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doc
粉丝文化
社会学家茶座?社会07.3 粉丝文化 ——一种社会学的解读 蔡骐、欧阳菁 回望2006,《超级女声》一枝独秀的格局在众语喧哗中悄然而逝。时下,各种“造星运动”充斥电视荧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超女时代”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在推崇偶像的同时也造就了“粉丝”一族的集体登台。新世代粉丝沿袭了老字辈追星族的亢备、迷醉与狂热,并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引爆了其群体力量。面对日益庞大的粉丝队伍,业界、学界、普通百姓都各有说法,然而,无论是坦然接受这一现象,抑或拒绝它、反对它、批判它,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粉丝文化已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研究应该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笔者试以社会学经典理论中的功能论、冲突论及符号互动论来对此展开分析。 身份认同的功能 毋庸讳言,当下的中国电视已步入了名副其实的“造星”时代。各种脱胎于“超女”的电视选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造星”的强劲风暴,伴随这股风暴而来的还有声势浩大的“追星热潮”。君不见,“民星”背后形形色色的粉丝队伍,在短时间内呈几何数字蹿升,其规模和增长迅速令人咂舌。 忠实的粉丝为一睹偶像风采而死守机场,蜂拥明星见面会现场,在宾馆门前对明星围追堵截,这些现象已让人见多不怪;他们愿意不远千里赶赴比赛现场为自己的偶像加油助阵,并丝毫不吝钱财地通过手机短信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明星神话”;为捍卫偶像的至尊之位,粉丝们还常常不惜与挑衅者剑拔弩张、怒目相向,“粉丝口水战”、“粉丝火并”成了家常便饭,一句话,“你可以侮辱我,却不可以侮辱我的偶像”……属于这些超级粉丝的故事,就像荧屏上闪烁的“纯属虚构”的影视剧那般缤纷多彩。一言以蔽之,在21世纪的粉丝国度里,没有地域、年龄、性别、阶层之分,唯有“粉”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粉”即是常态,就算“粉”得近乎失控,也是一种令人同情的执著。 眼见着粉丝现象在“造星运动”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流行运动,我们不禁要问,人们为何会如此踊跃地投身粉丝团队呢?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盈,却在物欲膨胀中遗失了那片神圣的精神园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人们被封闭在狭小的私人空间里,生活乏味,孤独且默默无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于是,一场为了寻求生命意义的战斗打响了。这些呈分散的原子状态的人们在共同志趣和爱好的驱使下凝聚、靠拢,成为茫茫人海中一种特别的存在。 在众多同伴关系中,“粉丝”关系或许是最为奇特的一种——联结粉丝的纽带是某个受到大众共同拥戴的偶像,粉丝们多以网络作为交流平台,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掌握的最新偶像资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个体间通过交流互动彼此增进了解,从而确定伙伴关系,集结成各式各样的粉丝社群。在所属的粉丝社群中,他们获得了全新的身份认同,得以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困境、孤独和焦虑。在“追逐偶像”的大旗下狂呼呐喊,粉丝们的生活也变得鲜亮而有意义起来:他们会自告奋勇地走上街头为偶像拉票,在网络上成立专门的明星网站,或组建某明星的“歌友会”、“影迷会”以帮助自己的偶像扩大宣传……“喜偶像之喜,忧偶像之忧”即是当代粉丝一族信奉的追星哲学,他们紧紧追随着心中的那颗星,希望通过分享明星的光辉借以点亮自己原本黯淡的生活。由此可见,粉丝热潮之所以经久不息,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它为孤寂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全新的身份认同,使他们在“粉”的名义下,毅然将现实的平淡抛在脑后,转而踏上梦境般激情无限的追星之旅。 当然,庞大的粉丝团体为偶像所释放的激情绝不仅仅只体现在精神上,它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物质消费形态。粉丝网CEO王吉鹏对这一群体特征的总结是:“年龄主要在15岁~30岁之间,爱好广泛、时尚、喜爱新事物、喜爱娱乐、喜爱自我表现、愿意与他人分享爱好,并愿意为爱好付费。”然而,这种纯粹为爱好而付费的消费模式,将不可避免地迈向消费主义的歧路。此时此刻,粉丝消费的目的已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实际需求,而是试图满足一种在明星光环的屏蔽下,各商家通过与媒体合谋共同制造出来的消费欲望。换句话说,物质形式的商品消费,被代之以符号意义的满足。而当这些符号被悄然叠加上偶像的语义时,便由此产生了迷人的神话效应。比如,贝克汉姆在曼联踢球时身着有7号球衣曾在全球热卖,并且,他每变一款新发型都会给美发店带来不少商机。从这一意义上讲,明星降格成了被消费的商品,而粉丝则成了“明星商品”的买方,他们乐此不疲地为自己的所爱支付费用,并坚信这是表达崇拜的最佳途径。然而,在这一场非理性消费主义狂观的背后,真正笑逐颜开的其实是媒体、投资商及各路商家。他们展开消费经济的巨大吸盘,透过大众媒介接触角伸向广大粉丝,并用“偶像崇拜”的诱饵不断刺激粉丝们的消费欲望,以获取巨额利润。不过,若换个
网址:粉丝文化.doc https://mxgxt.com/news/view/105690
相关内容
大众文化学——粉丝文化如何看待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与饭圈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粉丝文化入门手册.pdf
娱乐时代的“粉丝”文化解析
“粉丝文化”要流量更要有底线
中国电影产业关键词之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与明星真人秀节目关系研究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