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实体特效专家薛松:打造有中国文化的科幻符号,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发布时间:2025-05-18 07:29

2015年8月,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小说《三体》斩获雨果奖,《三体》被译为英、法、德、西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热销,带动中国科幻“破冰”出海。6年间,从科幻小说到科幻电影,从科幻动漫到科幻游戏……中国科幻市场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

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时代。它打破了以往好莱坞科幻电影在中国科幻电影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在此之后,《上海堡垒》《疯狂的外星人》等陆续上映,中国科幻电影在不同类型上都做了积极尝试。

但作为好莱坞类型片中的一种,美国科幻类电影仍是目前全球科幻类电影的领军者,不管是电影《后天》《阿凡达》还是《异形》《2012》《星际穿越》等电影,都是大型科幻电影的代表之作。

每当好莱坞科幻大片在中国院线上映,观众们的观影热情都被极大提升,票房自然也是相当可观,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影消费群体对于科幻类电影有很大的需求。

但不容忽视的是,电影《流量地球》虽然引爆了2019年贺岁档,但目前仍没有与之相较高下的中国科幻影视作品亮相荧幕,这也正暴露了我国科幻电影的仍然存在制片机制偏弱、核心文化输出欠缺的问题,如何讲好中国的科幻故事,成为摆在中国电影行业从业者面前的一大命题。

针对国产科幻影视的发展,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不论是科幻文学还是影视,当下最重要的仍是加强科幻原创内容的创作。除了要创作更多有影响力的科幻文学IP,还需在创意上进一步加强。”

科幻影视是创意密集型项目,创意一部分来自电影本身的特效制作,另外一部分则来自电影所讲述的故事。

对于影视实体特效专家薛松来说,亦是如此。

来薛松看来,科幻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讨未来,也就是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民族承担怎样的角色,如何去解决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也曾指出:“科幻其实不仅仅属于文学、影视或者其他艺术范畴,它背后一定有科技,还有文化的支撑底蕴。科幻的繁荣、科普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它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经济、科学、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科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大国强国,我国的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在大幅提升,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

薛松认为,科幻电影市场有非常大的爆发空间。

科幻是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的,相关的审美标准、故事元素在好莱坞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也受到好莱坞模式的深刻影响。

“我国现在有很多的电影从业人员、美术人员、技术人员一直在尝试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科幻符号,将中国的美学符号、传统文化去和科幻元素进行结合,讲出融入中国的审美元素科幻故事。同样,我们做电影特效技术的专业人员也不断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薛松说。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上,薛松及技术团队将其设计的展品在融入了三星堆的文化元素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并将其设定成外星文明拥抱地球文明的一次拉手。

“我国的电影从业人士都在不断努力,相信经过不断探索,我们一定能够为世界提供出有中华传统的、中国文化特色的影视符号,讲好中国的科幻故事。”薛松笑谈。

薛松

笨鸟视觉(北京)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北京貘丁特效影视技术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高新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曾任电影《寻龙诀》《九层妖塔》等影视项目的实体特效技术统筹。电影《八佰》特效化装指导,《长津湖》尸体与假肢道具指导,电影《战火熔炉》《解放之终极营救》《为国而歌》《特化师》等数十部影视作品的特效化装指导。提出“做有故事的技术”的观点,与四川美术学院建设了联合教学实践基地,笨鸟视觉(北京)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实践基地,并主导梳理建设了“战争伤效技术体系与创作原则”“影视生物角色技术解决方案”等实体特效细分领域的技术体系。

摄像:陈晨

后期:朱珠

责编:李扬

网址:影视实体特效专家薛松:打造有中国文化的科幻符号,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https://mxgxt.com/news/view/1257334

相关内容

中国科幻文化新地标亮相上海奉贤 科幻IP《三体》带来奇妙之旅
中国科幻:在产业发展中探索未来
刘慈欣谈中国科幻文学困境:现实的引力太大
刘慈欣:创作有中国气派的科幻作品
电视剧《三体》今夏连登八大卫视,持续释放中国科幻标杆剧的长尾效应
北京怀柔将建中国科幻电影乐园
让科技更好地融入影视创作 创造中国优秀影视作品
乘上光影与想象 来上影节奔赴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
讲好科技故事,传递中国温度
虚拟偶像:超真实、符号化与审美的幻象.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