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织女:星象视角下知识、传说与仪式的互动
发布时间:2025-05-10 07:58
【作者】熊钿,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摘要】牵牛织女传说并非源自星空中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实际上,与织女星隔银河相望的原称“河鼓”而非“牵牛”,“牵牛”之名乃传说生成之际,为与“织女”相配,由“河鼓”改称而来。二十八宿中的牛宿亦以“牵牛”为名,“织女”与女宿之“婺女”相近,再加之日常星象观测与星宿知识间的认知差异,两组牛女星在汉唐时期混误情形较多。传说成熟后逐步脱离原本的星象框架,形成自身的叙述逻辑,且星宿知识进一步完善确立,两组牛女在宋代以降便沿各自轨道独立发展,再无错乱纠葛。伴随牛女故事之流行,七夕仪式从传统“曝衣”为主转向拜星乞巧。至宋时,受佛教影响,原依附于盂兰盆节的“摩睺罗”,成为七夕盛极一时的节物。
网址:牵牛织女:星象视角下知识、传说与仪式的互动 https://mxgxt.com/news/view/1092297
相关内容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Vlog式综艺节目的互动研究.docx星空中的牛女故事:星星如何成织女,两个牵牛争名分
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的电影路演研究
TTS新传论文带读:用互动仪式链分析微短剧!!很新的角度快记下!!
谈谈互动仪式链理论背景下抖音短视频互动传播的特点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洛天依粉丝社群的互动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哔哩哔哩网站跨年晚会“破圈”分析.pptx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明星粉丝社群应援研究
“直播+”时代的知识网红仪式传播研究
“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