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身我收获了什么
健身一年,给自己留下一些简单的记录
【元目标】·最根本目的是保证每周有3个小时以上运动时间,将大脑从上班状态转换出来,保持内啡肽的分泌
【训练倾向】·以力量训练为主,逐步提高三大项运动表现,形体只是训练的被动收益
【对教练的诉求】·保证安全,定期能获得反馈,避免长期同一种训练模式下造成的弊端
· 关于我是如何进入健身房的
由于长时间的久坐工作,加上颈前伸严重,我的后颈鼓出了一个很大的鼓包!痛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增加自己的运动量,我来到了健身房。由于之前尝试的运动总是坚持不下去无疾而终,最开始我的诉求就是能让我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能坚持下去。
· 降低阻力,无痛起步,走一步有一步的收获
我秉承的原则是,健身房的第一要务就是近!不管是离公司近还是离家近反正总得占一头。我们公司楼里有两家健身工作室,第一家加了教练的微信,朋友圈满满的都是催学员吃减脂餐的内容,健身前后体重对比照,以及偶尔穿插的公司销冠激励,吓得我连体验课都没约。第二家健身工作室显得佛系得多,教练也都看上去比较随和,于是决定就是这家吧!
接触的顺序是:体验课,嗯感觉还不错,于是报了15天5节课的套餐,看看自己能否坚持下来,嗯居然坚持下来了,于是再考虑月卡,三月卡……
最开始一段时间练的是一些非常基础但又对我的整体改善非常有效果的动作,比如阻力带的螃蟹步、高位下拉、山羊挺身、弹力绳引体等等,这个阶段让我发现了自己对训练的初步的好恶,比如讨厌有氧,讨厌史密斯,更喜欢综合性、自由的动作而不是某块肌肉的孤立训练,对于训练的正反馈更多来源于自己“做成“和”进步“带来的反馈而不是把自己作为客体审视,关注形体或者数值上的变化。就我对于自己的了解来说,太过长远的“目标”和对自己施加压力只会让我自己更快地放弃与逃离,而不要有太大的阻力与负反馈则是我能持续下去的关键,我会对自己说,不要关注维度,不要关注数值,甚至在一开始不要关注饮食,只是保持每周能走进健身房三次就好,就这样,靠着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我无需毅力坚持地无痛地走过了最初的三个月。
· 吸引力法则:一旦开始,整个世界都为你而来
非常幸运的是,我第一个接触的教练就是侧重力训的,教练以及他带的学员小分队训练内容长期以三大项为主。这个时期我意识到,由于训练目的的不同,那对于动作的选择,重量、组数等等都会有差别。即使是同一个动作,不同的训练目的所使用的发力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以练臀为目标的深蹲和力量举的深蹲,大概也不是一个东西对吧)。
而一旦开始接触到健身,我会感受到整个世界的信息在向我涌来,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与健身有关的事情。
先是在视频节目上,看了《我可以47》,意识到运动健身居然有这么多的细分领域,然后非常幸运的,有幸看到了几场现场高水平赛事,有ChinaFit的现场比赛,还有WP的力量举比赛,在形体与力量的不同赛事的氛围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和审美倾向,以力量训练为主,不刻意追求形体,让身材成为训练的附属品。
在教练休假的期间,我也轮换体验了健身房里不同的教练。发现自己的倾向依然是,能够发现动作问题背后的隐性原因,并且能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的教练,比如能发现一些动作完成不了是因为某些位置的受限,肌力不平衡,然后能够针对这些事项进行定向的提升。而对于个人取向明显,比如说一上来就斩钉截铁说“健身主要是为了身材”“女生健身主要就是练臀”的,那可能在之后的训练中我就不会选择。
· “我可以相信自己吗?”
当我最初走进健身房的时候(直到现在依然还会这样),我最希望的可能就是教练能告诉我,什么样的动作是最标准的,我的动作,距离那个标准的动作,还有多少差距。
这使得我们作为学习者,天生似乎处于匮乏的状态。我们天生不相信自己,我们不信任自己的感受,我们去学习一些标准,然后削足适履地去适应它。
如果说健身给我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我开始信任我的身体,与我的身体对话,关注自我的感受。从意识到某块肌肉的存在,到可以完成一些动作,我在逐步习得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并可以将这些掌控感延申至生活中其他的事情。
这些掌控感的习得也来自于加片的时候教练会问我能不能加,能加多少,在某一些大重量的做组前,你会听到来自意识里的“我可以”或者“危险”。有一些动作的完成困难与瓶颈,你会知道那是因为某些位置的受限,肌力不平衡、或者发力意识的错误,而不是意志力薄弱。我开始接触一些健身相关的书籍,非常适合力量训练初学者的《力量训练基础》和《力量训练计划》。当自己的感知与判断越来越接近教练的指导与书里的描述,所谓的自信与掌控感就又多了一点。由此也会更加笃定,我们想获得的一切,是可以通过学习、练习而习得的,只是此前没有接触,缺乏练习,而并非女性天生就没有力量,女生不应该练肌肉。
由此也会建立起对于个人训练的边界感,比如说某天被某个不了解我状态和计划的教练逼着多做了一组,接下来迎来的可能就是被打乱的一周训练计划(接下来好几天不想训练或者根本练不了)。
· 我健身,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对身体处在巅峰阶段,经验丰富的竞技性力量训练者来说,频繁使用极限负荷进行训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取得最佳进展所必需的。但大部分杠铃训练者的目的并不是参加力量比赛。家庭、职业、旅行、年龄、伤病,坦率地说,还包括自律和动力的缺乏,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大多数训练者无法完成所取得最大收益的训练计划所需的所有准备工作。”出于身体或者心理上的原因,训练者总是无法“打起精神”每周完成3-4天全力以赴的训练。——《力量训练计划》
对于我而言,无论是训练还是饮食,能执行的计划才是最好的计划。我知道有些动作很好,我知道吃得干净很好,但是这些需要承载的不仅是当天的训练,还有我一整天的工作和纷乱的大脑。因此我所有的训练安排,也都需要服务于白天的工作与生活。
但好处是,健身是我平凡生活里的一个喘息,安排了晚上的健身,就会督促自己必须早下班,早点赶到健身房去,白天的工作也不自觉地有动力了起来。
·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健身房”
关于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健身房的理论,其实也可以应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
比如自己一天的工作。按每个小时为一组来算,一天的工作日我需要完成7-9组工作。每组中间安排组间歇。上班前(8-9点)的第一组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组,按照健身的原理,最重要的动作往前放。然后到后面会逐渐力竭,力竭的时候就需要辅助或者就保证完成训练计划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多要求。然后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可以做一些辅助项,比如说报发票、整理资料、学习之类的,或者做一做容量(一些我能克服的无脑推进的工作)。客户联系、新客咨询这些都属于很强刺激的工作,通常会发生在周一、周二的高强度日,这种相当于冲PR了,基本上一个之后就对神经造成了很大的刺激,需要长时间的一个组间歇(组间歇的时候不要对自己有什么苛求)。然后跟健身一样:重要的是动作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增力还是肌肥大?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会把自己带到合适的目的地),增强是通过休息和恢复实现的。放在工作上就是:质量优先,关注工作目的,保证休息。
· 走出健身房
但是,我说了这么多,依然不代表“健身”对于所有人都是一项灵丹妙药,或者是具有天然的正确性。
健身房是和现代化资本主义的工作方式适配的。当人被限制在格子间,“运动”被塞入了工作的缝隙,成为海绵里的水。人们在工作的短暂间隙中奔向最近的健身房(也许就是公司里自带的),去从工作中短暂地解脱出来,获得成就感,可以继续投入再生产的身体,高人一筹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经过训练的身体意味着更具有时间支配的权力、意志力(一种被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推崇的品质)、崇尚力量的审美更加符合女性主义。同时,这一切的获得需要高效。健身房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特征,要有目标(更符合标准的审美或者更高的力量表现),有器械辅助的孤立训练以实现某块肌肉训练收益的最大化,将肌肉们分化成一块一块,或者去研究最短的力矩,最大的发力效果以表现更大的重量。但其实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健身房,我们所做的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一切,无非是想回到那个时间还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时刻,像遥远的孩童时期那样,单纯地玩耍,去跑,去跳,去大自然,去追寻自由的风。
网址:关于健身我收获了什么 https://mxgxt.com/news/view/125900
相关内容
为什么去健身?看看这几位明星你就明白了!如何看待明星纷纷直播健身 直播健身为什么火了
檀健次回应相柳为什么穿红衣:“就穿了怎么了哈哈哈 我怎么回答 ”
明星做什么运动最赚钱?揭秘娱乐界的健身秘诀
檀健次你真的太懂粉丝想看什么了!我狠狠期待一个新舞台!
明星穿什么去健身
再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终于读懂了村上春树
两姐妹是有什么秘密吗? 付出总有收获!赵丽颖飞天奖视后 恭喜恭喜!
关晓彤素颜健身身材好 还有哪些女明星爱健身
明星健生活方式:为什么他们不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