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限酬令之外,对影视明星盲目追捧的风气必须改变

发布时间:2024-12-10 07:24

9月22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目标直指影视剧天价片酬现象。

意见要求:

①各会员单位及影视制作机构要把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片酬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

②如果出现全部演员总片酬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情况,制作机构需向所属协会(中广联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及中广联演员委员会进行备案并说明情况。

③各会员单位、影视制作机构及广大电视剧网络剧从业人员要把德艺双馨作为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自觉抵制不合理高片酬等不良行业风气。

包括广电总局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在内,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限制明星高片酬,这次四家组织联合出台的意见更是明确了片酬在成本中的占比。明星高片酬的畸形现象真能得到根治吗?

央视评论

演员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严格规定,给影视明星的高片酬泼了一盆冷水,也让人们思忖这样的严格规定能否抑制片酬虚高,进而促进电视剧行业向优秀作品和优质内容全面转型。一条薪酬的红线,能起到引领方向的效果吗?

影视明星收入过高倍受诟病

一直以来,影视明星收入过高的现象倍受诟病。有些影视剧,一两个明星的片酬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以上,致使剧组不得不在后期剪辑、特效制作等环节大幅缩减开支,甚至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事实证明,仅靠一两个大明星的颜值和表现,很难弥补整部剧成本压缩和粗制滥造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演员拿着高片酬却常常“出工不出力”,有些演员甚至表演随意,全部的台词依靠后期配音来对口型。这样巨额的投入,并不值得。

“限酬令”利于遏制明星片酬无限膨胀

众所周知,影视剧制作链条较长、环节众多,编剧和后期制作等关键环节长期失血严重,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创作力不足、粗制滥造现象严重。IP流行时代,尽管明星效应能够给一部作品带来些许关注度,但极度夸大“粉丝经济”的效果并不理智。正因如此,多部门联合下发“限酬令”,有利于遏制明星片酬的无限膨胀,让影视剧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谨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然,寄希望于“限酬令”就能让全行业药到病除,未免太过乐观。在影视剧行业,明星大腕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较大,甚至和影视投资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限酬令难免产生副作用甚至连锁效应。有些明星会秉持“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儿”的态度,大幅削减工作量。甚至本该参加的剧本研讨、宣传推广等活动,也不愿再参与。

更重要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太多办法能够规避“限酬令”而使明星的利益不受影响。例如,许多明星都拥有自己的制作公司或工作室,片酬可以换成各种名目进入工作室的账目,而不需直接落入明星演员的腰包。此外,明星还可以增加“制作人”、“顾问”等各种头衔,心安理得地将降薪差额补齐。

对影视明星盲目追捧的风气必须改变

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视剧投入、分配机制,是影视剧行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既需要铁腕治理,更需要从长计议。一方面,对影视明星盲目追捧的风气必须得到改变,这其实是明星高片酬的土壤,如果土壤不除,观众的非理性就会导致市场的非理性,让“看脸”和“高片酬”成为电视剧制作行业祛除不掉的瘟疫。另一方面,“令行禁止”和“合理引导”要结合起来。只有真正让血液传输到剧本、制作等关键环节,让优质内容成为影视剧追求的唯一目标时,高片酬的压力才会真正降下来。

市场经济需要理性的力量!文化市场虽然与商品市场有所不同,但同样需要抑制明星薪酬连番上涨的“郁金香狂热”。影视明星的高片酬只是表象,但这一现象却严重扰乱了表演与创作的本源,腐蚀了市场的内容导向和创作力量。唯有冷静分析、审慎面对明星片酬的虚高并精准用药,才能最终实现药到病除,让创作力而不是明星片酬成为影视剧市场繁荣的唯一标尺。(原题为《遏制电视剧行业乱象 仅靠“限酬令”还不够!》)

网址:央视评论:限酬令之外,对影视明星盲目追捧的风气必须改变 https://mxgxt.com/news/view/119625

相关内容

影视圈明星“限薪令”已初现效果
盲目追捧明星流量不如提高文化含量
演员片酬已占影视制作费60% 谁来对明星高片酬说不
关注影视明星的价值评估
如何去影视行业浮躁之根 须各方主体勠力前行
告别天价片酬,让影视行业重回理性
影视“限薪令”来了!少了“大卡司”网剧也能火
粉丝疯狂盲目的爱让明星迷失自我
《新闻联播》点名批评明星天价片酬,但艺人们的对策却是这样…
10位央视女主持人颜值对比,各有各的气质,甩一线女星几条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