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人群效应,粉圈文化
前面一段是我在隔壁三水的一个回帖,其实有些话我也想说很久了,扩写一下拿出来共勉吧。(写完之后发现自己太话痨写的忒长了先提前说一句谢谢大家观看。)
我曾经误入一个匿名论坛,里面可以说80%的人说话都和黑粉一样的在评论一件事。我当时看了觉得很不可思议,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这么没有道德。然后我看见了一个贴在质问这件事,里面大部分的回答是:
来这个论坛的人不都是在宣泄情绪来的,装什么理中客。 我就是觉得骂了爽所以我骂人。 我压力大了不高兴了就过来骂一骂,贼解压。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到恶意有多随便,也从此再也不在乎网络交流的重要性。三水那边有一个粉圈相关的视频讨论(https://m.weibo.cn/6549581431/4351238592766365),里面所体现的黑粉的心理其实就是这样的。她们黑人是因为黑能给她们带来快乐。其实她们不在乎所谓的真相、正义或道德,都不过是内心情绪的宣泄。
而人群效应也在这里生效:某黑粉因为某一件事讨厌一个人,然后她加入了某个黑群。或许她在一开始并未有多痛恨这个艺人,只是想寻找一个认同感(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大家都很讨厌他,那我肯定是对的)。这种心理首先是对自我判断的信任度很低,而这种低信任度、低自我思考能力的个体就很容易被黑粉群内的群体效应裹挟着成为了日常黑人的一份子。
这样的群体是一种无脑的、随波逐流的、僵尸一般的人群。所以这样的群体也很容易被当做枪使,成为别人指哪打哪的马前卒。
说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表达一个思想:不要去揣测黑粉的心理,不要去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对真像视而不见,更不要去用正常人的思维带入黑粉的思维,因为从根本上这些就不是正常的人类思维模式,是人在网上释放的排泄物。
(当然我要附加,战斗粉和黑粉是两种人群,这个不要混为一谈。)
作为正常粉丝,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判断,做好自己觉得应该做的,就像那句话:“每天不留遗憾,才是生命的意义”。
接下来来到标题里的另一个话题:粉圈文化,或者说声圈更合适一点?说实在的在这一点上我还仅仅是个观察者,先大致聊一聊我的看法吧。
我粗略将饭圈人群分成三种人:粉,黑,理中客。路人不算在饭圈内,因为在我看来真路人不会真正care这些粉粉黑黑。
粉的心理就是大家的心理,黑的心理是我上面写过的心理,所以我的重点是:理中客。
理中客究竟是什么人呢?明面上看,这些人对粉粉黑黑只有看热闹不嫌事大或者厌烦各打五十大板这样混乱中立的态度。
第一个情况是,这些人里有的人自带焚寂并批皮。这个情况我们连掉皮再批皮都见过了,不是吗?
第二个情况是,路人选择加入了某个群体的讨论组,在此时这个人就注定对(部分)讨论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并且(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自带立场,还想就此进行一番研究与讨论。这个立场并不是指焚寂,而是指这个人已经对某些内容有了一定的判断和结论。这个时候这种人就不能再被称之为路人,所以我统称他们理中客。当这些人深入讨论之后,他们心里的自带立场会随着讨论深化或浅化,最终他们要么渐渐失去兴趣淡出这个舞台成为真的吃瓜路,要么成为了粉粉黑黑的一员。
而在声圈,不管哪个组都不是36人水端平的,这也和艺人的曝光度息息相关,所以讨论内容注定是有偏重的。
拿掰组和豆声举例,讲真的前一阵子没有这些粉粉黑黑x来x去掰组和豆声的活跃度有多低有目共睹,巡演repo都找不到几个了,那为什么还会有些人看到x来x去会感到厌烦呢?没有帖子可看他们为什么还要经常关注这个讨论组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就非常有趣了。
下场无路人这句话是真的很有意思,尤其在声这样的小圈子里。我经常看到人说不要在声圈相关的小组帖子里再讨论嘎,但我看到的事实往往是带嘎出场的并不是嘎粉而是理中客(或批皮黑)。你拦不住理中客想看热闹的眼睛想搞事的手,所以粉能做到的就是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同担,哪些是理中客,澄清,退场,不陪聊。在声相关的组里这些不可避免,在这些一句句劝解理中客,号召并gf或非gf的人回去,更甚者还有同担教育家直接在相关贴里教育gf或非gf的话里也在一次次的提到嘎和gf的名字,这只会让理中客更加兴奋。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提嘎就ptsd,而是真正做到高贵冷艳甩下澄清就不给眼神。别人想提随便提,但是造谣辣菜就别怪gf出来澄清。公共论坛你们可以讨论的gf也可以讨论,凭什么gf就必须低人一等让人拉下场还不许回嘴的呢?
当然,我们要拒绝和黑粉车轱辘,因为没必要,还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中心思想在于:保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别人所影响甚至于误导。做一个理智的自己,也不要平白给自己增加负担。
最后谢谢大家看完我这堆话,希望能有几分道理吧。
网址:关于网络,人群效应,粉圈文化 https://mxgxt.com/news/view/1090432
相关内容
利用明星效应进行网络文化经营课件.pptx“饭圈文化”影响下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以朱一龙粉丝群体为例
同人粉丝:对一种网络亚文化群体的分析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
传媒观察|核心粉丝群如何助推网络文学作家“破圈”
圈子文化的“熟人”效应——中国青年网
斩饭圈文化“乱象”,塑网络文化新风尚
关于网络时代体育明星效应的调查报告
粉丝群体社群化与个体化:饭圈的文化与规则解析
饭圈:粉丝文化的独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