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doc

发布时间:2025-05-12 11:50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化和鲜明化。本组在校园进行了调查,共分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份。

一、调查的主要发现

⑴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

调查显示,对于崇拜偶像的经历,26.1%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20.8%的学生回答正在经历,9.9%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但想经历,32.7%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9.6%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0.3%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0.7%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显然,有56.8%的学生曾经有过或是正在崇拜某些他们心中的偶像。

艾里克森(E.Erikson)在其心理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中提出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特质为“认同与角色混淆”,大学生在界定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因此,大学生作为介于成人和少儿的中间群体,迫切寻求自我认同并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他们需要有喜欢的形象来引导,而偶像(优秀的外形、才艺、品质等等)便向他们提供了参考的模范。

⑵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呈现群体性

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对象,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从众现象,是对多数人的盲从,不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作为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尤其重要。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时尚而去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进而使自己与周围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融为一体而避免群体的压力。

⑶大学生的偶像呈现多元化

在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偶像除了一些歌星、影星外,也逐渐从才华、个性、人格魅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来选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⑷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式趋向理性化

在回答是否会模仿所崇拜的明星时,66.7%的学生选择不会,41.6%的选择会。模仿自己的偶像,是许多大学生成长历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替代性体验”来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超过二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模仿偶像”,有53.5%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投入较大精力去从事支持与偶像有关的事情,例如向杂志社索要偶像的信息或是花费大量金钱去亲眼目睹偶像一面。现代大学生们对偶像的崇拜方式逐渐理性化,不再盲目崇拜。他们有选择性的接受偶像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带着审慎的眼

网址: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doc https://mxgxt.com/news/view/1142846

相关内容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
本班学生偶像崇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
中小学生崇拜偶像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docx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doc
关于~大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中学生对偶像崇拜问题(结题报告)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李强.pdf
高中生和中师生的偶像崇拜调查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