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多部电影来看,赏析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模式
电影叙事结构有开门见山的顺叙,引人注意的倒叙,也有突出中心的插叙,有时也会有半倒叙半插叙的叙事结构,除此之外还有回环式套层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等。
在我看来,主要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方面。
为了保证电影叙事的清晰性,在电影开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讲述的故事大都采用线性叙事结构。
简单说来,就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讲述故事。所以,无论是几千年前古希腊戏剧所采用的五幕式(叙场、开场、发展、解决、尾声),还是后来的经典好莱坞叙事所采用的序曲、主题、第一主题变奏、第二主题变奏,主题再现、尾声,无一不是属于线性叙事结构。
如果借用“纲举目张”的说法,线性叙事结构即是电影叙事中的“纲”,而“冲突律”中的关系链条——因、果 (或偶然性的“可能”与必然性的“只能”)即是电影中的“目”。结合多部电影来看,赏析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模式。
电影《美丽心灵》在叙事上就呈现出常规线性。
影片叙事按照时间顺序的先后开展,从纳什 1947 年 9 月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开始,到 1953 年获得博士学位,被美国国防部召见,破译莫斯科密码,1956 年开始研究偏微分方程,在麻省理工学院遇到艾丽西亚,1957 年与之结婚。几个月后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1978年逐渐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1994 年 12 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影片以字幕形式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真实时间和场景,将数学天才纳什传奇的一生展现在观众眼前。
随着时间推移,伴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发达,众多好莱坞导演艺术大师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约翰·福特等将线性结构的模式推向技术巅峰。
具体说来,无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迷魂记》里的惊心动魄,还是约翰·福特所导演《关山飞渡》里的奇闻轶事,弗兰克卡·普拉所导演《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里的理想光辉,霍华德·霍克斯所导演《育婴奇谈》里的男欢女爱,约翰·休斯顿所导演《马耳他之鹰》里的探案传奇,威廉·惠勒所导演《宾虚》里的宏大叙事,都是传统线性结构,而这种模式也深为广大观众喜爱。
其实,线性叙事和中国古典文学的起、承、转、合有很高的相似度。它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如何借用一个更合适的叙事模式,把一个故事更完美地呈现给读者(观众),从而得到读者(观众)认可,并且使他们在阅读(观赏)过程中得到感官、精神层面的愉悦。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影中的线性叙事结构,也在遵循基本顺时线性叙事模式,在环境和美学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完全遵循时间先后顺序的时间向度,开始在经典叙事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和文学作品相似的倒叙、插叙模式。
这种小小的改变,如今看似不值一提,但在当时,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而且极大丰富了线性叙事千篇一律的表现内涵。拥有“导演之霸”称号的美国导演迈克尔·寇提兹,在电影叙事中就常采用“插叙(闪回)”的叙事结构。
在其执导的著名影片《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中,就有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展现两人爱情生活镜头的插叙(闪回)。
他执导的另一部影片——《欲海情魔》(Mildred Pierce,1945),也是通过警察的质疑,插叙(闪回)琼·克劳馥为孩子所做的一切牺牲,从而丰富影片内容,同时在感官上也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影享受。
《风从云上来》中,借鉴了上述经典影片的叙事模式,采用线性结构中穿插碎片式回忆片段的叙事结构和手法,设置了一个主要人物和四个次要人物。其中所采用的线性叙事其实就是顺叙,顺叙的意义在于:它作为该片的主干,承载着该部影片的质量高低。从本质上来讲,我想主要通过顺叙,再辅之以穿插碎片式回忆画面,以声音为媒介,给观众营造一个运动的时间空间形象。
东汉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
“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这既是中国古代的“结绳记事”,也是人类最早的交流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结绳记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使用、交流的需要,所以产生了文字;继而初步有了文字记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有了文学叙事。伴随着人类生活的多样化,各种艺术诸如音乐、舞蹈、绘画等等也相继产生,并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十九世纪末电影的发明,更是为人类叙事提供了富于技术性的新手段,使观众能够在观看过程中,实现时空跨越的同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目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如同“亲历”。
线性叙事为了追求故事的连贯性、完整性,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的。线性叙事结构模式的典型表现就是按照戏剧艺术的三一律——时间、地点、事件的高度集中统一。
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 亦即布局) ”,而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情节安排的要求主要有二个:
其一要求“完整”,也就是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
其二要求“须有长度”。
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叙事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时间的延续过程,情节安排要有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
亚里士多德的上述理论引发了后世关于叙事艺术结构的讨论,由此确定了线性结构是建构叙事文本的基本模式。并由此引发出了比较常见的三种叙事模式:顺叙——“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或者倒叙——“结局→起因”,或者是插叙——“高潮→起因→结局”,它们都在时间上遵照单指向性和不可逆转性。
网址:结合多部电影来看,赏析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模式 https://mxgxt.com/news/view/1241609
相关内容
怎么理解电影结局?故事/叙事模型电影剧本结构分析.pptx
影视分析中怎么分析情节结构?
剪辑师必知的电影结构艺术知识
电影和旅游结合的三种模式
电影结构塑造人物性格
电视访谈节目“康熙来了”叙事模式分析.doc
中国的非线性,多线叙事电影的发展
影片分析方法(一)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论文赏析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