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音乐风格与创作转变

发布时间:2025-05-12 03:09

刀郎音乐风格与创作转变
2023年了,刀郎还是用他那套的上世纪歌厅风格做了所有的编曲(就是卡拉OK里那些没有版权的冷门歌曲给你瞎配的伴奏的那种风格,get?)。如果说2004年出现这样的风格算是有点爹味,那么2023年还在做着一模一样的风格则几乎可算是一种邪典了。同时,他还用他卧制气息浓厚的技术包办了混音母带全流程。这些用当今唱片工业标准来看错误频出的粗糙制作,却在商业化声音充斥媒介环境的今天显得意外真诚。20年来不管流行音乐刮过了R&B风,新民谣风,电子风,刀郎自岿然不动,还是几十年前弹着编曲键盘的那批老乐手的味,还是用着世纪初那些古老的midi音源。刀郎没变,但时代变了,于是他误打误撞地活成了一种千禧年美学,只一打开,便浮现当年街边音像店的风景。

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从前几年的《弹词话本》开始我就发觉不一样了。虽然套着同样的风格,但刀郎已经走出「老歌新唱」「流行民歌」的创作意识,开始在传统文学的意义网络中寻找更多的作者性。这也就是当年那英那句「他不具备审美观点」所批评的。这句话不完全错,但刀郎真正的艺术成就并不在大卖的情人、第一场雪里,而在《艾里甫和赛乃姆》《新阿瓦尔古丽》这些民族风格的新创作。如果说前者是爹味老歌,那后者则更接近学院派的艺术歌曲,是在对民间音乐充分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的严肃创作。而且即使退一步,就说《第一场雪》那弹布尔萧瑟的前奏,怕不比那些年那英千篇一律的都市感伤主义和汪峰的1645农民工呐喊具备审美观点多了。

事实上,《弹词话本》已经是市井戏曲新风格的一次完整、自信的表达。这次的《山歌寥哉》则是在市民文学 - 民歌曲牌 - 流行音乐的三重脉络下更为纯熟的研刻。刀郎依然走在民歌现代化的路上,但他早已不是那个唱出大江南北人民群众情感公约数的声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审美观点」与成熟个人风格的艺术家。

网址:刀郎音乐风格与创作转变 https://mxgxt.com/news/view/1134793

相关内容

谭咏麟与刀郎:音乐圈的意外感谢背后
️刀郎现象:乐坛的龙卷风
刀郎的崛起:音乐之道与文化传承
著名音乐人点评刀郎 他的音乐简直无与伦比 粉丝们缺乏鉴赏力
刀郎的逆袭:从批评到舞台,音乐如何改变人生?
刀郎“剽窃”风波:误解与谣言给音乐人带来的困扰
刀郎女儿罗添:音乐才华与标签化的误区,刀郎公司力挺背后的深意
那英跌落神坛,刀郎逆袭成王,音乐圈的风云变幻!
知名音乐人评价刀郎:音乐如屎,粉丝愚蠢无审美
娱乐圈风云变幻:那英的舆论困境与刀郎的又一次崛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