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第二天,贾母的表态非常强势,她给林黛玉送去一碗竹笋
在大观园遭遇抄检的风波中,林黛玉的潇湘馆也未能幸免,王熙凤亲自带队进行了搜查。在紫鹃的房间里,王善保家的更是发现了一些贾宝玉的旧物,而这些物品被她一口咬定是“赃物”。不过,王熙凤巧妙地为此辩解,说这些物件不过是贾宝玉小时候玩的东西,当时大家住在一起,十分正常,大家不必大惊小怪。
然而,王熙凤如此辩解,背后有其私心。因为林黛玉确实有贾宝玉的一些私人物品。若当时搜查深入,贾宝玉的手帕必定会被搜出,这样一来,《题帕三绝》的事情也难以隐瞒。值得注意的是,男人的手帕与女性的有所不同,稍有细心便能察觉。幸好,抄检并未波及林黛玉,否则真不知结果会如何。
话说回来,抄检大观园的风波让整个大观园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表面上看,似乎一切以王夫人整顿怡红院,清除掉晴雯、四儿和那些小戏子们作为了结。但从第二天人们的反应来看,却耐人寻味。人们普遍不提薛宝钗的告辞,也没有过多讨论贾探春的不满,反而对于贾母的态度,更加值得深思。
大观园抄检后,第二天详细描写了贾母吃饭的情景。这种描写不常见,但非常关键。在这个事件发生后,读者一定要关注贾母的言行,尤其是她对整个抄检风波的反应。贾母表面上似乎对这场风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满,但她的沉默与行为,恰恰透露出她内心的态度。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贾母的态度绝对不可能无动于衷,她的沉默背后必然有深意。作为贾家的大家长,她自然懂得如何通过言辞间接表达情感,这也正是当时贵族文化中的一部分。贾母擅长运用含蓄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譬如,她安排王夫人给林黛玉换了窗纱,送给薛宝琴一件凫靥裘,再将雀金裘送给贾宝玉,最后还给袭人送了一件银鼠百子的衣服。这些举动表面上看似是简单的物品赠送,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或许,现代人不易理解这些隐喻,但在古代贵族家庭中,这类暗示和传递信息的方式早已是家常便饭。
这类隐晦的表达方式也在许多历史故事中得到体现,譬如《杨修之死》中的“活”字,或是“鸡肋”这样的典故,都是通过不言而喻的方式来传达某种情感和信息。在那个时代,宫廷与官场的语言充满了曲折与耐人寻味的意义,权力斗争常常隐藏在言辞与行为背后,贾母自然也懂得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因此,贾母在这一餐饭中的种种举动,便成为她对抄检大观园事件的反应与回应。她做了三件显著的事情:
首先,贾母坚决退掉了贾赦邢夫人每天送来的菜肴,并明确表示不再接受,完全取消了这个维持了几十年的惯例。这一举动本身便是一种极大的“愤怒”表达。虽然贾母笑脸相迎,看似无事,但她实际上是在以此来表达她对邢夫人参与抄检大观园、挑起两房争斗的强烈不满。而她留下贾政、王夫人的菜肴,并非是完全表示对他们的认可,反而有着更深的含义。
其次,贾母还特意吩咐尤氏上桌吃饭,并让丫鬟们一起用餐。这一行为看似只是家常的吃饭安排,但实则是贾母通过这一行为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吃饭,不要因家务事分裂。”她甚至借此提醒王夫人,家里一贫如洗,甚至无法满足日常所需,还要忙于与妯娌之间的争斗。
最后,贾母的分菜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她将自己的剩粥送给了王熙凤,将腌制的果子狸送给了贾宝玉,肉块则给了贾兰,而鸡髓笋则送给了林黛玉。这一系列分菜的安排,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王熙凤作为嫡长孙媳妇,代表了长房,而贾宝玉和贾兰则是二房的人。这一安排象征着长房和二房在家族中的不同地位。贾母通过这一举动,无声地表达了对王夫人不当行为的警告,同时也强调了对林黛玉这一血脉的特别关注。
总的来说,贾母的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示了她对抄检大观园事件的强烈反感,并借此向家族成员们传达了“家和万事兴”的深远用意。通过对这一段饭局的细腻描写,曹雪芹巧妙地勾画出贾母的智慧与心思,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家族内部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网址:抄检大观园第二天,贾母的表态非常强势,她给林黛玉送去一碗竹笋 https://mxgxt.com/news/view/1084077
相关内容
抄检大观园时,林黛玉为何一声不吭?原来她有把柄落在王夫人手里《红楼梦》中,王夫人为什么要抄检大观园?她的目的是什么?
贾母为何不给宝黛二人完婚?这是她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
贾母最疼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何将凫餍裘予了宝琴,却没给宝黛呢?
贾母不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难道要把林黛玉嫁给贾蔷吗?
贾母去世后,王夫人做下两件事,直接要了林黛玉的命
高鹗续《红楼》4种可笑之处:林黛玉吃什么饭?麻油拌五香大头菜
林黛玉去世后,北静王上门祭奠,贾母看见后心里一喜:贾府有救了
林黛玉和北静王到底有什么关系?曹雪芹在第五回就给出答案
通过《知否》可知,抄检大观园让贾府颜面尽失,更葬送了姑娘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