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预测押题之“短视频、流量时代、饭圈文化”(热点、题目、素材、练习)

发布时间:2024-12-10 06:42

资源简介

2022高考作文预测押题之“短视频、流量时代、饭圈文化”(热点、题目、素材、练习)
一、2022高考热点
1.当下,流量是个热词,互联网盈利的本质就是流量。但“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流量至上”思维的流弊,让热搜、排行失去了公信力,也伤及网络平台的内容质量。【流量弊端】
2.短视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很多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丰富、彰显个性,也有部分短视频流量巨大却格调不高。不少人拍短视频,刷短视频,追短视频。【短视频与流量】
3.在“饭圈文化”中,“粉头”等操盘手神通广大,一会儿操纵“粉丝”堵路堵机场,一会儿诱导重复购买专辑,甚至干出非法集资的事。最常见的操作则是制造话题挤占网络资源,让“流量明星”始终保持热度,“俘获”不谙世事的青少年。
这个过程中,一些平台和企业扮演了不光彩角色,实际就是重要“帮手”。有的信奉“偶像经济”流量为王,只要艺人能吸金,全然不顾其演技和德行,谁人气高就拼命捧谁。一些互联网平台与“饭圈”操控者或明或暗联动,有意无意配合“流量”团队制造话题,甚至撺掇不同明星“粉丝”互相攻讦。在他们眼中,只要能给平台带来人气,不仅对一些乱象坐视不理,还唯恐“撕”得不够狠。
隐藏更深的是背后的一些资本,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对艺人劣迹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帮忙遮掩,风波过后仍将种种资源奉上,成为畸形“饭圈文化”的金主。
根治畸形“饭圈文化”,有关部门需要协同发力,针对这些背后的力量精准施策,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形成维护正能量的“雷霆之力”。【饭圈文化与流量】
二、命题趋势
2022年高考应充分关注家国情怀、中国故事、审美教育、奋进人生、创新精神、文化传承、平视世界、双减政策、成长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几个写作话题,关注新时代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题目】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观看,时长较短的视频。今天,短视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强国”短视频振奋人心,公益短视频弘扬正气,学习短视频传播知识……很多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丰富、彰显个性,也有部分短视频流量巨大却格调不高……不少人拍短视频,刷短视频,追短视频。有人说,通过短视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慰藉心灵;也有人对短视频的泛滥表示担忧,呼吁平台在盈利的同时,更应肩负起监管责任……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小议‘短视频’”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角度自选;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全命题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根据当今社会短视频泛滥的现象,给出了对于短视频的各种不同观点。我们想要对短视频发表看法,就需要先找到材料中有关短视频的相关“议论点”。第一个,是对短视频的内容评价问题,或内容选择问题。有的短视频虽体量短小,却能切中要点,或彰显个性,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有的短视频却只是借助了流量平台,提供的只是一些狂轰乱炸式的滥俗内容,这显然对人的生活与成长无益。第二个议点,就是我们如何利用短视频的问题。毫无疑问,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可能很难有属于自己的大块时间。短视频的出现,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碎片时间。优秀短视频更是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上去获取核心知识。但是,短视频因内容短小,容易存在逻辑思路不够清晰完整、信息片面化等问题,这说明我们仍应利用好长视频这种信息传播方式。
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不能一味否定短视频,而是需要根据短视频的内容对其进行价值评判,给出思辨性的肯定或否定评价——优秀的、有价值的短视频值得肯定并推广,而内容无含金量甚至是思想观念不健康的短视频内容,平台必须进行监管、甚或取缔。其次,我们还应结合自身情况,思考我们年轻人应如何利用好短视频——如何精选短视频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好各种不同的碎片时间欣赏有价值的短视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指出短视频这种传播方式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出对于非碎片时间,我们还是应当进行适当的长视频深度学习。
【立意】
1.视频长短是形式,内容健康最重要。
2.碎片时间短视频,充足时间长视频。
3.合理兼用优质长短视频,为自己充电。
【范文】
小议“短视频”
等公交车时“刷一刷”,把自己在球场上的进球瞬间“剪一剪”,遇到有趣事情的时候“拍一拍”,不知道该做什么饭的时候“查一查”……
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短视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在空闲时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习惯的“肌肉记忆”。当我们在沉迷短视频时,究竟在沉迷什么?
短视频沉迷有其内在原因。首先,短视频的内容和类型都很丰富。几十秒的镜头,可仰望浩瀚星空,也可俯瞰市井烟火;能近距离观察社会肌理,也能深度透视时代景深。视频的主角,可以是知识精英、“草根网红”,也可以是外卖小哥、普通工人等人物形象。如果我们把电视、电影等传统视频媒介比作舞台上的聚光灯,那短视频更像是生活中的手电筒——或许亮度没有那么高,却能照到很多之前被忽视的角落,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这个意义上讲,短视频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
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手指一划就能切换内容。当然,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还有不得不提的一点在于,在短视频平台,更多的年轻人不仅是观众,更是创作者本身。短视频的形式显然更能满足年轻人们的活力与创造力。
短视频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吸引注意无可厚非。但短视频带来的沉迷问题无法回避,也不容忽视。有人的生活节奏、工作计划被打乱,有人在焦虑、负罪心理下仍然难以放下手机……事实上,短视频沉迷,吞噬的不仅是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更有耐力和专注力。比如,许多人越来越难沉下心看一部电影、读完一本书。有神经心理学专家表示,长期依赖诸如短视频一类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回报的体验或网络娱乐,会改变大脑回路,逐渐使大脑习惯短期体验,而让一些应该慢慢来、奖励不频繁的体验和执行变得困难。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即时满足而非延迟满足的偏好会更甚,而这种偏好的改变,对个体未来的行为决策会产生深度影响。防范沉迷的必要性也正在于此。
减缓沉迷短视频的负面影响,既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引导,也需要个体的积极努力。除了平台的防沉迷技术手段,和卸载这样的硬核方法,治本之策还在于提高个体自律,让短视频回归快节奏的减压器、生活的调剂品,让自己做回时间的主人。有研究指出: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防范沉迷,不妨从用好习惯替代坏习惯开始,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逐步的改善,总是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理性的年轻人,我们在处理与短视频关系时不能“短视”。无需因噎废食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充分运用好碎片时间浏览优质短视频,增长自己的见识;但我们更需防范不良沉迷,让时间为我所用。这些,何尝不是我们在面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生活时,必须学会的一课?
一、主题金句
1.有人问我什么是孤独 具体的概念我也说不明白,我只知道我的手机套餐中,每月10G的流量却不够用。——互联网段子
2.人心比流量更重要。——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二、主题文段
1.流量时代,究竟该怎样成就更好的阅读?一方面,离不开读者的坚守;另一方面,也要建构良好的阅读环境。因此,尽管时代在快速发展,网络阅读越来越普及、便利,我们的城乡社区依然需要一批优质的实体书店。实体书店的存在,仿佛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可以照亮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些人阅读模式化的现象。【流量时代的阅读】
2.从2017年首播到2021年收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直深受观众喜爱。该节目让一个又一个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活”了起来。在节目中,流量明星、实力派演员、非遗传承人、建筑大师、故宫志愿讲解员,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们因为同一件国宝汇聚一堂,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动,在感动中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国家宝藏》这一节目播出四年,深受观众喜爱,原因就是该节目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动,在感动中了解了文物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关于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有阐述,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动吸收,不被动接受等。除此之外,还可兼收并蓄、守正创新等。【流量与传统文化】
3.网络直播也好,线上短视频也罢,不是不能出现有关儿童的内容。父母“晒娃”,只要在法律规范许可的范围内,也是可行的。但凡事都有度,儿童才艺展示不是“卖艺”,未成年人的隐私不容暴露,孩子的身心更不能被商业铜臭“绑架”。(蒋萌《警惕“啃小族”侵犯萌娃的合法权益》)【流量与儿童权益】
4.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网络围观没有问题,发表看法也无可厚非,拥有朴素的正义感更不该被苛责,但越过了道德和法律边界,利用舆论传播的便利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则是极为不可取的。如若不加规制,危害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行远《“社会性死亡”:下一个是谁?》)【流量与边界】
三、精彩时评
激浊扬清,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金台锐
近年来,网络文化蓬勃发展,整体呈现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同时也要看到,随着互联网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新业态的迅猛崛起,一些低俗、恶俗的不良文化也趁机混入,违背了公序良俗,有的甚至触碰了法律底线。
年初,“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就聚焦解决影响上网观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严格管控炫富拜金、卖惨审丑等问题,集中清理宣扬拜金主义、攀比享乐信息,打击编造悲惨经历、渲染悲观情绪、故作丑态表演等行为。特别是针对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前不久国家网信办还将清理“色、丑、怪、假、俗、赌”等各类违法违规直播和短视频列入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重点整治问题。
治理网络不良文化必须着眼深层成因症结。网上的低俗、恶俗乱象并非是个新问题,但在“唯流量”错误观念下的多方逐利,让其变本加厉。从卖惨审丑到猎奇恶搞,当这些网上的不良文化能够通过流量变现,个别商家、运营者甚至网络平台之间就容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为了热度罔顾尺度,为了流量放弃质量,甚至深陷其中推波助澜。因此,当前网络生态治理的不少举措,剑锋所指正是“流量至上、唯利是从”的不良风气。
事实上,贪恋“有毒”的流量,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些“辣眼睛”的低俗文化毒化的是网络风气、污染的是网络生态、降低的是网络格调,最终破坏的是自身的发展环境。对于相关从业者来说,一味靠低俗、恶俗吸引来的流量终究走不长远,而一旦越过法律法规的红线则必将自食恶果;对于相关网络平台来说,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相关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不良信息。2021年2月,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也要求,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清理低俗庸俗、封建迷信、打“擦边球”等违法和不良信息。通过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广大网民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网络空间唯有激浊扬清,才能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治理,如今网络平台主动压实责任,相关从业者更加自觉自律,网络生态日益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不过,网络生态乱象容易反弹回潮,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应始终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共同维护好网络空间这个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4日第19版)
流量造假的“罪与罚”
孙占利
广州日报
流量一般是指用户对网站或网站上的产品、服务的访问数量,通常包括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浏览网页的总数量、每个用户或特定群体用户浏览网页的数量、用户在网站或网页的停留时间等。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影响力、用户规模及发展潜力,是数字经济行业评价的重要标准。一些亏损的互联网企业能够上市甚至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表面上看是因为其有庞大的用户群,但用户群可能并不活跃,投资者真正看重的是流量。
正因如此,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对流量的争夺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场域。公平的竞争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也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然而,一些市场主体在利益驱使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制造虚假流量,一些大V的“粉丝”量动辄数千万,微博浏览、转发量轻松破亿,直播间好评如潮……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产业需求”甚至催生了一个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其手段也已经不再满足于组织“水军”账号等传统方式进行刷量增粉,而是利用智能机器人实施规模化的自动评论、点赞、转发等流量造假行为。
流量造假貌似与他人无关,无害于社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信任是社会连接的基本纽带,也直接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流量造假无疑破坏了对流量的信任,必然扭曲商业道德、损坏社会诚信和扰乱舆论生态。而且,流量造假也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使得竞争者面临要么跟随造假要么可能被市场淘汰的两难选择,以致合法的质量、价格、服务竞争屈从于非法的虚假流量竞争,损害了市场主体追求规范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动力,进而严重影响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公平正义是法治的首要价值追求。流量造假已经在法律上被明确认定为非法行为,其违法性体现在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危害公序良俗,破坏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甚至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首先,流量造假背离了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典还明确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就包括了市场公平竞争。其次,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最后,由于虚假流量使消费者对于交易的产品或服务存在错误认识和基于错误认识做出了不符合其预期的交易行为,也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立的消费者知情权。
这些法律规定为消费者和其他市场主体维护其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但对流量造假的治理并非局限于被侵权方的民事维权和民事司法的被动处理,行政执法部门也高度重视流量造假的执法治理。然而,由于流量造假具有技术性、虚拟性、隐蔽性及手法不断翻新的特点,且该黑色产业链绑定了诸多利益群体,查处难度较大。为此,我国不但制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新的法律法规,而且在执法实践中致力于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
流量造假不仅涉及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还可能涉嫌构成犯罪。换言之,违法者不仅仅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需要讨论的是对流量造假产业链中的流量造假服务或设备买卖合同判定无效后的财产处理问题,有的法院判决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有的法院则判决予以追缴。流量造假属非法行为,判决收缴是较适宜的做法。关于行政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法对违法者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关闭停业等处置或处罚措施。至于刑事责任,一些流量造假者已经被判决构成合同诈骗罪或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等犯罪,星援App程序开发者被判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就是其中典型案例,该App开发者蔡某被判有期徒刑5年、罚金人民币10万元及没收违法所得约625万元。
(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智慧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
该有怎样的“流量观”
徐文秀
当下,“流量”一词很火。很多人想尽办法“蹭”流量、“刷”流量、“赚”流量。流量成了一些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同时也将人性的是非美丑现实地摆在了面前。
流量,原本指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指定点的车辆或行人数量,后来用以描述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这里特指被粉丝“刷”了多少,有多少关注度和点击量。流量是衡量一个网站价值的重要因素,拥有多少流量,意味着拥有多大受众面,拥有多高人气,拥有多少名与利。许多人为了能“火”、为了赚流量而不择手段、不顾底线,甚至一再突破底线。比如,有的拼命包装自己,不惜花钱买流量,给流量注水;有的不惜“恶搞”自己、“黑”自己,用恶俗引发围观,等等。只要能红有流量,做什么都可以,因为一旦有了众多流量,一夜之间就可能赚得盆满钵满。流量的“含金量”让不少人趋之若鹜,他们为了能多“收割”一波流量而煞费心机。有的人,流量上去了,人格人品却下来了。
“流量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是非美丑的折射。扭曲的“流量观”让人们误读“成功学”。成功靠什么?靠诚实劳动、辛苦奋斗,这本是明白无误的真理。然而,扭曲的“流量观”一再误导人们,似乎成功也有捷径,可以搞歪门邪道,这绝对是陷阱。任何靠“虚报冒领”、靠坑蒙拐骗得来的流量,总有一天会露馅,落个鸡飞蛋打的下场。扭曲的“流量观”还模糊颠倒了人们的是非美丑。人世间,是非美丑是有标准的。千百年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很多公序良俗是变不得、乱不得的。然而,一些人盲目追求流量,把是非美丑踩在脚下,即便一时获得了一些流量,也是昙花一现,最终沦为道德洼地。说到底,扭曲的“流量观”必须加以纠正和批判。
看重流量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该要怎样的流量和怎样获得流量。我们需要的流量应当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的;应当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应当是量力而行、力所能及的而不是好大喜功、好高骛远的。基于这样的“流量观”,获得流量的方式方法、途径手段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靠包装炒作,搞“注水”;靠各种低俗,搞噱头;靠剑走偏锋,打擦边球,都是靠不住的,也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实践证明,走正道获取的流量才是正能量,才会“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诸多精彩阅兵短视频“刷爆”朋友圈。精彩利落的剪辑、激昂雄浑的配乐、整齐一致的步伐,一个个“爆款”产品让人看后不禁壮怀激烈,由衷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流量平台大力科普抗疫知识、粉碎疫情谣言、传递抗疫温暖时刻,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积极作用。这些产品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从而让网络沃土广袤、蓬勃发展。
开放、共享是互联网的内在精神,越是开放、共享,越应该把价值导向摆在首位。每个媒体甚至每个人都是流量的制造者、参与者、见证者,都应成为价值出口、价值高地。只有对流量问题认真加以辨析,搞清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流量观”,每个网站、每个账号、每件作品才能真正让网络记得住、受众看得见、时间留得长。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京奥运会出圈最火的中国奥运冠军,非全红婵莫属。全红婵夺冠后,摘桃子的人纷至沓来,各种莫名其妙的奖励、生拉硬扯的亲戚、不三不四的网红,纷纷涌向全家,将夺冠喜事变成消费全红婵的流量闹剧。全爸爸很果断,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家里未取分毫,并喊话让那些访客不要再来打扰了,直播吆喝已经影响到家里老人的作息。刚下地插秧回来的他说:“我一直都是靠双手赚钱,种甘蔗、蔬菜和稻谷供孩子读书。我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改变生活。”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对象,给其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这则材料里,针对全红婵夺冠,讲述了两类人的行为,一类是“摘桃子的人”,不可否认,里面可能确实会有真心想要奖励和帮助全红婵的人,但我们看到更多的人,确实只是想藉此消费全红婵夺冠的流量,利用本不属于自己的捷径来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对这些人,我们无疑是应该否认、批评或审慎看待的。另一类人,则以全红婵爸爸为代表。全爸爸的话里,透着一个庄稼人的朴实和本分,也透着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全爸爸的精神,我们应该赞扬,更应该鼓励。
本次写作要求从材料中自选对象写一封信,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摘桃子的人”,各种莫名其妙的奖励的企业和个人、生拉硬扯的亲戚、不三不四的网红;二是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未取分毫,不愿消费女儿的荣誉,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改变生活的全红婵爸爸。针对上述事件,选择一个对象,选择一个角度,用书信格式展开说理,或肯定,或否定,或批评,或赞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理性表达,不可污言秽语,不可空洞抒情。
【立意】
1.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改变生活最光荣。
2.网红不应该为了蹭流量而打扰他人生活。
3.亲情不该是锦上添花而应该是雪中送炭。
4.捐赠不该是锦上添花而应该是雪中送炭。
【范文】
莫让流量当“饿虎”
网红XXX:
您好!
听说您又去全红婵家了,甚至还爬到她家墙上,对着人家院子墙角的一棵菠萝蜜大拍特拍。
诚然,你们紧跟“热度”的做法并非全无可取之处。热度,有时候能让我们这些普通群众及时了解到国家的最新政策、最新消息,就比如此次全红婵夺冠为国争光的贡献;有时候能让社会关注到一些难以被发掘的阴暗面,如丰县小花梅事件,促进法制的完善和社会道德的提升。但热度不能过分地为个人私利所用,热度也不能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
就如此次,这位14岁的姑娘在尝过常人无法体会的苦难后,终于迎来了人生的一点曙光。就在全民狂送温暖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为了蹭热度,你们不仅整日整夜在全家门口拍摄,使人家难以正常进出,影响本就身体不好的全奶奶、全妈妈无法正常休息。甚至,就如文章开头讲的,全家角落里的一棵菠萝蜜树都被拍得彻彻底底,使全家毫无隐私可言。其实,不只是全红婵家,本届奥运会一同夺冠的杨倩家同样遭遇到如此情况,以致其家人有家都不敢回。所以,我想说,虽然追求热度并没有错,但为了个人的流量和利益而毫无节制、毫无底线地追求热度,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权益,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那个喜欢娃娃、爱吃辣条的单纯小女孩,还只有14岁啊。如今的“走红”,除了带来前所未有的荣誉之外,其实也已经给她带来太多的困扰了。所以,如果你们真的喜欢她,请不要在过度“捧杀”她的道路上再为此火上浇油了。毕竟她之后的路还长,有成功,也会有失败,不应该背负过重的压力!
我还了解到,当部分网红拍摄行为实在过分之后,全家关上了大门,不再接待网红拍摄。你们的一些同行竟然在人家门口破口大骂,一会儿骂他们太高傲,一会儿骂他们摆架子。我想说,全家人不再接待你们的拍摄,你们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或许你们有些人并非简单粗暴地直接上门拍,而是以帮助慰问全红婵家庭的名义,但又有多少人、多少机构是试图打商业广告和个人流量的擦边球呢?更有甚者,有一些拍摄时口口声声说捐助,下线后却一概不认,实行“诈捐”。为什么不看看此次同样作为媒体人的《感动中国》人物陈贝儿呢?她的镜头,并非对向自己的流量之路,也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之路,而是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拍出了一条分享成功脱贫故事的“无穷之路”。转变观念,转变视角,或许一开始得不到过多的流量,但星光不负赶路人,总有一天,你们所付出的,终会被看到。
有人说,流量的世界往往是荒诞而又丑陋的。哪里有流量,哪里就会有“饿虎扑食”。但我希望,你们能带来的,不再是“饿虎扑食”,而是“猛虎嗅蔷薇”。
写信人:XXX
XX年XX月XX日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1年4月28日,央视通报某艺人签订阴阳合同暗地获取天价片酬一事。据报道,流量明星郑某拍完电视剧《倩女幽魂》收到了1.6亿的片酬,总共拍戏77天,平均下来每天能挣208万。此事曝光后,迅速登上热搜,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可谓赚足了眼球。有网友推算按照普通人月薪一万,在不吃不喝不生病不开销的情况下,需要工作1333年才能挣到。这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满,大众打拼一辈子都没有她一天挣得多,明星挣钱也太容易了。
材料二:
光明日报官方微博3月27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沈善炯、谢毓元逝世后,共和国今年已痛失八位两院院士。这些“国之脊梁”淡泊名利,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当下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女神”“小鲜肉”占据了屏幕和网络。你也许能一口气说出几十个娱乐明星的名字,但不一定能说出一个我国科学家的名字。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感想?请写篇文章谈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热点话题材料作文题。试题针对社会热点现象给出了两则材料,第一则揭露了流量明星郑某短期就挣得常人难以企及的巨款,却仍妄想偷税漏税的丑行。第二则材料则通过同时期两位院士遗憾离世,和今年我国痛失八位院士的事件,赞扬了科学家们淡泊名利,为科学、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同时,写作任务中还指出一个令人痛心和引人深思的现象:如今我们大多数人,谈起明星头头是道,对科学家却一无所知。
毫无疑问,我们在文章中的价值观应当是赞扬这些淡泊名利、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的。但我们在行文中也应注意,当今社会各行开花,我们并不需要完全否定演员、歌手这些行业,我们应当批判的,是像郑某这样专业不精、职业态度恶劣还罔顾国家法律法规的从业者。我们肯定那些爱岗敬业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更应赞扬、敬佩那些不慕名利、为国奉献的科学家们。
【立意】
1.三百六十行,爱岗敬业应是底色。
2.璀璨星途,不如为国奉献。
3.向科学之光看齐。
【范文】
多元社会,去芜存菁
《孟子》有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如文字,阳春白雪之于下里巴人;恰如美食,小麦金桂飘香之于鲈鱼大蟹留香。纷繁世事,多元以应;多元社会,去芜存菁。
我们所处的时代,应如陈与义先生所言: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沙尘一并来。科学家所在的群体,是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教以少年高屋建瓴之眼界和海纳百川之胸怀。演艺明星所在的群体,是献身荧屏前后的文艺工作者,教以少年多元的发展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有将这二者的风采和品格予以积极的引导并展现,才更加有利于多元社会的和合共进。
中国的科学家,无不拥有一种性情中的大爱。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天眼之父”南仁东,在他们身上,我们容易看见“菁”:那是一种“挽持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是一种“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是一种“君子成人之美”的修身之要。
靓丽的演艺明星中,那些不爱岗敬业、艺德人格低下的人固然应让我们唾弃,但亦有人做到在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正如少年组合在央视荧屏上歌唱“用心去创领,两个一百年,未来由我们主演”,这样的文化自信,难道不正是多元社会下,我们当追求和坚守的吗?“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国家的进步还需无数青春血液的注入,而荧屏上那一张张活力的面孔,正是国力行稳致远的见证。这些让人不由自主地呐喊: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人们对科学家与明星的关注和比较,无非是想让多元治理下的积极引导更加突出。正因如此,我们当看到多元下的阴翳,并及时整改。譬如图书市场上,明星的书往往占据畅销的大部分,那种“痛惜青春”极力渲染的悲伤,实质只是一种标签,一种自溺,一种用于消费的情绪。除了让商家赚的盆钵满盈之外,给图书市场还能留下什么?而我们也知道,真正的文学并不当这样。林语堂一心贯中西之学,评宇宙文章,写肺腑之言,有见地,有力量,才是我们应当深思和追求的。
今日,如何让我们的文明瓜瓞绵绵,如何让青少年锐意进取,如何让祖国的发展基业长青?
依笔者之见——多元社会,去芜存菁!
【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吃播”刚刚消停,又有“喝播”冒出头。在“喝播”视频中,有人配上一点饭菜作为“掩饰”,有人则连菜也不吃,直接“对着瓶吹”,有的博主一顿饭就能喝光一整瓶白酒。在感慨互联网流量经济无孔不入的同时,“喝播”的存在不禁让人捏一把汗。部分网站已经特意为这类喝酒视频标注“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的警示语。众所周知,过量饮酒伤害身体,传播酗酒更是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朋友的身份,给网名为“尝尝酒酒”的“喝播”主播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感受。
②有人说:网络是自由的空间,“喝播”秀能满足部分网民的需求,应该宽容对待;也有人说:网络也需要得到监管,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记叙类。
解答此题,可以使用提取关键句法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句:“‘吃播’刚刚消停,又有‘喝播’冒出头”“众所周知,过量饮酒伤害身体,传播酗酒更是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结合关键句子确定话题为“喝播”“危害”“监管”或“治理”。其实类似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已风靡很久,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都会出现此种“大吃大喝”的“大胃王”视频,视频中主角大把的吃辣椒,大口的吃海鲜,让人看着很是豪爽,但是,此类视频看起来不仅没有丝毫美感,还引起观众视觉上的不适,而且还会在无形中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很可能会引起观众私下的模仿。
这则材料中存在两个写作任务,要求任选其一进行写作。若选择第一个任务,则应首先表达自己对于“喝播”的感受,如认为盲目喝播于人无益,则应给主播说明其厉害,阐明对他的建议。此外,需注意书信的格式,要有对象感,角色定位要准确,言谈话语间表述得体,循循善诱有理有据,力求有说服力和感召、警醒性。若选择第二个任务,表达“喝播”对于网络世界的影响,可以立意为可以给“喝播”创造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宽容对待“喝播”等行为;也可以对盲目“喝播”提出质疑,指出应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世界。
【立意】
1.“吃播”刚凉,“喝播”又来,殊不知危害性远胜于吃播。
2.为了健康,吃播喝播该打住了。
3.加强网络监管,狠刹不正主播。
【范文】
“喝播”之风该休矣
——构建健康网络环境,平台监管不能缺席
近日,网上出现以喝酒为主题的海量喝播视频,有博主甚至一口气就喝下一大瓶白酒,让人看了肝疼。专家表示,相比于吃播,喝酒的成瘾性和危害更大,无异于“拿命换钱”。2020年9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称,近一个月来,共从应用商店移出无新闻服务资质应用程序7.2万款;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直播平台338款,关闭主播直播间7.4万个,封禁违规主播账号10.5万个,处置违规“吃播”账号1.36万个。国家的高度重视,除了保障大众的上网环境外,也是在保护自媒体博主的身心健康。
今年3月11日,抖音发布了一条讣告: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告知大家,我们可爱的于海龙先生(泡泡龙)于2021年3月5日为公安机关拍摄公益反诈骗宣传视频时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不幸离开了我们,享年29岁。
视频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这里面有对年轻生命的惋惜,也有对泡泡龙生前视频的回忆。泡泡龙是一位美食博主,他经常和朋友一起访问各大自助餐厅,自助餐厅的价格实惠,“给老板上一课”是他们的标志性口头禅,视频中泡泡龙和朋友一起大吃大喝,我们可以看到,泡泡龙的体型已经日趋肥胖,所以,不少网友在讣告发出之后说道“暴饮暴食也占一部分吧”“疯狂地吃,肥胖会有很多并发症”……其实,早在两年前,泡泡龙的视频评论里,就有人发出提醒,“面部发暗,深深的黑眼圈,再吃下去早晚会出事”,泡泡龙在自身体型已经肥胖的前提下继续大吃大喝,无疑是对自身健康的不负责。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分享幸福生活,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更是添了一把火。但是,短视频平台有着自己的运营理念,是要为受众传播正能量。吃播、喝播也是大家展示生活节奏的一种方式,但是要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国家卫健委曾经发布“珍惜食物合理膳食”倡议书,计食计量按需选择。那么,作为审核平台,如何为用户把好关呢?
首先,平台应该加强监管,并通过定期发布违规账号信息,总结喝播类型相关内容的违规点,发布平台公告,及时警惕自媒体。对于无脑宣传喝播、怂恿过量饮酒的自媒体账号,进行禁言或封禁处理,从源头处理问题,从而净化网络空间。
其次,平台要加强页面巡查与回查的力度,提取相关关键词,如“大胃王”“喝播”“海量豪饮”等,通过关键词进行历史内容回查;利用图片、视频,通过相似度对比,批量处理历史内容;对“喝播”搜索关键词进行屏蔽。回查并不是代表一刀切,而是要处置博眼球蹭流量、价值观歪曲的内容。
最后,平台要善于利用监督举报机制,用户监督与举报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做到及时处理用户举报的违规内容。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亿万用户不是平台的“资源”,而是亿万个价值出口和终端。互联网巨头也不是“大到不能倒”,而应“大到必须好”。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走的更远。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吃”“喝”已经变成了大众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合理饮食,如果选择了暴饮暴食,不仅没有缓解自己的压力,反而还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吃播视频,更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轻易模仿,不是每个人都有资质成为“大胃王”。各大平台并不是标注一句“该行为存在风险,请勿轻易模仿”就算是完成监管任务的,平台要严把价值观出口,为用户传递正能量,及时处理有害信息,为大家呈现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网址:2022高考作文预测押题之“短视频、流量时代、饭圈文化”(热点、题目、素材、练习) https://mxgxt.com/news/view/119026

相关内容

饭圈文化
2021届高考语文 热点素材 娱乐圈的乱象综述 课件(22张PPT).ppt
盲目追捧明星流量不如提高文化含量
央视多次就“流量造星”发声引热议,“饭圈”负面标签化下的舆论呼吁
2022国考申论热点: 体育明星“偶像化”创多元价值
【观察】饭圈文化与偶像工业
高考作文
饭圈灰色产业链调查:洗脑营销+流量经济扭曲饭圈文化
2022年娱乐圈流量格局变化:再不转型就晚了,顶流疲软出圈艰难
短视频再造娱乐圈?明星如何玩转短视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