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角=潜规则?那你该进博物馆了
北京建外SOHO的一间办公室里,一整面墙的玻璃板上,布满一个个树状分布的演员照片和人物名称,既有一线明星,也有形象靓丽但尚未成名的新人。这是个选角导演工作室,正在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选角。
从最初只能管理群众演员的导演助理,到能够独立搭配演员阵容,甚至进入核心筹拍团队和导演、制片人相坐而谈,选角导演们走了近20年。
娱乐圈总少不了“一夜成名”的故事。如果影视剧的导演是塑造明星的点金之手,那把他们带入导演视线的选角导演们,至少也是识马的伯乐了。他们究竟怎样在浩如烟海的人名中,找出那张最适合的脸?
潜规则?吃回扣?
“选角其实就是你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同人星光选角工作室的创始人姚远说。很多选角导演都是演员出身,这让他们更能理解剧中角色,对演员角色把控力更强。
根据对角色的理解,选出合适的演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同人星光的选角导演耿长伟曾经在四天时间里,在北四环糊涂宾馆一个不大的房间里,为一部古装青春剧面试了400多位年轻演员,人最多的时候从房间里排到楼下。他半开玩笑地说,做选角导演时间长了,整过容的人进来,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整容脸太多了,我们现在最喜欢的就是纯天然的脸。”
除了演员的形象、气质、演技,姚远说,哪个演员更有潜质、更有观众缘都是考虑的要素。另一位选角导演公钰涵则指出,市场份额、新媒体指数、卖片的价格和电视台认可的价位,在选角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最理想的结果,是选到即将“升值”的艺人,这是每个经验丰富的选角导演都在做和引以为豪的事。在一部古装剧中,公钰涵选了当时还没成名的姚笛,没过多久,《裸婚时代》播出,姚笛大火,公钰涵在姚笛片酬尚低时做成的戏,在之后的售卖中自然获得了更大的主动和溢价空间。
公钰涵参与了《辣妈正传》、《一仆二主》、《杜拉拉升职记》等多部热播影视剧的选角。他说,选角导演更像手艺人,“谁的戏怎么样、风格是什么、市场价值、观众认可度等都在我们的脑子里。”
这种“手艺人”式的操作,听起来有些神秘,加之一般对舆论保持沉默,早年间选角导演们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不佳,经常与潜规则、吃回扣联系在一起。几年前,一篇称演员副导演“夜夜当新郎”的文章引起了社会和选角导演圈的“群情激奋”。
姚远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如果真有人潜规则女演员,应该诉诸法律或者点名写出来,不能给我们整个行业扣上这个帽子。”他说,早期选角导演没什么权利,很多时候相当于导演助理,工作主要是和群众演员打交道。
姚远回忆,2011年电视剧版《唐山大地震》拍摄期间,他每天要管理一只500人的群众演员团队。当时是十月份,连续拍了一个星期的雨戏。为了防止连续淋雨的群众演员们闹事,姚远还特意向导演组申请了一笔经费,给群众演员们包下一个澡堂。
耿长伟认为,行业内极低的准入门槛,是负面事件发作的根源,很多新入行的选角导演只是因为和导演、制片人的私人交情好,专业性以及责任心都是缺失的。他表示,近年来行业日益正规,劣迹选角导演其实是少之又少,因为圈子相对狭小,消息传递十分迅速。“有时候出了不好的事,我们自己就冲过去把他收拾了,这是败坏我们名声。”
在公钰涵这里,潜规则是一道红线。他说,“没有一个制作团队愿意用一个喜欢潜规则的选角导演,那意味着角色质量的不确定。”
选角互联网化?刚刚起步
移动互联网也在改变选角导演的工作方式。早期选角以纸质简历为主,选角导演们要从成堆的简历和海量照片里选出适合的演员,费时费力,很容易错失有才华的年轻人。现在,简历已经基本改成电子版。
信息的发布也转移到微信。入行初期,姚远联系演员时用的还是双向收费的电话,为了省话费,很多时候还发短信通知。现在,姚远的演员筹备和影视项目都是通过微信发布,他自己“兼职”运营的微信公号,阅读量比一些专业影视资源平台还高。
一些互联网化的选角工具开始出现,中国演员副导演协会打造了“TA 艺人”网络选角工作平台,演员和导演在此平台可以拥有个人工作主页,双向选角。冯小刚入股的“选角APP”也是类似构想,希望帮助艺人和剧组双方获得更多合适、优质的合作机会。目前看来,这些网络选角工作平台并未获得显著的反响。
相比之下,在好莱坞,影视行业已经和互联网结合的非常密切,在影视选角这个领域,Casting Networks、BreakdownExpress、Casting Call等网站已经实现了演员的在线选角,不仅节约选演员的时间,而且方便了更多有天分的艺人参与影视剧的拍摄。
耿长伟认为,选角产品失真是自己不使用的根本原因。“那上边说这个演员怎么怎么好,但是昨天我才见过这个人,不怎么样,那以后就更不可能放心用了。”此外,他还表示,选角行业是和人打交道的,每个导演在选演员时都有自己的偏好和检索标准,但网络选角的单一化不符合市场要求。
选角要考虑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演员的外形条件、内在素养、人品风评、市场价值、商业回报、观众认可度、电视台的接受度,以及选角导演和艺人以及经纪公司的合作关系等。但是反观国内的选角产品,大部分还是以演员作品和照片为主。
“我们要考虑的很多,但选角工具提供的服务太少,既然他不实用,我们为什么要用呢?”公钰涵反问。
洗牌加速,组织化是趋势
如果说早期的选角导演更多是师父带徒弟的个行为,现在组织化和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CDHOME工作室的创始人魏伟说,成立工作室能防止资源流失。CDHOME长期与侯鸿亮的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公司合作,负责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爆款剧的选角,这些剧让选角导演魏伟被更多业内制作人看重,但他自身精力有限,不能同时兼顾多个选角工作。成立工作室,既能留住这些资源,又能给自己的徒弟们更多的机会。
工作室往往延续师徒模式,这可以帮助选角理念的传承。CD HOME工作室现在有10位选角导演,另外9位都是魏伟的徒弟,而魏伟又是导演简川訸的徒弟,简川訸之前为导演孔笙做选角,后来转型担任导演,与孔笙联合执导了电视剧《欢乐颂》。
姚远的师父是为《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金婚系列》选角的董小云,“我师父是老北影厂人,对我们师兄弟几个要求很严格。”姚远说,董小云要求对剧本要有非常透彻精准的理解,包括人物的服装造型、历史原型、出生地、历史轨迹等等都列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寻找适合的演员。
工作室的另一个好处是,增加选角导演的话语权。如果单兵作战,最能干的选角导演一年下来,也不过是做3部戏左右,这个数量面对艺人和经纪公司的博弈能力很弱,不太受演员重视,因为人家不接你的戏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另外,规模大一些后,选角导演们也有能力摆脱纯手工作坊式的做法,引入更多的工具。公钰涵的公司就有一支数据评估团队,利用来自第三方和公司自身的星盘数据表,对艺人从27个维度,进行横向纵向的评估。
这种话语权和能力的增强很必要,不断涌入的海外电视剧,在持续提高国人对电视剧品质的要求,这反过来要求选角导演们对剧本有更透彻的理解,可以更精准的把握演员,国内的选角行业正在快速进入洗牌期。
在这种背景下,选角导演正在快速两极化。“这个行业最终是人脉和能力的较量。”公钰涵表示,“就比如,一部戏想用一个当红小鲜肉,我可以直接和他的老板谈,但其他人可能就要从公司前台的电话开始打起。”
组织化和体系化,让选角导演们能够聚拢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2015年,姚远成立了北京同人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他看来,选角导演不是终极目的,利用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艺人资源和制作经验,自己制作优质的影视作品才是未来。
同样将工作室“升级”成公司的公钰涵,则有不同想法。早有机会转型成为制片人的他表示,成立公司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提升选角导演的行业地位。“我对这个行业是有执念的,我希望自己能做出像好莱坞那样的成熟的选角导演公司,让中国的选角导演也能得到尊重。”
网址:选角=潜规则?那你该进博物馆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13380
相关内容
娱乐圈潜规则揭秘:女演员“陪吃陪睡”只是冰山一角圈内人爆料传说中的潜规则 明星回应:行行都有
曝光女明星潜规则内幕
娱乐圈女星:潜规则真相大揭秘
娱乐圈真的所有女艺人都被潜规则过吗?网友的爆料太真实了
娱乐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娱乐圈“潜规则”黑幕曝光,“真相”、比想象中的更残酷
杨幂曝娱乐圈潜规则 自己曾被“潜”
震撼!娱乐圈潜规则曝光,内幕竟然如此令人惊讶
“潜规则”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