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综艺导师迭代观察:从专业的点评者到“养成”的陪伴者
文|Vlinkage
纵观这个春天的选秀综艺,蔡徐坤凭借《青春有你2》中温柔、沉稳的形象,洗刷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负面争议,圈粉无数。刚刚开播的《创造营2020》更是因为鹿晗、黄子韬、宋茜的加入,引发了“前队友再同台”、“SM公司大型团建”等话题,也刷足了关注度。
不知从何时开始,国产选秀的核心看点已经从选手渐渐向导师的方向倾斜,甚至于可以说导师阵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节目效果如何。那么,回顾国产选秀综艺多年来走过的轨迹,在导师这一角色的选择上都有哪些变迁?“流量导师”大批量出现的背后有何成因?本文将作出一些解读与探讨。
导师走上加速“快车道”,年轻化已经势不可挡
大部分人对于选秀导师这一身份的初始印象,应该来自于开启了大众选秀时代的《超级女声》。当时的评委阵容涵盖的基本上都是30~40岁的实力派歌手和资深音乐人:柯以敏、顺子、黑楠、包小柏、宋柯等等。他们最醒目的标签就是专业性,对选手的去留有着充分的话语权,在点评上也走严苛强势的路线,非常敢于直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毒舌”著称的柯以敏一言不合就开骂选手,制作人包小柏因为不满曾轶可的唱法直接愤然离席。
2012年,《中国好声音》开启了选手、导师互选的模式,颠覆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单方向评论的关系,又加入了指导的过程,让明星导师们的姿态更加柔和、平等起来。
此后,随着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网综选秀日渐崛起,导师的配置也开始迎合主流受众口味走向年轻化和流量化。纵观当下的热门选秀综艺,除了一些曾经大红过的“回忆杀”歌手,如Ella、胡彦斌等人还能占得一席之地,剩下的几乎都是85~90后流量艺人的天下,而这些“流量导师”又可以根据成名的方式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回流的“曾在韩务工idol”。仅仅是“归国四子”已然有撑起国产选秀“半壁江山”的意思,黄子韬有《这就是街舞》《创造101》《创造营2020》;吴亦凡有《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鹿晗有《热血街舞团》《创造营2020》;张艺兴更是从《偶像练习生》开始连任三年选秀导师,被网友戏称为“流水的节目,铁打的PD”。此外还有宋茜、刘宪华、程潇等在韩国出道的艺人,也曾以导师的身份活跃在选秀的舞台上。
第二类,调转身份再出发的选秀出身艺人。除了像李宇春、周笔畅甚至华晨宇这种,已经成名一段时间的选秀艺人会频频担任导师,近两年,越来越多艺人的角色调转已经有快到让人跟不上节奏的趋势。毛不易和孟美岐成为《明日之子》的“星推官”时,分别出道两年与一年,蔡徐坤从C位选手到青春制作人代表,也只用了两年。
比起专业和实力,更重要的是陪伴与共情
从“流量”飞奔到导师“赛道”,难以避免的是观众对他们质疑的目光,究竟“有没有资格?”“能不能胜任?”成为了网友们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新生代流量取代专业音乐人与实力派歌手走上导师席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因。
首先,在互联网语境下,流量嘉宾一直是综艺节目收割话题与热度的必杀技,特别是选秀节目中选手的人气需要一定时间来培养,高潮基本上都在后半场,前期就更需要导师们以自己的存在感激发市场活力。在《中国有嘻哈》中,吴亦凡若单纯论说唱功底可能有争议,但没有人能否认他以一己之力把说唱音乐和嘻哈文化带出了圈,让“freestyle”成为了年度热词。
第二,十五年间,国产选秀综艺的主战场已经从电视台转移到了视频网站。从《偶像练习生》开始,“101系”选秀成为了主流,在考评范围上,它不再是单纯的发掘歌手,而是选择唱跳偶像,导师自然也不能局限在纯粹的音乐人。
在参与模式上,“101系”选秀更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性和情感链接,平台将尽可能的降低导师对于结果的干扰,完全让粉丝用自己的力量来决定pick选手的命运,从而带来一种成就感和刺激感。这就意味着,导师的意义中指导、点评的成分淡了下去,变成了参与性更强的陪伴与陪练,从这个角度来说,导师与学员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断被拉小也就变得可以接受了。
第三,众所周知,国内偶像市场在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还远未达到成熟阶段,整个产业链还在起步初期,因此选择从韩团出道的艺人来担当“准idol”的导师无疑是最“对口”的。他们已经经历过规范化造星工厂的一系列的培训,在唱跳能力、舞台表现力,表情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让选手们去吸收。
而选秀出身的导师则因为相似的经历更容易与选手们达成共情,能够给他们最实际的帮助与指导,这些也是实力派前辈们所无法替代的功课。《青春有你2》开播后,“青春制作人代表”蔡徐坤就以“温柔学长”的身份迅速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他不仅能设身处地的站在练习生的角度给予她们恰当的关怀,还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舞台问题。
决定权被削弱,无损强大的存在感
虽然在选秀节目中,导师们的决定权在不断的被削弱,但他们的参与感和存在感却与日俱增,可以跟本应该得到最多关注的选手们分庭抗礼,甚至超过他们。至此,素人化身明星的“试炼场”已经成为了导师们的大舞台,施展才华、释放魅力、制造话题,不再只是选手们的任务,导师们只要能打破大众的偏见,证明自己,便可以乘着选秀的东风重塑事业版图,为其添砖加瓦。
例如,张艺兴在《偶像练习生》中从“小绵羊”化身严厉的“张PD”,展示了自己专业、负责的一面,吸引了不少路人粉。易烊千玺在《这就是街舞》中,也以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颠覆了不少路人对他的认知。
但这种对导师的依赖,也会给选秀综艺带来一定的问题。流量与专业度兼具的导师人选在市场中其实是非常有限的,选秀节目井喷似的涌现必然会让导师供不应求,重合度极高,“回锅”频率甚至要远远超过选手。这种重复性的消耗,对于导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掏空的过程,让他们身上的未知性、可看性越来越少,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
同时也逼得一些平台方不得不“赶鸭子上架”,选择一些高人气的“跨界”导师,他们虽然在带热度方面优势明显,但专业上无法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的“花瓶”人设,还是很难让这类导师与节目互相加持,最终实现双赢。《明日之子》中的“星推官”杨幂就曾经被网友吐槽作为导师完全不懂音乐,实在是有些尴尬。
总的来看,想要在当下的选秀综艺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导师,人气、综艺感、专业性、新鲜感,缺一不可。这也在无形之中给平台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内容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挑选导师阵容的思路,达到既能出其不意又能协调适配的效果,值得操盘者们去深思。
网址:选秀综艺导师迭代观察:从专业的点评者到“养成”的陪伴者 https://mxgxt.com/news/view/122915
相关内容
选秀综艺千千万,导师陪你永存在,盘点那些选秀节目中的常驻导师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
专业评估
选秀综艺的未来在哪里
探析选秀类综艺节目现状及未来发展
十大育儿综艺节目排名 最火的育儿类节目 育儿真人秀节目推荐
演技类综艺又将霸屏,演员对决还是导师PK?
从“明星观察”到“全民观察”,《一起探恋爱》摆脱明星依赖
出圈大火!一批文化学者“勇闯”综艺圈
综艺节目频出 点评:不形成产业链,只能是娱乐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