还小有才华。她的文是“小清新”,她的字甚至成了电脑字库里的“印刷体”,在文化圈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娱乐圈足够技压群芳了。
老徐博客一开,旋即圈粉无数。随便感叹几句,都有无数人捧场,数月就成“博客女王”。刚刚打开老徐的博客,发现停更已近7年。数据显示,累计阅读量超过3.1亿,每篇博文阅读量都在30万以上,当年网民数量大约只有现在的一半,老徐的“女王”称号实至名归。
韩寒
徐静蕾是“博客女王”,但以数据和影响力论,更厉害的是“博客之王”——韩寒。开博之前韩寒已小有名气,但真正扬名立万还要感谢博客。经历了“代笔”质疑,韩寒仍然没有放弃博客,只是重心发生了转移——他从“作家”转变为职业赛车手,近两年还试水影视行业,干起了导演,博客成为其影视作品的宣发渠道之一。目前,韩寒博客的访问量超过6亿。
张靓颖
与徐静蕾、韩寒类似,张海迪、余华、张靓颖、郭敬明、流氓燕……也都各领风骚。
博客时代,还有一个群体非常抢眼,就是评论员。那些年,只要打开各大博客主页,大部分作者都是全国各地媒体的新闻评论员。
李承鹏
鄢烈山
时政社会类的有鄢烈山、童大焕、五岳散人,财经类的时寒冰、叶檀,体育类的李承鹏、董路,等等,知名度无法与徐静蕾、韩寒相比,但他们是职业写作者,内容生产能力强大,很多评论员都有“日更”的习惯,非常勤奋。这些文章既在报纸上发表,也在博客上发布,博客主页每天都要更新,徐静蕾、韩寒的博客更新频次太低,于是高产的评论员们的作品就成了主页上的常客。
微博:从舆论场到“秀场”
徐静蕾的博客是2010年11月停更的。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但她停更的这个时间点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0年的下半年,微博逐渐进入舆论场视野。很多博客时代的KOL们在新浪微博上注册账号,博客更新频率降低,发微博成了每日功课。
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0年,腾讯也上线了微博;紧接着,搜狐、网易、凤凰,人民网、新华网都开通了微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路KOL成了几家微博争抢的对象。生活的快节奏、时间的碎片化,也正好契合了微博的特点。三言两语均可发布,低门槛使各色人群都能玩转微博。
姚晨
于是,娱乐明星们把微博变成了最大网络秀场。姚晨挟《武林外传》的余威,又得先发的优势,迅速成为“微博女王”。但随着众多娱乐明星的纷纷加入,姚晨的王者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赵薇、王菲、袁立、谢娜等老牌明星,近两年的鹿晗、吴亦凡、杨幂等新生代明星,以及段子手型的明星如刘烨、薛之谦……无不如鱼得水,挟风裹雨。
刘烨
众声喧哗中,企业家们也走上了微博的舞台。以前只能靠媒体传话、曾被视为“公敌”的“大嘴”任志强找到与公众对话的平台,圈粉无数的同时还带来了好基友潘石屹,二人一唱一和好不热闹。
任志强
罗永浩
陈欧
刘强东、罗永浩、雷军、陈欧……都把微博当成了个人施展魅力、免费宣传企业品牌的利器。李开复、俞敏洪的创业家形象让他们迅速获得了大量粉丝,苏芩、陆琪、Ayawawa等情感专家成了很多粉丝的心理导师,延参法师那一口蹩脚的普通话成了他的卖点;喻国明、张颐武、沈阳、董藩等高校学者也来到公共舆论场,开辟了一种与撰写学术出版物不同的公共发声方式……
苏芩
Ayawawa
微博的开放性和引爆力,带来了更多可能。不少人凭借公益,既帮助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比如“微博打拐”的邓飞、“随手拍”的于建嵘、还有“大爱清尘”的王克勤。
喻国明
贺卫方
孔庆东
邓飞
是微博,让学者、教授、时评家、资深媒体人等构成的“公知”群体从博客时代的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力。比如新闻传播学界的泰斗喻国明、法学家贺卫方、收藏家马未都、“反伪科学斗士”方舟子,以及孔庆东、秦朔、吴晓波、叶檀、石述思、袁国宝等媒体人纷纷进场,“传经布道”。
叶檀
方舟子
微博虽然只有8年左右的历史,却已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前几年,它主要是舆论场,无数新闻热点在这里首先曝光并发酵,众多意见领袖在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年,微博基本变成了泛娱乐话题广场。随着意见领袖纷纷离去,微博的媒体属性日益弱化,而社交属性逐渐增强,用户也变得年轻化。于是,“小鲜肉”成为“香饽饽”,比如吴亦凡、鹿晗。
鹿晗
同时,动漫也成了阅读量最大的领域。“理查不接搞”、“风息神泪”、“扶她柠檬茶”……这些陌生的ID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孩子所熟知。
罗振宇
papi酱
随着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爆棚,微博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营销号大量涌现。罗振宇,一个端着保温杯的中年男人,将自家IP罗辑思维变成了财富;Papi酱,一个“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女子,身家也迅速数以亿计,“办公室小野”把厨房搬到办公室,把“食物链”转化成“产业链”,还有老牌段子手回忆专用小马甲、同道大叔、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经过几轮迭代,如今有的被经纪公司包养,有的自立门户好不快活……
同道大叔
回忆专用小马甲
微信:“造神”时代
2011年1月,腾讯微博诞生不过几个月,腾讯大家族又诞生了一个新成员,那就是微信。当时,腾讯的注意力也在微博上,腾讯微博正准备向新浪微博发起进攻,原本对微信没有寄予多大的希望,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微信甫一面世就呈现出了席卷之势。
众多在微博上找不到存在感的用户,很快喜欢上了这个新鲜事物。扫一扫、摇一摇、短声讯……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朋友圈”要比微博亲切、温暖得多。在迅速积攒了大量人气之后,微信又顺势推出了公众平台,这不啻为制造了一场狂风暴雨,让风雨飘摇中的传统媒体出现坍塌,并掀起了内容创业的大潮。
短短五年,公众号达到2000多万个。六年过去,微信用户更是接近了10亿。现在的微信已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生态系统,即使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未必想到,它竟然有那么大的爆发力。
六神磊磊
微信这几年简直就是神话,塑造了无数大神级KOL:咪蒙,一个70后老媒体人,篇篇文字都能让人不痛也痒;咬定金庸,像武林盟主一样一呼万应;“夜听”,被称为“宇宙第一大号”,目前粉丝达到2500万;还有十点读书、秦朔朋友圈、吴晓波频道、新史记、张五毛……当然,人民日报等官媒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秦朔
吴晓波
江湖大了,门户也会多起来。很多公众号专注于某一个垂直细分的领域,而每个领域都逐渐形成了头部,比如鸡汤美文类,有十点读书、咪蒙;情感类的,有Ayawawa、陆琪、潘幸知;科普类的,有果壳;创投类的,有36Kr、i黑马;时尚类的,有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商务范;美食类的,有日食记、美食台、北京吃货……
咪蒙
十点读书林少
除了这些众所周知的“大号”,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定义的“大号”,这也是新媒体时代舆论去中心化、受众圈层化、喜好精准化的一种体现。
直播:快钱和泡沫
2016年起,微信公众号发展遭遇瓶颈。公众号打开率不断降低,推文的阅读量不断下降,涨粉越发艰难。用户去哪了?今日头条等异军突起的技术新贵分流了一部分,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直播平台也分走了很多的流量。虎牙、斗鱼、YY、快手、一直播、映客、花椒……都在拼命拉拢用户,并且斥资打造自家平台的头牌网红,或者不惜重金打起头牌抢夺大战。
MISS
全民TV的小智,手术后黑屏直播,躺着都能赚钱;熊猫TV的PDD,逗逼加土豪式玩法,人气一路飙升;斗鱼的五五开,丑男一出,各种性情,丑出了境界,秀出了场面;虎牙上的MISS,打瞌睡直播都有30万人在线观看;快手第一红人MC天佑,在2017年初被火山小视频以2000万的价格挖角……
张召忠
MC天佑
新平台兴起,旧平台上的KOL蠢蠢欲动,红于微博和微信上的KOL也做起了直播。Papi酱直播首秀90分钟,20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90万元打赏;从微博一路火到微信的“局座”张召忠在B站做直播,一夜之间给微信公众号导流10万粉丝,效果杠杠的。
和微信一样,直播行业也开始走向垂直细分,大体分为秀场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电商直播、财经直播、泛生活直播等类别,其中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是孕育网红的主要平台。直播行业发展过热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初现端倪。2017年初,以光圈直播倒闭为代表的一波直播平台死亡事件激发业内热议。直播的未来将向哪里去?现在还未可知。但总体而言,直播平台上的造神运动还在继续。直播红过之后,又会出现什么?机器人做VR直播?谁说不可能呢。
回顾中国互联网风云变幻的20年,平台不断更迭,你未唱罢我就登场。纵观BBS、博客、微博、微信、直播为代表的五个社会化媒体时代以及各时代KOL,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都像流星一闪而过,而历经时代变幻KOL地位岿然不动的,寥若恒星。流星和恒星的区别在哪里?主要在于有没有内功。
恒星当然是有的,比如苏芩,从品读红楼梦的女文青,到今天的情感专家;比如Ayawawa,以前是猫扑美女、足球宝贝,这几年则是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的情感咨询专家;比如喻国明,在微博时代以前就建立了学术地位,而微博和微信只是进一步放大了他的影响力……
遇到风口,谁都可以暂时飞起来。刷脸卖萌可以一夜爆红,傍身于平台的KOL也可以短时间吸金千万。但是,要在新旧快速交替的时代,成为超越平台的顽强的存在,就要看真功夫了。
向那些拥有超平台乃至超时代能力的KOL们致敬:
喻国明,苏芩,叶匡政,孔庆东,Ayawawa,陆琪,武志红,连岳,许知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