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丞丞在微博上发的一句“让你们破费了”引爆了娱乐圈,他在微博晒出的两张自拍照需要付费60元才能看,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收到480万的“观看费”,虽说这些钱不归范丞丞个人所有,这是由微博推出的明星会员服务,但可见粉丝经济的力量已成燎原之势。
“越投入,越热爱”这句热血激昂的口号来自粉丝文化,粉丝们也在孜孜不倦的践行这句口号。自己在偶像身上花的时间和金钱越多,就越能助力偶像走向金字塔顶端,偶像的成功等同自己获得光环和荣誉。刚刚收官的《偶像练习生》以“78天,九人出道,微博热门话题阅读量超过137.5亿”的好成绩,又一次把粉丝经济的力量刷出新记录。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买唱片、贴海报、模仿造型的追星方式相比,现今时代的追星来得更加直接,粉丝自掏腰包多次重复购买偶像作品、周边,集资应援造势,帮自家偶像迅速提升价值。
粉丝们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人顺利出道,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偶像练习生》播出的三个月时间中,各家粉丝的集资数已经达到2000万以上。而蔡徐坤粉丝,在决赛期间花费十几万元,用保加利亚玫瑰花为偶像打造花墙,强势应援,成为饭圈代表。各家粉丝也自发成立的打投组,平均每人每天保持在几百票,实时监控自家偶像的排位,不间断投票。为了获得“投票权”,集体大量购买赞助商商品、视频网站特殊定制的VIP卡。在决赛录制当天高涨至1.8万元的门票,也挡不住粉丝们零距离应援的决心。
而这些粉丝,大多都是中学生,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他们通过助力偶像成名满足自己的获得感,自己已被商业利用还自认为“励志、向上”。某种程度上,说流量综艺是“少年毒瘤”一点不过分!
流量综艺正在摧毁我们的根基,这不是危言耸听
“花自己的(零花)钱,消耗自己的青春”听起来很酷的,但“低挫折商”尽显了青春期孩子们的无知和单纯。
流量综艺中的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的作品从来都是被人品评的。但年轻的粉丝群体,因为自身的判断力不足,不能正视偶像的缺点、负面评论,沦为被人利用的工具。比如,路人的一句调侃可能引来粉丝的十面堵截,通过指责谩骂,甚至人肉搜索对网友进行攻击,只为偶像“正名”。
那么,粉丝与偶像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缘分,才能使他们如此疯狂呢?或许只是来自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或者一个眼神。由一分的好感,因为经纪公司的炒作和热捧,产生100分的狂热,流量综艺正在催化放大这种“浅薄”的喜爱,粉丝文化越“病态”流量综艺越受益!
无知、偏激、病态这些词语作为当代年轻人的标签,怎能不叫人害怕?!
相反,像《声临其境》、《信中国》、《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这样以演员之所长,内容之高质获得了超高口碑的节目,豆瓣评分均在7分以上。节目中的明星、节目的制作内容没有煽动性,只是让观众欣赏艺术、感知伟人精神,与网络综艺相比,电视节目承担了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职责。
比如《信中国》节目中,那些烈士感人至深的家书,很多出自年轻烈士之笔,他们在“小鲜肉”的年纪承担起了家国责任。
24岁烈士程雄许下“天不怕地不怕,愿献头颅保中华”的誓言;24岁史砚芬受到严刑拷打拒不投降“我的死是为了国家,社会和人类,是值得的!”;26岁烈士何功伟拒绝百次求生机会英勇就义,他写信与父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22岁烈士麻植在娶妻生子的年纪,立志为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原来,先烈牺牲的时候,也是年轻人。他们在花样年华肩负家国使命,一条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在战争年代甘愿化作一束烟花,绽放夜空。虽稍纵即逝,但无比绚烂。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应该被更多的年轻人学习,铭记么!
节目制作应该更加的丰富有广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快消流量明星。《信中国》节目中的革命烈士、工程师、科学家、环卫工等真实故事,给年轻人树立了多元的价值观,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养分汲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和平年代,不需要人去抛头颅洒热血,但年轻人应该把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自身上面,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上面,而不是无节制追星,唯“偶像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