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手杨坤的起诉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名网红因模仿其形象和歌曲而被控告要求赔偿,顿时成了网络热门话题。事情的起因是这位名为@四川芬达(收徒弟招剪辑)的网红去年10月发布了一段搞笑创作视频,恰好涉及到杨坤的多个作品,视频在调侃中并未提及杨坤的名字,然而这并未避免其遭到法律诉讼。
据悉,@四川芬达与同伴首次收到法院通知时,第一反应是怀疑是不是诈骗短信,但经过确认后,发现事情的真实性让他们大吃一惊。视频发布后不久就被迅速下架,甚至账号发布功能也遭到了为期七天的封禁。这一事件让网络用户们纷纷猜测,如此激烈的反应,究竟与模仿视频中的哪些细节有关。
通过查看视频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网红不仅模仿了杨坤的穿搭,还在直播中使用了类似《中国好声音》的LOGO,甚至复刻了杨坤多场演唱会的梗,这样明显的模仿行为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尤其是在评论中,许多网友表示对杨坤提出诉讼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自身权利的维护。
有网友评论道:“这波必须支持杨坤老师,真的是起诉太晚了,早就预感到会有这一天。”另一位网友也表示,在观看过网上的直播后,愈发觉得杨坤起诉的决定并没有错。“外形和唱腔都几乎是照搬,针对性太强了!”
近年来,模仿明星的现象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不少山寨明星借此迅速走红。在这样的模仿风潮中,尽管不少人认为这是娱乐,但也有声音指出,这种模仿行为很可能涉及到肖像权和版权的问题。例如模仿科比、鹿晗等明星的现象,更是毫不逊色,甚至让不少人用“碰瓷”来形容这种现象。
这次事件再次点燃了关于模仿与侵权的讨论。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的张公典律师指出,是否构成侵权的关键在于模仿者是否有明确告诉观众自己是在模仿,以及是否对原明星形象产生贬损。尽管如此,全面的法律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涉及商业演出时,未经授权翻唱知名作品更是风险重重。
回顾这起起诉事件,虽然杨坤的做法被网友称为“告得太晚”,但法律意识的提升和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或许为未来的娱乐圈模仿风潮奠定了一条新的法律基础。在这场“山寨明星”盛行的时代,怎么平衡模仿与原创之间的界限,将是未来需要更多讨论和探索的话题。回看这起事件,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在讨论如何在未来避免类似的争议,而杨坤,用行动开始了这场行业的整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